茎突位于颞骨底面和乳突区连接处,起自茎乳孔的前内方,颈静脉窝的后外方,呈细条状或圆柱状骨性突起;茎突尖部位于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之间,颈内动脉位于后方,颈外动脉位于前方,舌下神经、迷走神经和舌咽神经位于其内侧。(总结:茎突四周很多血管和神经) ![]() 茎突解剖图 ![]() 茎突正位 临床表现(茎突综合征) 茎突综合征是因茎突过长或其方位、形态异常刺激邻近血管神经而引起的咽部异物感、咽痛或反射性耳痛、头颈部痛和涎腺增多等症状的总称,常见于成年人。关于茎突过长的诊断标准尚未有定论;对于茎突长度文献报道多在25 ~30mm之间;超过3cm可以诊断茎突过长。X线对茎突分节及茎突舌骨韧带钙化显示欠佳。 ![]() 茎突正位 茎突正位常规拍摄 患者仰卧于检查台,头部顶端垫高,向足侧倾斜13°,下颌稍仰起,使听鼻线垂直于台面,头正中矢状面对照射野中线,乳突尖置于照射野中心,投照时口张大。中心线对准鼻尖垂直射入。(出自放射科技术管理与规范第二版 主编袁建华教授) ![]() 茎突正位常规拍摄 茎突正位改良拍摄 患者仰卧于摄影床或坐于摄影架前,双手自然放于身旁,正中矢状面及听眶线垂直摄影床或摄影架,中心线是球管向足侧倾斜约25°经两眉毛连线中点上5cm左右射入。类似汤氏位 ![]() 茎突正位改良拍摄 改良目的 改良前传统的茎突正位拍摄方法中传统教材及文献叙述较少,同时患者需要长时间张开嘴巴进行拍摄,成功率不高且增加病人辐射剂量。改良后茎突正位拍摄方法中,患者容易配合,无需张开嘴巴。双侧茎突在气化的上颌窦中显示良好,基本上一次成功,大大提高成功率。 效果图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