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球博物馆的中国古代艺术藏品掠影

 禹杰 2025-04-20

每年的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


2023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

博物馆,可持续发展与美好生活

(Museums, Sustainability and Wellbeing)

图片

《十竹斋书画谱》 胡正言 大英博物馆藏

有人说,中国古代艺术撑起了世界博物馆的半壁江山。

这话虽有些夸张,但并不是没有道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有一项数据显示,在全球 47 个国家的 200 多家博物馆里,藏有有167 万件中国古代艺术品。这个触目惊心的数字仅是博物馆里的馆藏数目,而流落于国外民间的中国艺术品,不会少于这个数量。

数量如此巨大的艺术品是如何流出国门的?

粗略来看,主要有三类:战争时掠夺、动乱时走私及私下的交易。它们被带出中国后,有些进入个人藏家手中,有些则辗转走进博物馆。而在这些热衷于“收藏”中国艺术品的博物馆中,以英法美及日本的馆藏数量最大,且多是精品。
01
   大英博物馆

图片

图片

《十竹斋书画谱》部分 胡正言 大英博物馆藏

欧洲是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最丰富的地区,其中,英国所藏数量最多——大英博物馆、不列颠图书馆、剑桥大学博物馆、牛津大学亚士摩兰博物馆...都藏有大量的中国艺术品。

在大英博物馆里,有一套版画作品特别引人注目,那就是明末书画篆刻家胡正言于1620年左右创作的套印版画《十竹斋书画谱》,由胡正言首创的“拱花”技法印制,共 8 册,历时 15 年完成,被称为版画史上划时代的作品。

图片

图片

《十竹斋书画谱》部分 胡正言 大英博物馆藏

其中绘画部分由胡正言及当时名家如吴彬、吴士冠、魏之克、米万锺、文震亨等所画。除图画外,在对开页上还附有对画作的解读。其绘画的亮点在于采用了水印套色工艺技法,这种技法先按绘画原稿上若干颜色雕刻出色块套样板,再按照色彩的区域和层次,勾画出各色块轮廓线,最后依照「由浅到深、由淡到浓」的上色原则,把模板一个个套印出来,一幅画就诞生了。

图片

套印出来的画面,水墨色彩浓淡深浅恰到好处,非常生动。《十竹斋书画谱》初印不多,传世更是稀少,现行世的版本多为清代人翻刻。大英博物馆所藏的这套《十竹斋书画谱》原版初印本,被认为是最早且最佳的版本,极具学术价值。

图片

100多年后,这幅作品的水印套色技术于18世纪传入日本,并流行开来,一位名为「Suzuki Harunobu - 铃木春信」的日本人受到启发,形成了中日结合的个人风格,而这个风格被后世称为:浮世绘。这才有了浮世绘代表人物「Katsushika Hokusai -葛饰北斋」在1832年完成的「神奈川冲浪里」。

图片

除此之外,大英博物馆中最具分量的当属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唐代摹本,这幅画的原作虽已不存,但唐代的这件摹本却很好地再现了顾恺之作品中的神韵。

图片

《女史箴图》局部 唐代摹本 大英博物馆藏

《女史箴图》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作品,它预示了中国绘画由重教化向重审美的转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与之相似的是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女史箴图》宋代摹本(下图),但无论是成色还是意义,都逊色于大英博物馆的版本,无不令人遗憾。

图片

《女史箴图》局部 宋代摹本 故宫博物院藏

大英博物馆藏有大量的中国书画精品,明代唐伯虎的手卷《西山草堂》也在其所藏之列。《西山草堂》描绘了暮色朦胧中的山水风光,河岸青山连绵起伏。在画面前方,一位老者坐在他的乡村小屋里过着隐居生活。

这幅画传承有序,“印章达人”乾隆曾拥有过这幅画,画上有他在 1751 年的题字。手卷的下方,还有后来的收藏者留下的十几段文字,他们对画作进行了评论。

图片

《西山草堂》 唐伯虎 大英博物馆藏

《十竹斋书画谱》、《女史箴图》和《西山草堂》只是大英博物馆万千藏品中的九牛一毛。实际上,这里的中国艺术品多达 23000 件,长期陈列的约有 2000 余件。

很难想象,远在欧洲的一个博物馆里,它的藏品竟然囊括了整个中国艺术类别,书画、刻本、玉器、青铜器、陶器及饰品等,一应俱全。
02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图片

《历代帝王图》局部 阎立本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藏

美国所有大型的博物馆几乎都有专门的中国馆。波士顿美术博物馆里的中国艺术品虽不是数量最多的,但每一件都代表了一个时代。

在这座博物馆里,有 10 个专为中国古老艺术而设置的展厅,分别展示绘画、雕刻、铜器、陶瓷等。其中以唐代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宋徽宗赵佶的《五色鹦鹉图》及唐代张萱的《捣练图》最为经典。

图片

《历代帝王图》局部 阎立本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藏

《历代帝王图》描绘了从西汉至隋朝的 13 个皇帝形象,阎立本力图通过对各个帝王不同相貌表情的刻画,揭示他们不同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那些开朝建代之君,在画家笔下都体现了“王者气度”和“伟丽仪范”,而那些昏庸或亡国之君,则呈现猥琐庸腐之态。阎立本用画笔评判历史,褒贬人物,扬善抑恶的态度十分鲜明。

