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秋园像(侯一民油画) 黄秋园(1914—1979年),江西南昌人,名明琦,字秋园,号大觉子、半个僧、清风老人。山水、工笔、写意兼擅;水墨、青绿并能,其界画功力为现代仅见;而且兼工人物、花鸟,能诗善书,精古字画鉴赏,业余政治评论、修养全面。 1987年中央美术学院追聘秋园先生为名誉教授;中国画研究院追聘秋园先生为荣誉院委委员;1987年在南昌建立“黄秋园纪念馆”;“黄秋园故居”列为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被人民美术出版社、台湾锦绣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国巨匠美术周刊》中列为自晋代、唐、宋、元、明、清至近代的一百位中国美术巨匠之一。 山石法 中国的山水画,除了面树,最重要的还有画山画石。树画得再好,若山石画不好,也难成山水画。从某种意义上说,山石是山水画中基础的基础,也是每位山水画家形成自己风格的基础。山石画不好,不但成不了一幅好的山水画,更不可能形成自己的风格。故明代的董其昌说:“盖大家神品,必于皴法奇。'画史上以表现山石形态的皴法,不但代表了每位名画家独有的技法功力,而且也是形成每位画家独特风格的一种特有的形态。 山石法,其实可分画右和画山。画石是基础,画山是画石的延续,只有先将每一块石头画好了,那画山也就有了较好的基础。山石似可分,然又不可分,山石本为一体,磊石为山,破山为石,山石合一,融为一体。 ![]() 北宗山石画法 画石用笔先用水笔皴擦,然后严整,用焦墨写之。石形峭拔方硬,,腕力而铁,苍茫淋漓,气势纵横,水墨浑融。 画石 先说画石。画石当分三面。石分三面即指每块石必是一个完整的立体,而非平面。三面者是指石有凹凸深浅,阴阳向背,高下参合,要有厚重感与立体感。山石乃天地之物,既有灵性,又有气骨,故画石需如画人,把石当人画此石方能活矣。 画石,一笔俱下,须有转曲多姿,婀娜多变之势。可先用淡墨勾框, ,再以浓墨或焦墨破之。石之轮廓若左勾浓墨,则右宜稍淡,若上勾淡墨,则下宜稍浓些,以此分其阴阳向背。画单块石是如此,画磊石也如此。 画石又有大间小和小间大两法。大间小即大石块外加若干小石块,然当以大石块为主,小石块为辅副;小间大即小石块为主,大石块为副。然不管如何,以整体为上,当大小适当,主次分明,切不可主次不分,混乱不堪。 ![]() 南宗山石画法 画石下笔宜用中锋,要有粗细断续、弯曲顿挫、波折灵活,忌板、滞、刻,繁不可重浊,密不可窒塞。皴擦不论多寡,厚而华滋。湿中求毛,枯中求润。石有三面而各有不同,偃仰向背,用笔生动,自有神气。 石的立体感又以皴笔分之。石的外轮廓既成,即可按轮廓依次加皴。皴法的不同画法,当以石块的不同形状和各地的石体而定。故而历史上不同的名家就依据传统的用笔方法,并依据不同地区的石块形状会创造出各种不同的法。较有名的就有北苑巨然石法、范宽石法、荆浩关仝石法、二米石法、黄子久石法、王叔明石法等诸种石法,并各自形成不同的皴法。譬如披麻皴、斧劈皴、豆瓣皴、解索皴、云头皴、米点皴、乱柴皴、折带皴等等。 ![]() 小斧劈皴法 ![]() 大斧劈皴法 ![]() 长斧劈皴法 长斧劈皴法又名直擦皴,此法用笔严整,湿笔焦墨直擦,石形峭拔方硬,墨气淋漓。 ![]() 豆瓣皴法 ![]() 云头皴法 ![]() 骷髅皴法 园林中之奇石皴法,名曰骷髅皴,形态宜瘦、透、秀、漏,玲珑洞不可过多,皴法亦不可繁,以气清为主。 ![]() 马牙皴法 画法笔用中锋,苍劲有力,形势耸立,多方小石块,皴法以纵横为之,然忌石块皴法雷同。 ![]() 米点皴法 ![]() 矾头皴法 ![]() 牛毛皴法 ![]() 折带皴法 ![]() 乱柴皴法 ![]() 乱麻皴法 ![]() 荷叶皴法 画山 再说画山。 