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阳货篇第十七》6

 新用户2163IBTk 2025-04-18 发布于江苏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孔子说:“礼啊礼啊,难道是专门指玉帛这些吗?乐啊乐啊,难道专门指钟鼓这些吗?”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社会很重视“礼乐”,这是一种制度的内在需求,可以更好地保持平稳的统治,还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

孔子对“礼乐”可以说是非常之精通,他不仅自己细致地学习其中的内容,而且还大力推广“礼乐”,这是他毕生努力的方向之一。

孔子为了“礼乐”奋斗了一生,他跟学生们谈到“礼乐”时,不禁发问:礼啊礼啊,难道就是这些玉和帛吗?乐啊乐啊,难道就是这些钟鼓吗?

言下之意是什么?言下之意就是“礼乐”有其更深刻的价值与意义,绝不是简单的表面上的这些东西而已。

那么其内在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其内在蕴含着天地运行的一种规律,蕴含着人与人和谐共存的一种智慧。也就是说,这些“礼乐”是符合天地之“道”的,所以孔子非常推崇它们。

就说这个“礼”字吧,尽管其中一些内容体现了人之不同等级的落后思想,从其可借鉴的角度来看,人和人之间,的确需要一些“礼仪”,那是一种尊重、一种欣赏、一种包容……这就是人际和谐的重要基础。

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犹穿窬之盗也与?”

孔子说:“脸色严厉而内在怯弱,这如果用小人来做比喻,就像那小偷小摸的行为吧?”

孔子是一个善于观察生活的人,他观察生活发现,有的人表面很严厉,内在却很怯弱,缺乏勇气。

孔子认为这样的人,就像小偷小摸一样。

人内心世界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内心非常强大,有的人内心则像孔子说的那样,怯弱而缺乏勇气。

是什么导致了人内心世界的差距呢?

说到这儿,我想到了一本书:《新家庭如何塑造人》。

这本书提到,我们每个人的表现与我们的家庭关系密切。如果家庭是充满尊重与爱的,那么,从家庭成长的人,就会更加自信,内心会更加充满力量,从而更加成功。

这是作者对于家庭塑造人的重要觉悟,也是她观察、走进那么多家庭后的经验与总结。

所以,很多教育家在提到好的教育时,都会提到“爱的教育”。什么是“爱”呢?

这又让我想到了《规矩的背后是自由》一书,作者提出,爱不是没有原则的养育,真正的爱是给予一种规矩,在合理的规矩之上,表现尊重、包容、接纳。这样的孩子就会更加自信而快乐,从而勇敢迈步,探索新的世界。

什么是尊重?尊重就是我们要看到,孩子们是孩子,不是成人,他们有独特的思想与行为,我们要理解他们。

同时,我们要包容孩子的错误与不完美,耐心地引导,这是孩子勇气的源泉。

最后,我们要接纳孩子,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接纳孩子的独特性,接纳孩子的不完满,允许孩子做真实的自己,允许孩子们活出自己,按自己的意愿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