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聽說徐冰的《天書》,我還是小學生。美術老師講到這種「文字」,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後來聽說《鳳凰》在上海浦東展出,一直很想去看,最終還是沒有看成。直到去年才見到這件作品,還去聽了一場研討會。進入展廳就能見到巨大的鳳凰。之前我一直很討厭成美「以為體量足夠大的東西就是藝術」,但巨大的鋼鐵鳳凰是真正有內涵的藝術品。看到它的第一眼我就莫名其妙地感動。徐冰說:「它像从恐龙时代来的大鸟,又像变形金刚。它自带独有的能量,仿佛刚刚经历了惨烈的战斗,又要面对下一个危机。」 站在鳳凰之下,清晰地能分辨出這些建築廢材的原貌。「一名叫大朗的工人遵循制作《凤凰》的方法自己做东西——为了让徐冰在工作期间能稍作歇息,他用废品做了几把椅子。」一些參與《鳳凰》創作的工人留下的印記。紀錄片裡畫面從工人在戶外用按鍵手機對著組裝完成的藝術品拍照,轉到藝術館裡各路藝術家交談的畫面。這一幕讓我產生很多難以言表的感覺。紀錄片:「奥运会走了,金融危机来了。时间过去了一年半,委托方投在大楼上的资金成倍地增加。《凤凰》已基本成型,但委托方想要在废品制成的凤凰外面再包一层水晶。最后,委托方明确表示不能够接受这个作品了,并停止了资金。」文字寫生系列還挺好玩的。地書系列我覺得沒什麼意思。現寫的how do we make art today。 太空藝術,有點意思,但還不成熟。依舊喜歡「文字」這個母體。這句話最有意思。 紀錄片:「灵感来自殖民战利品猎人的形象,他们将虎皮作为他们力量、权力、财富和地位的暴力象征,是他们对自然的宣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