画石既成,画山就不难。难就难在要画出山的气势与韵味。 画山须先画轮廓,轮廓既定而后皴之。然画轮廓要从大处着眼,切不可从碎处积为大山,此为大忌。山有峰峦之别。形势峻拔者谓之峰,形势圆转者谓之峦,峻拔与圆转,其用笔亦自然不同。 ![]() 山势树头法 主山最宜高耸,客山须要奔趋。 画山有主宾之分。主山既定,群山相辑,定宾主之朝揖,再列群峰之威仪。不可多,亦不可少。多则乱,少则漫。 山又有高下之别。所谓高者,血脉在下,肩股开张,其基脚必厚壮,峦岫环绕其间,映带不绝。如此,才显高山之不孤不什。所谓下者,血脉在上,其山巅平落,顶额相攀,根基庞大,堆阜臃肿,深插莫测,此谓浅山也。高山、浅山,犹如宾主相依,客从相让。如此,则轮廓分明,脉络井然。 ![]() 山形树头画法 山形不得重犯,树头不得整齐。 ![]() 秋山画法 ![]() 雪山画法(一) ![]() 雪山画法(二) ![]() 溪谷画法 水注川者溪,泉通川者谷。 ![]() 岩涧壑画法 悬石者岩,两山夹水者涧,夹路者壑。 ![]() 崖、岫、峦画法 峭壁者山崖,有穴者岫,圆形者峦。 ![]() 悬崖画法 ![]() 巉岩画法 怪石巉岩而立,仍须土阜以培其根。 ![]() 峰岭画法 尖峻者峰,平夷者岭。 ![]() 坪台画法 凡画丛山峻岭峭壁悬崖,宜画一二坪台,以舒其气及破其繁。画法:坪台上面参差须贯气,左右不可画断立面,用枯笔渴墨。 ![]() 路径栈道画法 路要曲折,莫做连绵之道,时隐时现。路接危时栈道可要。 ![]() 断岸小桥画法 断案颓堤,小桥宜置。 黄秋园作品欣赏![]() 1947年作,青山白云图 ![]() 1950年作,仿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 ![]() 1952年作,抱琴归去 ![]() 1956年作,秋雨初晴 ![]() 1974年作,山水 ![]() 1975年作,山居图 ![]() 1976年作,山水 ![]() 1976年作,疏林落日 ![]() 1978年作,溪山晚翠 ![]() 策杖游山 ![]() 秋山红叶 ![]() 秋山悬瀑 ![]() 秋山清泉 ![]() 雨过石生色 ![]() 白云飞瀑 ![]() 仿宋人画意 ![]() 仿古山水 ![]() 仿古山水 ![]() 仿唐寅山水 ![]() 仿唐寅山水 ![]() 江山密雪图 ![]() 秋溪渔隐图 ![]() 山村隐居 ![]() 深山茅屋 ![]() 松荫客话 ![]() 溪山访友图 ![]() 溪水松亭 ![]() 溪亭话旧图 ![]() 雪景山水 ![]() 云山秋气佳 ![]() 早期仿古山水 ![]() 归庄图 ![]() 雪域泛舟 ![]() 1949年作,秋山平远图 ![]() 1973年作,春山访书图 ![]() 1974年作,梦游桃花源图,手卷 ![]() 1975年作,江山无尽图 ![]() 1978年作,梦游庐山图卷 ![]() 秋山独钓图 ![]() 青绿山水长卷 ![]() 仿古山水小册页 ![]() 山水花鸟册页 ![]() 山水(三片) ![]() 山水合册 ![]() 山水合册 黄秋园去世后他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逐渐被人们认 识,并得到艺术界的承认,80年代北京更 兴起黄秋园热,1986年举办了黄秋园个人画展。李可染先生 在参观过黄秋园画展 后,对黄秋园的长子黄良楷说“我很敬佩黄先生的画,想用自己的一张画换黄老的 一 张画。”他还亲自书写了一段题跋:“黄秋园先生山水画有石溪笔墨之圆厚、石涛意 境之清新、王蒙 布局之茂密,含英咀华,自成家法。苍苍茫茫,烟云满纸,望之气象 万千,朴人眉宇。二石、山樵在世 ,亦必叹服!”这种评价是极少见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