分享

生活即创造,慢慢来,会好的

 书巷 2025-04-18 发布于宁夏

***

一朵花,不能由别的花来代替自己萌芽、绽放,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成长的过程,谁也代替不了,即便那是缓慢的,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走,本身就充满意义。

秩序感其实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是随着自己认知系统的不断提升和完善,慢慢跟自己内在建立的一种默契。

沉淀静气,为灵魂而做事。做一件事,就做好一件事,这个“好”,没有绝对的标准,真正关乎自己灵魂深处,是否重视它,是否有积极的愿力,去享受做一件事的过程,而不仅仅为了完成而完成。

***

生活即创造,一边创造,一边生活,没有创造,也就无所谓生活了。

创造源于每一次思考、行动,每一次不断拓展生命的外延和深度。

工作是创造,生活也是,单调地重复容易让人变得麻木,而灵魂偏爱灵动。

那些奇奇怪怪的变化、有意思的小事,往往能唤醒灵魂深处最敏感的角落,看见并感受周围世界的不同。

喜欢小植物,于是买了一些花种和水果的种子,先后撒下去,才三四天,就有种子发芽。

早晨还一头扎在土里的小苗,傍晚已经站得笔直了,还有陆续醒来的种子,有脑袋上顶着一小撮泥巴的,也长得端端正正了。

在人看来微小的负重,于一株小苗而言是沉重的,不过一旦它生长起来,那撮泥巴迟早都会掉。

看植物慢慢生长很有意思,种子的进阶之路缓慢、微妙,等肉眼可见变化时,种子已经走过了长长的路。

一切都太快了,时间过得快,生活的节奏快,人们的脚步匆忙,连过红绿灯,骑车的人,也有的急着往前冲,要比别人快一点、再快一点。

人们匆忙地赶路啊,奔向各自的前程。

我游离于城市中,却想慢一点,再慢一点,慢慢平整土地,慢慢把种子撒下去,慢慢浇水,慢慢渗透,慢慢等生命开花、结果,慢慢把生活,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种子也有自己的“生物钟”吧,夜里会和人类一样睡眠吧,蓄足了能量,好在白天拼尽全力去生长。所以它们看起来,在白天长得更快些,变化也更多。
记得之前读蒋勋老师的《池上日记》,有个很触动内心的场景:
池上的农人为了让稻谷更好地生长,傍晚都会把灯光熄灭,让种子可以睡得安稳一些。过分的光照,对它们也会是一种打扰。
这样温柔的呵护,在人与植物之间产生,想想也觉得妙不可言。
人类和大自然之间,本就是双向成全,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说到底都是如此——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种下什么样的念头,开什么样的花;种下什么样的行为,结什么样的果。善护念,善笃行,尽心生活,唯此而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