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淄博和荣昌两个城市的走红有什么不同

 龙泉问源 2025-04-18 发布于四川

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是光速的。这几天重庆的荣昌迅速地占据了人们视野中的第一眼。也不由让人们想起了淄博,淄博与荣昌两个城市的迅速“走红”有他们的不同。

由于我们不是比较两个城市的不同,对于衡量一个城市所在地理位置、经济收入、产业、人口、文化以及饮食习惯这些重点指标,我们没有进行重点比较。我们只是从两个城市“大火”,快速“走红”的不同进行比较。

一、淄博与荣昌“走红”的不同对比

1. 走红背景与触发点不同

淄博的走红始于2022年,当时山东大学的学生因疫情滞留淄博,淄博政府和市民对他们进行了热情的接待和照顾,这一事件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以“烧烤文化”为核心爆点,通过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传播,形成“烟火气+全民参与”的市井狂欢。  

触发事件:大学生组团打卡、政府迅速响应(如开通烧烤专列、规范市场),形成“草根传播+官方助推”的双向互动。  

核心符号:烧烤摊、小饼蘸酱、露天大排档,主打“接地气”和“性价比”。  

荣昌:以“非遗文化+特色产业”为基底,通过政策驱动和精准营销实现破

圈。  

触发事件:荣昌的走红则是因为“卤鹅哥”(林江,荣昌本地人,一直在宣传荣昌美食)的契而不舍精神,从成都、重庆、深圳、香港、长沙五座城市追着“甲亢哥”热情投喂家乡美食,宣传自己家乡的 美食,在“甲亢哥”面对全球的直播中频繁出现荣昌卤鹅,也让这只鹅知名度大增,成了爆款美食。

荣昌通过社交媒体宣传荣昌的特色美食和旅游景点,从而吸引了大量关注‌。荣昌夏布、折扇等非遗技艺登上央视《非遗里的中国》,叠加“荣昌猪”品牌化战略(如IP形象“猪小荣”)。  

 核心符号:传统工艺、畜牧文化,强调“文化深度”与“产业赋能”。  

2. 传播路径与受众差异

淄博的传播路径:短视频“病毒式传播” → 社交媒体话题发酵(如#淄博烧烤灵魂三件套#) → 主流媒体跟进报道 → 全国游客涌入。受众群体:年轻人(大学生、网红博主)、短途游家庭,追求即时体验和社交分享。  

荣昌的传播路径:“卤鹅哥”与“甲亢哥”的直播互动 → 官方文化节目曝光 → 文旅融合项目(如非遗研学基地)引流 → 电商平台产业联动(如卤鹅、夏布服饰线上销售)。受众群体:美食爱好者、文化旅游爱好者、研学团队、产业投资者,注重文化价值与长期价值。  

3. 政府角色与资源投入差异

淄博:政府快速反应:短期内开通烧烤专列、增设夜市、打击宰客,塑造“宠粉”形象。  资源倾斜:集中力量打造“烧烤+”旅游线路,但基础设施(如交通、住宿)面临短期压力。  

荣昌:政府的长期布局:早在今年1月份,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就讲,要心系百姓,鼓励公职人员带头消费,为经济振兴出力,并出台了具体振兴措施,在4月11日,荣昌区就出台了《荣昌卤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方案以政府侧、社会侧、产业侧、企业侧“四侧”协同推进卤鹅产业升级。“卤鹅江哥”在互联网上宣传家乡的行动爆火后,立即“十万重奖+费用报销”的迅速回应,并召开行业座谈会,叮嘱“接住流量别涨价,严守食品安全”。这种既呵护热情,又守住底线的治理思维,最终目的正是荣昌让“网红”变“长红”,让流量变发展的增量,让“网红效应”转化为持久的产业动能。

通过“非遗活化”政策(如非遗工坊补贴)、产业园区建设(荣昌猪科技园),卤鹅加工企业,推动文旅与实体经济融合。  资源整合:联动川渝双城经济圈,借势区域协作扩大影响力。  

二、走红后如何维持流量的?

1. 短期策略:流量承接与体验升级

淄博:  避免过度商业化:控制烧烤摊价格涨幅,保留市井氛围,防止“宰客”负面舆情。  

延伸消费场景:将烧烤流量导入周边景区(如周村古商城)、文化场馆(齐文化博物馆),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强化服务保障:提升公共交通、厕所卫生等细节,用“城市温度”留住口碑。  

荣昌荣昌卤鹅的走红,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这波流量不仅要接得住,还要接得久。”为此,荣昌区已出台“4321”工作体系,通过系统化路径,助推荣昌卤鹅产业由网红流量向长期可持续的产业动能转化,全链条打造“鹅经济”。

打造沉浸式体验, 借势节庆活动:举办卤鹅投喂美食节,举办“夏布文化节”,“荣昌猪美食季”,举办荣昌马拉松,形成周期性热点。开发非遗手作课程(如夏布扎染)、荣昌猪主题农场,增强游客参与感。  

2. 中期策略:品牌深化与产业联动

淄博:从“烧烤”到“齐文化”:挖掘齐国故都历史资源,推出文化IP(如管仲、蒲松龄),避免标签单一化。  

 产业反哺:利用流量吸引食品加工、物流企业落户,形成“网红经济—实体产业”闭环。  

荣昌:非遗产业化:推动卤鹅美食全产链,夏布高端定制、荣昌折扇出口,提升产品附加值。  

科技赋能畜牧:推广卤鹅美食、“荣昌猪”区块链溯源系统,打造“智慧农业”标杆。  

3. 长期策略:可持续生态构建

共同原则:  本地居民获得感:避免因游客涌入挤压居民生活空间(如淄博需平衡夜市噪音与社区安宁)。  数字化治理:利用大数据监测游客偏好,动态调整服务供给(如荣昌可搭建非遗数字馆)。区域协同:淄博联动济南、青岛,荣昌融入成渝文旅走廊,避免孤立发展(4月17日,荣昌文旅已经推出了由“卤鹅哥”林江推荐的川渝十二城旅游片)。  

差异化路径: 淄博:转型为“北方烟火经济之都”。荣昌:定位“非遗创新枢纽”。  

三、未来发展的思考

淄博:季节性波动(烧烤旺季集中在春夏季),需开发四季旅游产品。同质化竞争(其他城市复制“烧烤模式”),需加快文化独特性挖掘。  

荣昌:非遗技艺传承断层,需加强年轻人才培养。产业转化周期长,需平衡短期流量与长期投入。  

将“网红”转化为“长红”,让流量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剂,而非透支未来的“兴奋剂”。

重庆荣昌“卤鹅哥”的出圈,也是一次文化的输出、宣传,荣昌区委区政府快速回馈“卤鹅哥”奖励本身是一次成功的广告营销,更是政府强抓机会,主动出击,提升城市知名度,后续陆续实施的做大做强产业的具体措施实施,就是为了让流量变现,让城市长红的具体执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