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孝水,有感而发 ——写在《孝水乡情》散文集出版之日 宋玉谋 经过一年时间的编辑整理,《孝水乡情》在我参加工作42年后的退休之日业已付梓,了结了我多年来一个心愿。 ![]() 说起汇编出版《孝水乡情》散文集,要从淄博这座典型的组群式城市说起。 淄博,是对其所辖整个行政区划的统称,是泛指。作为地域名称,是随着淄川、博山煤炭开发于20世纪20年代初形成的,是对淄川、博山两地的简称。1938年10月,成立中共淄博特委。1945年8月,成立淄博特区专员公署。1949年7月,成立淄博工矿特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淄博区划曾多次调整,政权机关名称亦几次更改。1955年3月9日,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根据国务院1954年12月9日的批复公布,撤销淄博、张周两市和淄川县,将淄博工矿特区改为省辖淄博市。淄博成为继济南、青岛之后山东省第三个地级市。 1969年12月,临淄划归淄博市,淄博市辖张店、淄川、博山、周村、临淄五个行政区。1983年10月,桓台县划入淄博市;1990年1月,沂源、高青两县划入。至此,淄博市辖张店、淄川、博山、周村、临淄五区和桓台、沂源、高青三县。 1992年7月25日,国务院批准淄博市为“较大的市”,淄博市人大常委会有了地方立法权。现今,淄博市除以上五区三县行政区外,还设国家级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文昌湖旅游度假区,淄博经济开发区,总面积5965平方公里,人口总数470万。 ![]() 淄博是一座工业城市。淄博近现代工业发展历史近120 年,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门类全,配套能力强。新中国成立以来,淄博主导产业以石油化工、机电、医药、纺织、建材、轻工、冶金、信息产业和新材料、电子信息为最具代表性,是全国重要石油化工、医药生产基地和建材产区,中国陶瓷名城,中国新材料名都。 20 世纪 80 年代,淄博市境内火车站达 40 个。四通八达的铁路和公路交通网络,足见当时淄博经济发展活力,是山东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20 世纪 90 年代前,淄博市的生产总值排名较为靠前,省内常居前三、前五之列,国内排名在二十左右,是全国工业经济过万亿的16个城市之一,很多经济指标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有 100 余种工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三位。 近些年来,淄博环保压力很大,尤其是2016 年以来,淄博痛下决心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全市关停了上万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主要涉及煤炭、矿山、陶瓷、建材、水泥、化工、纺织等行业,或一些环保不达标的企业。这一举措导致淄博的经济总量从原本的全省第三名下降至第七名。尽管如此,时至今日,全国41 个工业行业大类,淄博拥有40个,并实现了规模化发展。 ![]() (本图来自网络) 淄博不仅是一座工业城市,也是一座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旅游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齐文化发祥地,聊斋故里,足球起源地。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齐长城,横贯于淄博南部的博山、淄川、沂源三个区县。中国第一部百科全书,也是最早阐述服务业的经济管理专著《管子》,中国第一部农业专著《齐民要术》,中国第一部手工业专著《考工记》,以及被誉为“世界第一兵书”的《孙子兵法》都诞生在淄博这片土地上。姜太公、齐桓公、管仲、晏婴、孙武、左思、房玄龄,以及蒲松龄、王渔洋、赵执信等著名历史人物便是淄博的杰出代表。 淄川是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的故乡,辖区有马鞍山、潭溪山、齐山、云明山、鬼谷子洞,还是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孟姜女哭长城纪念地。博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陶瓷琉璃之乡、华夏孝乡、鲁菜发源地,辖区有颜文姜祠、颜神古镇、鲁山、原山、开元溶洞、博山溶洞,还有淋漓湖、王母池、五阳湖、红叶柿岩、三水源等景区。周村是鲁商发源地,被称为“旱码头”的周村大街至今依然商贾云集,辖区有蒲松龄书馆、王村醋博物馆、古村落李家疃,周村烧饼、周村丝绸驰名中外。临淄是齐国故都、齐文化发祥地、世界足球起源地,辖区有齐文化博物馆、中国古车博物馆、东周殉马坑、齐国故城遗址、姜太公祠、后李遗址、足球博物馆等。桓台有王渔洋纪念馆、四世宫保牌坊、红莲湖、马踏湖等。