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前两天,老总喊我过去,说是找我有点私事。放下手头工作,我拿上笔记本,便前往他办公室。 老总办公室在三楼,离我这倒也不算远。进屋后,就招呼我坐下,然后问我最近忙不忙,有没有需要他协助的。 客气话我肯定听得出来,连忙摆手道:忙是忙了点,但自己部门还能应付,谢谢老总关心。 中间的唠闲话就不多说了,找我的真正目是想让我帮忙分析几组数据。当然,这些数据并非出自我司,而是老总某个朋友的公司,也难怪这么客气呢! 回办公室后,老总把资料发了过来,我打开一看,原来是张3月份的资产负债表。按他的意思,问我能不能从这张表里,找出点异常。至于其他的数据,暂时也没有,先将就着看。 说实话,以往做财务分析,都是根据表表之间做判断,很少只看单表。毕竟,单表能表达的信息量太少,尤其是资产负债表这类汇总项,想要找出点问题是不容易的。 既然答应了老总,这事还得做。接下来,我就讲讲,只看资产负债表的话,该如何找经营异常点? ![]() (1)分析货币资金 俗话说:“手里有钱,心中不慌”,这句话对个人也好,对公司也罢,都是通行的硬道理。货币资金为多少才算合理呢?我们可以结合存货、应收账款、短期借款做分析。 比如说,这家公司年初存货为286万,期末为407万,说明在今年1-3月新增了121万的滞销存货,但账面显示,货币资金期末余额只有6万,这不用想就存在问题。 再者,我看到 “应付职工薪酬” 期末余额为28万多,正常的工资发放周期是“当月计提、次月发放”,因此,期末余额多数都为1个月的工资额。 我姑且认为这家公司,不存在拖欠工资的行为,那这6万也不足以支付未发放的工资。当然,你可能会说,发工资前还会陆续回款,不能直接说人家存在资金短缺风险。 其实,我们做财务分析肯定要基于“谨慎性”考虑,何况,后续的回款也不能全部拿来发工资,总要买买材料吧! (2)分析应收账款 我手头只有资产负债表,想要分析应收账款,最好的办法是看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比重。流动资产的大头是存货,一般占比在40%以内较为合理,应收账款不应超过25%。 但报表上显示,该公司应收账款占比高达38%,这说明,有近4成的优良资产被客户把控,赖掉的风险还是很大的。 (3)分析存货 像前面说的,存货占流动资产的比重在40%以内,细分来看,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的比例应为4:2:4,原材料够用1个月,库存商品别囤超过2个月销量。 但我发现,这家公司存货占流动资产比重为54%,就是说流动资产有500万的话,存货有270万。再结合前面应收账款额,可以倒推出这家公司货币资金确实短缺,很可能真的存在拖欠工资。 (4)分析短期借款 正常情况下,短期借款占流动负债比重不应超过40%。比如说,你们公司流动负债是200万,短期借款竟高达130万,说明公司主要靠借钱来过日子,被催债的可能性很大。 (5)分析短期偿债能力 这里主要看流动比率,如果低于1.2,很可能出现流动性不足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在1.2-2.0之间算合理。 例如,一家公司的流动资产是300万,流动负债是200万,流动比率为1.5。如果这家公司的流动资产只有210万,那流动比率就不足1.1,流动资产刚好够覆盖流动负债。 但是,流动资产中的存货和应收账款不争气啊,虽然它俩都归属于流动资产,但流动性不强,甚至会产生减值或坏账风险。 到最后,可能出现卖不掉、收不回的情形。这样一算,实际能变现的钱就更少了,何况负债不等人,多借一天多给一份利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