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艾阳化痰浊,重病怪病一扫光

 醉青YPS 2025-04-19

痰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病理产物,也是一种继发性的致病因素。重病都与“痰”有关,痰湿凝聚是很多疾病的致病因。

由痰引起的疾病,上至头顶,下至脚底,随气升降,内存于脏腑,外留于肌肤。如眩晕、心慌、颈椎病、面瘫、咳喘、腰椎病、冠心病、肚子胀等皆与痰有关,体内的痰停在不同的地方会出现不同的症状。

痰分有形和无形

痰还包括“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痰随气行,无处不到”,因而可产生各种病证。所以,痰浊来源于脏腑功能失调,它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动因。

正因如此,我们如想从根源调理,拔除痰根,必先了解它,辩证查找原因,以此对应不同的调理方法:

1、有形之痰

即常见的能吐出来的痰,是我们可以感觉到的有形痰,这些只是肺胃之痰。

2、无形之痰

人体内还有存在于脏、经络、器官、血脉之中的无形之痰。这类人常会感到疲惫,关节处有强烈的重坠感,舌苔白腻,脉象较滑和濡。如果不能及时驱逐体内的无形之痰,就会引发中风、脑炎、哮喘、恶性肝炎等疾病。

3、体内多痰,也会失眠

体内有痰湿淤结,从而导致失眠(可用甘草敷丰隆穴以此来调理)。

中医里的三种“痰”

艾灸拔除“痰根”,这几个穴位轻松化痰!

母婴关爱协会

2024年12月02日 17:20 山东 505人

痰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病理产物,也是一种继发性的致病因素。重病都与“痰”有关,痰湿凝聚是很多疾病的致病因。

由痰引起的疾病,上至头顶,下至脚底,随气升降,内存于脏腑,外留于肌肤。如眩晕、心慌、颈椎病、面瘫、咳喘、腰椎病、冠心病、肚子胀等皆与痰有关,体内的痰停在不同的地方会出现不同的症状。

痰分有形和无形

痰还包括“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痰随气行,无处不到”,因而可产生各种病证。所以,痰浊来源于脏腑功能失调,它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动因。

正因如此,我们如想从根源调理,拔除痰根,必先了解它,辩证查找原因,以此对应不同的调理方法:

1、有形之痰

即常见的能吐出来的痰,是我们可以感觉到的有形痰,这些只是肺胃之痰。

2、无形之痰

人体内还有存在于脏、经络、器官、血脉之中的无形之痰。这类人常会感到疲惫,关节处有强烈的重坠感,舌苔白腻,脉象较滑和濡。如果不能及时驱逐体内的无形之痰,就会引发中风、脑炎、哮喘、恶性肝炎等疾病。

3、体内多痰,也会失眠

体内有痰湿淤结,从而导致失眠(可用甘草敷丰隆穴以此来调理)。

4、引发其他疾病

体内有痰湿淤结,从而导致失眠(可用甘草敷丰隆穴以此来调理)。

中医里的三种“痰”

1、脾虚则生痰

这种痰是人们一咳嗽就吐的痰。其实,它不是来源于肺,而是生于脾。因为脾是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有的人常吃咳嗽药,但是痰总是化不掉,原因就在于肺不是生痰之源。因此要想从根本上祛痰,就须健脾祛湿。

2、气郁则生痰

气郁生的痰在身体上最容易表现出的就是脂肪瘤、囊肿,中医叫痰核。脂肪瘤看似是个有形的东西,其实它是气郁的结果。

3、血滞则生痰

即是血痰,“痰蒙心窍”就是指的血痰,也就是现在常说的高血脂。血流缓慢,停滞住了,然后堆积下来,就形成了高血脂。以上说的这三种痰是不一样的,但中医都统称为痰。这是因为这三种痰之间可以互相转化,气郁则血淤,气郁之痰很可能转化为血滞之痰。


艾灸化痰穴位

1、肺俞穴

肺俞是肺的背俞穴,背腧穴为人体五脏六腑之精气输注于背腰部的特定穴,是调节脏腑功能、振奋人体正气之要穴。


2、天突穴

属任脉,阴维脉与任脉之交会穴。穴位位于胸骨上窝,穴深部是气管。气管上连咽喉,下通于肺,属于肺系。

艾灸天突穴可以起到宣肺气、利气道、化痰浊而止咳平喘的效果。应该说,天突穴在帮助祛痰和止咳方面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4、云门穴

位于锁骨下窝(胸大肌与三角肌之间)凹陷处。此穴为手太阴肺经脉气所发,内应肺脏,肺气如云,是肺气出入之门户,故名。

艾灸此穴可调畅肺脏气机,改善肺脏功能,故有宣肺止咳,化痰散结的功效。经常按揉云门,可以消散肺之浊云雾露,浊云雾露得消,则咳嗽、咳痰等症应手而解。


5、丰隆穴

自古以来丰隆穴都是一个祛痰、止咳的著名穴位,它可以说是穴位里的祛痰、止咳明星。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常用于调理咳嗽痰多,可以化有形之痰,也可以化无形之痰。

除了艾灸,也可以按摩,用拇指指面着力于丰隆穴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要充分刺激到肌肉组织的深层,这个动作持续数秒后,渐渐放松。如此反复操作数次,左右交替。每次按压5分钟。每日1次。


其他祛痰之法

一、艾灸心包经,化血脂之痰

心包经可化血脂之痰,另外,它也是预防高血脂的一条经络。如果血脂高,心血管就会堵塞,从而会患上心脑血管疾病。


二、艾灸支正穴,祛除瘊子

祛赘生物(如瘊子、扁平疣、脂肪瘤)在中医里讲就叫痰结,意思就是湿气结成这些东西了。

由于支正穴可以从心脏那里吸取一些血液和能量,然后冲击小肠经。

如果人体的消化功能不好,痰湿就会消化不出去,小肠的功能增强了,痰湿能够被及时的化解掉,就不会产生这些赘生物。

除了艾灸也可以用拇指指腹按揉支正穴穴位,注意按压时力度要适中,每次按摩5分钟,每天按摩2次。


三、艾灸疏通脾经,拔除痰根

常按摩或者艾灸小腿及脚部的脾经,重点关注阴陵泉、三阴交、地机、公孙等穴位,这些穴位也可帮助祛湿化痰 。

此外,痰多的朋友,平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饮食。古话说:“鱼生火,肉生痰。”肉吃多了, 尤其是猪肉吃多了,是很容易生痰的,所以痰多的朋友可以适当减少自己的食肉量,多吃些清淡的食品,润肺化痰的食物。

痰湿重的在艾灸的同时,可以口服二陈丸再加上温胆汤泡脚,祛除痰湿不是难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