此图经历代内府和名家收藏,于清朝末年入梁鸿志之手,后流入国外。

图片

《五色鹦鹉图》 宋徽宗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藏

擅画的文人皇帝宋徽宗的作品,也难免漂洋过海,流入国外。

《五色鹦鹉图》是否为宋徽宗所做,虽仍有争议,但这幅画用笔细劲工致,设色浓丽,精巧典雅,无论如何都是宋代的一幅精品。

画面右侧是宋徽宗的亲笔题词,左侧图绘折枝杏花两枝,枝头栖五色鹦鹉一只,鹦鹉以侧身示人,显得心满意足,无忧无虑,安静祥和。

图片

《五色鹦鹉图》局部


03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图片

《易县釉彩罗汉》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但凡了解一点中国美术史,可能会认为中国雕塑写意,西方雕塑写实。但这尊易县彩釉罗汉告诉我们中国的祖先玩起写实来,可比写意厉害多了。目前世界已知的易县彩釉瓷罗汉有十尊,制造于中国辽金时期,距今800余年,可惜近代战乱人祸,十尊罗汉目前散落在其它各国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这两尊品相确为当世最佳。


图片

《易县釉彩罗汉》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这尊正身罗汉像,面目没有了以往中国传统佛像面目模糊的「佛性」。微微皱起的眉头、下垂的眼角,嘴巴紧闭而产生的肌肉纹理,都被雕刻得一清二楚,整尊佛像悲悯的表情被刻画得栩栩如生,下一秒仿佛就能站立起来。易县彩釉罗汉在写实刻画上和老米的大卫相比,丝毫也不逊色,且年代上要比其领先至少300年。

图片


梁思成先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时,亲眼目睹过易县釉彩罗汉。后来他在《中国雕塑史》一书中提到:“其肖妙可与罗马造像相比,观察至精微,故成忠实表现,不亚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最精作品也。”

1970年11月14日至1971年6月1日,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曾举办过一场名为“Masterpieces of Fifty Centuries- 五十世纪杰作”的展览,易县彩釉罗汉是为数不多的展出藏品之一。同期一起出现在这个展览的还包括:耶稣受难蛋彩画、法国国王亨利二世穿过的盔甲。可见,易县彩釉罗汉是和西方宗教、君主这类符号相提并论的「人类杰作」。

中国字画可着实把白人精英们折服到五体投地,甚至不惜成为它的信徒。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馆藏的这幅唐代书画家韩幹的「照夜白」,就是最佳证明。


图片

《照夜白》 唐代 韩幹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韩幹靠画马名垂青史,画中这匹马名叫「照夜白」,桀骜虬劲,是唐玄宗李隆基的至爱。后世历代帝王、书法家都收藏过此画,上面有他们的亲笔题跋,不乏李煜、宋徽宗、乾隆这样的帝王,还有米芾、贾似道、项元汴、安岐这些历史上著名书画家。

图片

何慕文,是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亚洲艺术品部负责人,2015年,北大出版社翻译过一本何慕文的书——《如何读中国画》,封面正是这幅「照夜白」,喜爱程度可见一斑。

图片
图片

书的开篇他就花大篇幅介绍了「照夜白」:“这就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神形兼备。不仅要捕捉景物外貌,更要表达其内涵——精神、生命力和灵性。为此中国画家往往不使用色彩,就像专业摄影师更偏好用黑白胶片一样,中国文人认为色彩会分散画作的神。而韩幹甚至放弃应用变化多端的光影来塑造马的立体感,也不用重色来遮盖瑕疵,而仅仅依靠无法涂改的墨色线描进行创作。对画笔的掌控自如是一种修为,这源于画家的书法功底。”

除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以外,弗利尔美术馆、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也都藏有大量中国古代艺术品。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中的藏品,始于新石器时代,迄于清代,为世界上收藏中国玉器最丰富的博物总体来说,这是一座以收藏亚洲文物尤其是中国文物为主的,在全美拥有亚洲艺术藏品最多的博物馆。

04
   东京国立博物馆

图片

《李白行吟图》 梁楷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日本现有 1000 多座博物馆,几乎都收藏有中国的艺术品,数量总计 10 万件之多。

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东洋馆”设 10 个陈列室,其中有 5 个主要展出中国古代艺术品,展品有史前的石器和彩陶、商周的青铜器、汉代的陶器和画像石、魏晋南北朝的佛像、唐代的金银器和三彩,宋、 元、 明、清的瓷器和书画等,有些甚至已被列为“国宝”级文物。

南宋梁楷的《李白行吟图》和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就藏于此,并被视为镇馆之宝。

梁楷的作品独具特色,画面减淡,以少胜多,寓意深远,后人称其为“减笔画”。《李白行吟图》仅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个洒脱放达的诗仙形象,他用笔简练豪放,纯以线描表现,但诗人疏放不羁的个性,以及边吟边行的姿态却刻划得生动传神,令人拍案叫绝。

图片

《红白芙蓉图》之红芙蓉 李迪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宋代李迪的《红白芙蓉图》亦是东京国立博物馆的重量级藏品,他擅长描绘花、鸟、以及动物,本画为李迪现存作品中水平最高的杰作。

画中芙蓉的品种应为醉芙蓉,最初花呈白色,接着会逐渐带有红色。本画的描写极为写实,用笔纤细且色彩层次微妙,富于情趣。余白的画面空间,更是将整幅画带入到自然而静谧的意境中。

图片

至此,也许有人会问,前文提到的法国呢?他们“收藏”了多少中国艺术品?

在欧洲,除英国之外,存有中国古代艺术品最多的就是法国,仅卢浮宫就有三万多件,并且很大一部分是圆明园文物。

但它们全部被长期封存,从未对外开放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