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八式75mm野炮,明治38年,既公元1905年便已经服役。 虽然这门火炮是清朝时期的老古董了,但是它射击精度高,射程也不短,而且生产成本低,因此到了二战时依旧还是日军装备量最大的野战炮。 志愿军也大量装备了该型火炮。
九十式75mm野炮、九五式75mm野炮算是亲兄弟,更有趣的是这两个家伙,一个1932年(神武纪年2592年)定型,一个1936年(神武纪年2596年)定型,可是它们的命名却不是按照定型年份来的。 九十式75mm野炮身管长炮身低矮,因此非常适合作为反坦克炮使用,在缅甸当地的日军将大量九十式75mm野炮改成了反坦克炮。 令人困惑的是,虽然九十式75mm野炮在冲绳作战中,也被作为反坦克炮使用并取得不错的战绩,但是日军却一直并没有将这种火炮改为专用反坦克炮,只是将它作为了三式坦克的主炮。 大概是日本产能不足吧。 这种野战炮志愿军也将它投入到了反坦克作战中,但在前期进攻作战中,这种笨重的野战炮无法跟上部队行军速度,后期阵地防御时它还是取得了不少战果。 高射炮 ![]() 八八式75mm高射炮,有资料显示1922年起它便已经正式在日军中服役了。但是从它八八式的命名看,应该是1928年,既神武纪年2588年才定型的。 这款上世纪二十年代便已经出品的高炮,在二战时显然已经落伍,但是当时的日本只有这么一款量产的中空防空火炮,所以也只能用它进行防空作战。由于日本的高射炮射高有限加之缺乏夜间驱逐机,所以李梅在夜间轰炸东京时,甚至敢把B-29轰炸机的自卫用机枪全部拆掉,以腾出载重多装燃烧弹! ![]() 这种老旧的防空炮,是志愿军前期唯一的中空防空整备,因此被部署到了朝鲜的平壤等城市中。尽管在美机空袭时,这些高射炮也频频开火,却没有能击落一架来犯的敌机。 随着苏援的85mm高射炮到位,八八式防空炮也就退出了朝鲜战场。 从日制防空炮和反坦克炮在志愿军手中战果寥寥不难看出,武器装备的性能在战争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志愿军战士再英勇训练再刻苦,也没法弥补武器性能落后的本身缺陷。 大口径野战炮![]() 九一式105mm野战炮,该型火炮于1931年,既神武纪年2591年定型。 这种火炮一共就生产了千门,是日军野战部队最大口径的野战火炮之一。它也是日军口径最大的反坦克炮,日军专门为它配备了91式破甲弹。这种火炮在东北被人民军队缴获了一些,解放战争中用来轰击国军的混凝土堡垒效果非常不错。 志愿军主要是用它来作为支援火力使用,不过因为参战数量很少,所以战果也谈不上多辉煌。 ![]() 以下是志愿军三个主力军装备的野战炮数量: 39军配备38式野炮13门,90野炮8门,95式野炮3门。 40军配备38式野炮32门。 42军配备38式野炮44门,改38式野炮5门,90野炮9门,95式野炮1门,91式榴弹炮8门。 看来来自四野的五纵才是亲儿子,不但炮多还装备了8门105mm的91式榴弹炮。 ![]() 志愿军装备的日系火炮中口径最大的,就是这种96式150毫米野战榴弹炮,因为其是1936年既神武纪年2596年定型而得名。 这种火炮缺点也是日制火炮的统一缺点,依旧使用铁制的轮子。这使得日制火炮在复杂地面上行军时都得装到车辆上,不然行军时很容易会因为颠簸损伤炮架。可这么运输无疑大大增加了到目的地后,火炮进入阵地所需的时间。 所以在朝鲜战场上使用日系火炮时,志愿军对它们都进行了轮胎改装,将铁轮换装成了橡胶轮胎,从而大大节省了这些火炮进入阵地的时间。 ![]() 这种150mm的大口径火炮归属于志愿军总部下辖的炮兵师,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与美军展开了激烈炮战,各型火炮都参与进去。志愿军后勤单位有向前线输送了几十枚这种火炮的150mm炮弹的记录,这是该炮参与朝战的最明确记录。 日军另外还有一些100mm以上口径的重炮,但是码字的并没有找到其在朝鲜战场服役的记录,所以就不一一列举了。 志愿军使用的日系武器这里基本就介绍完了,如有遗漏欢迎大家指出,下一篇介绍志愿军装备的西方国家的一系列武器装备。 觉得码字的文章还行,走过路过看过请赞个粉个转个。 谢谢大家的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