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体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谷雨是春季最后的一个节气,时日也进入暮春。谷雨时节,于春夏之交,天地间阴阳转换,人体也要注重内外调和。《黄帝内经》有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抓住春天的小尾巴,了解一下谷雨节气的养生知识吧。 谷雨时节,生活起居宜忌 ![]() ![]() 环境调节:防潮祛湿,保持清爽 1.居室通风干燥 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湿气积聚。 ![]() 多雨时关闭门窗防外界潮气侵入,配合除湿机、活性炭或生石灰等吸湿;天气晴朗时及时晾晒被褥、衣物,避免霉菌滋生(尤其衣柜、鞋柜等角落)。 ![]() 厨房、卫生间等潮湿区域定期清洁消毒,拖把、抹布晒干后再收纳,防止异味和细菌繁殖。 2. 温湿度适宜 室内温度保持在20-25℃,湿度控制在50%-60%(干燥地区可使用加湿器,南方潮湿地区可开空调除湿模式)。 避免久坐或久卧于潮湿环境(如地板、未干透的沙发),以防寒湿入侵引发关节酸痛。 ![]() ![]() 穿衣保暖:适时增减,防湿防寒 1. 穿衣遵循'春捂”原则 北方早晚温差可达10℃-20℃以上,需注意保暖尤其肩颈、腰腹、足部等部位。天气忽冷忽热,易发中风、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雨水增多,湿邪为患,这时警惕诱发颈肩痛、关痛、风湿类的疾病。 ![]() 晨起穿薄外套或开衫,避免穿露脐装、低腰裤,以防腹部、腰部受凉。 脚部避免穿潮湿鞋袜,选择透气吸汗的棉质袜子,雨天穿防滑防水鞋,回家后及时擦干双脚,可用温水泡脚(加艾叶、生姜驱寒)。 ![]() 中午气温升高时可适当减衣,15℃是“春捂”的临界点,超过15℃的春捂返会捂出春火,但避免突然脱衣受凉,出汗后及时更换干燥衣物,防止汗湿衣物贴肤加重湿气。 2.衣物材质选择 优先穿吸湿透气的棉、麻、丝质衣物,少穿化纤类衣物(易静电、不透气,加重皮肤潮湿不适) 。 ![]() 作息规律:顺应天时,养神护阳 1.早睡早起,保证睡眠 遵循'夜卧早起,广步于庭”的原则,晚上11点前入睡,早晨6-8点起床,避免熬夜耗伤肝血(肝主疏泄,熬夜易致情绪抑郁、免疫力下降)。 ![]() 午间可小憩15-30分钟,帮助恢复体力,缓解春困(但不宜过长,以免影响夜间睡眠)。 2.减少久坐,适度活动 长时间久坐(如办公、开车)易导致气血循环不畅,湿气淤积,建议每1小时起身活动5-10分钟,拉伸四肢、拍打胆经(大腿外侧),促进代谢。 ![]() ![]() 运动养生:舒缓适度,祛湿排毒 1.推荐运动方式 舒缓类:散步、快走、八段锦、太极拳等,通过舒展肢体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脾胃运化能力(如八段锦中的“调理脾胃须单举“双手托天理三焦“动作)。 ![]() 有氧类:慢跑、爬山、跳绳等中等强度运动,可通过出汗排出体内湿气(注意避免大汗淋漓,以防气随汗泄,阳虚者更需控制运动强度)。 晨起叩齿吞津:起床前闭目叩齿36次,舌抵上颚生津后分3次咽下,可健脾固肾,增强免疫力。 2.运动注意事项 避免清晨过早运动(尤其是寒凉天气),建议在日出后、气温稍暖时进行;运动后及时擦干汗水更换衣物避免吹冷风或立即洗澡(以防寒湿入侵)。 ![]() 过敏体质的人要减少户外活动,外出是可戴口罩、眼镜,以防花粉和柳絮等引起哮喘、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 谷雨时节,饮食宜忌 ![]() ![]() ![]() 饮食宜---健脾祛湿,顺应时节 1.