沂源有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牛郎织女景区、沂源猿人遗址、沂源溶洞。高青有千乘湖、大芦湖、文昌阁等景点。 中心城区张店是淄博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辖区有中国(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淄博市博物馆、淄博市科技馆、中国课本博物馆、齐盛湖、淄博人民公园、孝妇河湿地公园等。2023年3月以来,随着淄博烧烤的爆火,被网友称为“5A级农贸市场”的八大局便民市场、齐盛湖海岱楼(钟书阁)、张店儿童公园成为网红打卡地。被称为淄博文化灵魂三件套的淄博陶瓷、博山琉璃、周村丝绸,均获得了国家级认证,在各级各类文博会上大放异彩。 截止到目前,淄博市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3处。备案的博物馆共有85家,包括国家一级馆4家,二级馆10家,三级馆8家。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3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88 项。拥有国家级5A 级景区 1 家,4A 级景区 15 家。 正因为淄博拥有如此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古迹和景区景点,作为土生土长的淄博人,对淄博这块土地感受极深,热爱至极,深感自豪。加之本人喜爱旅行,闲暇之余,对本市的人文景观闲游探访,随手拍了一些照片,撰写了一些介绍景点或旅行的记实游记,以及描写家乡美食和身边亲人、生活物件等情感散文,大多在报刊网络发表。随着时间的推移,便萌生了汇编成书的想法,而“孝水乡情”这个书名随即定格在我的脑海中。 ![]() 颜文姜雕塑/郭志伟摄影 取名为“孝水乡情”,在我心底埋藏有十多年了,这缘于淄博的母亲河“孝妇河”。孝妇河,发源于博山凤凰山南麓,并有一个颜文姜孝敬公婆的动人传说。自博山起,河水一路向北,依次穿过淄川、张店、周村、桓台,再经广饶、博兴,汇入小清河,最后注入渤海。孝妇河全长136公里,其中淄博市境内流程77公里。 我所在的村庄,淄川区双杨镇董家村,东临孝妇河,上游是张相湖(原贾村水库),北距双杨镇政府驻地5华里。从小时候起,我便与孝妇河结下了不解之缘,有着扯不断的情结。下河洗澡,逮鱼摸虾抠螃蟹。可以说,我是喝着孝妇河水,听着孝妇颜文姜的故事长大。加之我父辈兄弟四人名字中,分别有“孝”“水”“长”“流”四个字,意为孝妇河水,长流不断。如此,书名定为“孝水乡情”,也是对家乡和生活在孝妇河畔祖祖辈辈父老乡亲们的情感表达和追忆。 《孝水乡情》散文集分为三部分:人文景观篇,美食美味篇,家庭情感篇,汇集了我所写的家乡美景、美食、身边亲人、生活物件等记实或情感文章,共63篇,配图135张,计35万余字。每一篇都凝聚了我对家乡的热爱,对家人和父老乡亲们的深厚感情,可谓睹物思人,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如此,对淄博人文历史、古迹景点和特色文化,通过《孝水乡情》便可了解大概。 当然,因本人学识有限,对淄博人文历史和美食不能面面俱到,尚有许多未能触及。即使手头有了一些素材,因种种原因未能成文。虽有遗憾,但已足矣。 在整理编辑书稿过程中,得到了方方面面朋友的关心、帮助和支持,尤其《淄说淄话》公众号,在我汇编《孝水乡情》过程中,多数文章通过《淄说淄话》发表;还有多篇文章在《淄博史志》《淄博日报》《淄博晚报》《淄博声屏报》《淄川工作》《淄博二三事》等媒体发表。我的族亲、同乡、战友、同事等,在我撰写文章和查对资料过程中,帮助校对文字、修正照片,提供多方面的帮助;我的妻子女儿,十年前在我有了汇编出版《孝水乡情》打算时,一直给予我鼓励;我的书法老师丑石先生为本书题写书名。对以上所有关心帮助我的朋友和家人,表示诚挚的感谢! 另外,书中配发照片,本人尽力做到自己拍摄。有些照片,尤其是一些历史照片不能补拍,只能从网络选取;有的照片由战友、朋友或家人拍摄,文中已经注明。除此,其它照片均由本人拍摄。对涉及有关历史性资料和数据统计,大多参考出版物或官网,或已备注说明。由于本人知识有限,文中难免出现错误和疏漏,敬请社会各界和同仁批评指正。 ![]() 孝妇河淄川六龙桥 孝水长流千年旺,乡情不改万古长。希望《孝水乡情》这本散文集,能够与生活在淄博这片土地上的父老乡亲们,在心灵上产生共鸣,在情感上共同抒怀,并从中感受到本人一片用心。 往事的回忆不会随风而去,所有对父老乡亲们真心的痴心的话,尽在《孝水乡情》中。 (文中图片除注明外,均为作者拍摄) 写于2025年4月16日 ![]() 作者简介:宋玉谋,1964年10月出生,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人,大学本科。1982年10月入伍,2004年10月转业地方工作,2024年10月退休。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淄博市老年刻瓷艺术家协会会员,淄博市炎黄文化艺术研究会刻瓷协会会员。其散文、新闻、摄影作品略见于报刊网络。出版《孝水乡情》散文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