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我们是练习瑜伽还是选择其它运动,最务实的目的都是为了我们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更好的支撑我们去生活、学习、工作、和这个世界去做连接,对于成年人来说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琐事需要我们去处理,运动的时间是有限的,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处在忙忙碌碌的人间烟火中,所以让运动效果持久化的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让运动生活化。 在运动中我们学会正确的运动发力模式和呼吸模式,如果没有慢慢培养将运动中正确使用身体的方式带到生活中,运动后还是让自己的身体处在错误的旧有的使用模式中,身体是不能得到持续的正向的改变的,比如我们都知道骨盆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负责上下肢的力的传递,在瑜伽课堂中,当练习站姿体式时时常听到这样的口令:大腿往上提,目的是让股骨头能很好的插入髋臼窝,力才能往上传导。 现代人由于久坐缺乏运动,再加上强大的地心引力影响,股骨头会呈现向外向下的趋势,会导致骨盆的不稳定和脊柱的不稳定,脊柱也会变得僵直,而人体的五脏六腑都是挂在脊柱上,会影响五脏六腑的功能,气血就不能很好的在体内运行,人的能量就会降低,当股骨头能很好的插入髋臼窝是可以帮助人们缓解焦虑和改善失眠的状况,因为股骨头能很好的插入髋臼窝时,可以让骶骨和髂骨咬合的更好,骶骨会下沉下来,不容易上翘,能更容易激活我们的副交感神经系统,人会容易安静下来,焦虑的情绪就会下降。 另外当股骨头能很好的插入髋臼窝时骨盆也会变窄,会有往里聚的力,盆底肌也会有弹性和力量,盆底肌又是主要的呼气肌肉,和膈肌配合可以促进呼吸的深度和长度,呼吸变得深长缓慢的时候,心会安静下来,头脑里的杂念也会变少,会改善失眠的症状,在瑜伽站姿体式中能让股骨头拧进髋臼窝中,力来源于脚与地面的反作用力一路往上传导到髋关节,但是对于现代人来说由于生存环境的变化,很多人都出现了足踝功能退化,恢复也是需要时间练习的。 当恢复差不多的时候,就需要在日常行走中刻意的去练习,直到变成自然的步态,当我们在走路的时候,当一条腿向前迈的时候,脚跟触地的一瞬间跟骨要是正的,距骨要是正的,如果脚的内侧承担身体重量多,足弓就塌陷了,膝盖也是内扣的,足弓建立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在生活中走路和平时的站立足弓也要有。 所以让运动效果持久化的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让运动生活化,又比如在前屈体式中培养的屈髋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不论是拖地、蹲下来搬东西、洗碗、弯腰洗头等等都要有这个屈髋的意识,要不然就会腰椎代偿,很多人的屈髋能力都比较弱,正确的屈髋方式首先要保证让脊柱保持应该有的生理曲度,然后让髋关节作为轴心,脊柱往前往下转动,正确的屈髋不仅脊柱能获得稳定的支撑,还有助于强化臀部、大腿后侧和整个背部的肌群,腰背是不可能疼痛的。 我们选择运动最终还是要回归生活,为生活服务的,试想当你生活中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都可以在练习身体,那么你的体态还会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