健脾利湿食材 谷类:薏米、芡实、山药、莲子、茯苓(可煮粥或煲汤,健脾化湿)、玉米(健脾利水)。 蔬菜: 冬瓜(清热利水) 、南瓜(补中益气)、芹菜(清热平肝)、豆芽(利湿解毒)、莴笋(通利小便)、胡萝卜(健脾明目)。 豆类: 红豆(健脾利湿)绿豆(清热解暑,煮至半熟效果更佳)、黑豆(补肾利湿)。 水产: 鲫鱼(健牌利湿,煲汤最佳)、鲤鱼(利水消肿)。 ![]() 2.清肝明目食材 野菜与芽菜:香椿(疏肝理气,焯水后食用)、枸杞叶(清肝明目,可煮汤或凉拌)、蒲公英(清热解毒,泡水或凉拌)菊花(平肝明目,泡茶饮用)。 水果:桑葚(滋阴养肝)、草莓(清热利咽)、蓝莓(护眼抗氧化)。 ![]() 3. 滋阴润燥食材 春季易口干,可适量食用蜂蜜、银耳、梨、百合(煮粥或煲汤)滋阴润燥而不助湿。 ![]() 饮食忌--避伤脾胃,防湿生热 1.忌油腻、高糖、高盐 油炸食品(炸鸡、薯条)、肥肉、甜点等易加重脾胃负担,导致湿浊内生;过咸食物(腌菜、加工肉)会助湿伤肾,需控制摄入。 ![]() 2.忌生冷寒凉 冰饮、刺身、西瓜(过量)等生冷食物易损伤脾胃阳气,影响运化功能,导致腹胀、腹泻。 3.忌辛辣燥热 辣椒、花椒、羊肉、烈酒等辛辣温热食物易助长体内湿热,引发口干、口疮、便秘等“春火”症状。 4.慎食发物 谷雨前后湿气重、体质敏感者需少吃海鲜(虾、蟹)、竹笋、公鸡等发物,以防诱发湿疹、麻疹等皮肤问题。 ![]() ![]() 烹饪方式: 以蒸煮、煲汤、清炒为主,避免油炸、烧烤,减少调料用量,保持饮食清淡。 食疗方推荐: 薏米赤小豆粥:健脾利湿,适合湿热体质。 莲子茯苓汤:补脾胃、安神,适合脾虚乏力者。 菊花枸杞茶:清肝明目,缓解眼疲劳。 饮水建议:少量多次饮用温水,可加陈皮、荷叶煮水,帮助理气祛湿。 结合地域与体质调整 内蒙古地区春季气候偏干燥,谷雨期间虽降水增多,但空气湿度仍低于南方,建议在祛湿同时兼顾润燥,适当增加银耳、梨等滋阴食材,避免过度利湿导致津液不足。体质偏寒者可将薏米炒后食用,减少寒性;湿热重者可搭配冬瓜、绿豆清热。 谷雨时节,情志调摄 ![]() ![]() ![]() 情绪调摄:疏肝解郁,心态平和 1.防“春郁”,调畅气机 谷雨对应肝木,若情绪压抑易致肝郁气滞,出现烦躁、失眠、胸胁胀痛等问题。 可通过以下方式调节: 亲近自然:多到公园、郊外踏青,观绿植、听鸟鸣,缓解压力(中医认为“肝喜条达”,自然环境可疏肝理气)。 ![]() 深呼吸与冥想:每日花10分钟闭目深呼吸(吸气4秒,屏息2秒,呼气6秒),配合想象“湿气随呼气排出体外”,帮助放松身心。 社交互动:与亲友聊天、参加兴趣活动,避免独处久坐“闷气”。 2. 忌过度劳累与情绪波动 避免长期高压工作、过度思虑(伤脾)或暴怒、抑郁(伤肝),保持心态平和,可通过写日记、听轻音乐等方式疏解情绪。 ![]() 谷雨是春夏之交的节气,根据时令节气的顺应变化,从饮食、起居、情志方面科学养生,提及以上几点养生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让你拥有健康身体,享受美好生活。 ![]() 民福康养生:【二十四节气】谷雨养生,谷雨养生提要; 中国中医:【健康养生】健脾、祛湿、养肝!明日谷雨,养生牢记“三要诀”; 广东中医药:【谷雨节气】雨水多,湿气盛,祛湿保肝是关键; 中国中医药报社:【健康养生】今日谷雨,湿气越来越重的节气,养生应注意什么? 山东省淄博市中医医院:【中医养生】今日谷雨,湿气越来越重的节气,养生应注意什么? 作者:于立娟 单位:呼和浩特市中医蒙医医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