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山水之间聆听大地回响

 singer0852 2025-04-19

▌吴若山

有人说,旅行是脚步的出走,用人类的身躯去感受自然的博大。也有人说,旅行是灵魂的出走,在崭新的风景和异域的生活间找寻内心的激荡与平静。我们总习惯于赋予一场旅行特殊的意义,用山间的风声和泠泠的水声,用欢快的捕鱼号子和跳动的舞步,用亲眼所见和亲口品尝来满足“存在”的意义。

于我而言,更希望旅行不只是一场陌生的邂逅,而是一场“存在”的探索。近日阅读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的《吉山吉水·生态吉林》《洞见传承·人文吉林》《宝藏历史·岁月吉林》系列图书,深感这套书就是对探索吉林旅游“存在”的应答之书。这片1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以沧桑的历史年轮、瑰丽的自然造化与蓬勃的生态图景,书写着关东传奇。

从人文地理的角度看,吉林是一片被大自然格外垂青的土地,处处洋溢着活力与灵性。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用饱含深情的文字,从山川到江河、从四季到千年、从村落到城镇,向读者全景式展示了吉林自然、人文与生态之美。这本书似乎成了一把把精巧的密钥,每次翻页都是一次轻轻转动,推开阅读的门窗,灵狐、雪貂、美人松、鳜鱼……充满生机的生灵层出不穷,引领我们不断深入探寻这片土地的迷人之处。

通过阅读,图书带给了作为读者的我,沉浸般的“现场感”:春天来临时,当第一缕春风温柔地拂过吉林大地,沉睡一冬的冰雪便开始慢慢消融,山林间的万物像是听到了集结的号角,纷纷从沉睡中苏醒。在盛夏时刻,书本里的长白山宛如被大自然打翻了绿色的颜料盘,茂密的山林郁郁葱葱,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林间的鸟儿欢快地鸣唱,似在演奏一首生机勃勃的交响曲,让整个山林充满了活力。秋季,枫叶似火,桦叶如金,层林尽染的美景宛如一幅绚丽的油画。而到了壮阔的冬季,雾凇奇观现身江岸,整个世界变得静谧而壮美。银装素裹的山峰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圣洁的光芒。

对了,在飞奔的阅读里,怎么可以忘记吉林大地上的河流。于是,我们得以看到,松花江滋养着沿岸的万物生灵;鸭绿江之丰富壮美无出其右者;图们江见证了岁月沧桑……

景观只是眼睛的旅行,关于头脑的旅行,这本书并未忽略。作者在书中写道,“所有的大江都不只是大江,更是无数故事的载体。”在书中,旅行不只是旅行,而是亲自去揭开山水之后的故事,既有地理位置、风蚀水流等自然现象发生的故事,也有依山傍水、耕种捕获等人与自然互动的故事,在这片土地上万物皆有灵,故事方生。

吉林的人文景观同样令人赞叹。生态吉林卷中已经有了对人文景观的一定描绘,二道白河小镇的烟火气、被公园包围的长春、年年有鱼的壮观冬捕等,但人文吉林卷则更加注重呈现吉林省丰富的民族文化与传统习俗,朝鲜族的金达莱花节、满族的采参文化、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等,这些活动不仅是传统文化瑰宝,更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例证。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看到长白山脚下,世代居住的采参人秉持“抬大留小”的传统习俗,精心守护着珍贵的人参资源,这份对自然资源的敬畏之心,深刻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随着生态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众多采参人华丽转身成为护参人,运用世代相传的技艺,为生态平衡贡献力量。

书中的图们江流域的珲春市,作为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核心区域,见证了人类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不懈努力。随着生态保护措施的持续加强,东北虎豹的数量逐步增多,重新回归曾经的家园。珲春市的居民们通过建设生态廊道、减少人类活动干扰等方式,为东北虎豹营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既保护了珍稀物种,也为人类自身创造了更美好的生活空间。

在吉林的乡村,传统农耕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春耕秋收时节,人们举行祈福仪式和丰收祭,感恩大自然的馈赠,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吉林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朝鲜族的农乐舞、满族的秧歌、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各民族风采独特,交织相映;大豆摇铃,谷物归仓,耕作有序,四季悠长……大量自然、历史、文化的文献,被作者团队在生活中还原,又在书中再现,景点、景观中的当地居民生动起来了,这样景物也活了,文献也活了,山川、江河、村落、街镇都活了,“让沉睡在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这就是人与自然的共生之道。

岁月吉林卷追溯曲折悠长的历史长河,揭示遍布广袤大地的人类足迹,沧海桑田,生生不息,让无声的大地发出共鸣的回响,让绚烂厚重的文化熠熠生辉。

旧石器时代的洞穴遗址,仿佛还回荡着先民们生活的气息。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与自然智慧共生,成为早期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到新石器时代,文明进程加速,左家山遗址出土的石龙,宛如一颗闪耀的星辰,它神秘而威严的形态,见证了中华龙文化的起源。青铜时代,文化更加多元,西团山文化、汉书文化等,宛如一幅幅绚丽的历史画卷,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发展。汉唐时期,吉林成为夫余、高句丽、渤海等地方政权的发祥地,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那些古老的城墙、宫殿遗址,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曾经的辉煌。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作为全国为一个个城市名称和所在省份一模一样的城市,深居内陆的吉林市曾经是明清两代的造船中心。当地百姓口耳相传的故事和近代考古发掘均有力地证明了这个常常被忽略的事实。

金戈铁马远去,人间烟火不绝。人文吉林卷中最吸引读者的恐怕就是美食。饮食传承文化,文化的基因在美食中得以绽放升华。延吉冷面、锅包肉,从发轫到演化、从流派到做法,看得人馋涎欲滴。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掩卷沉思,读懂一个地域或区域,探寻历史和文明的根脉才是最关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