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冷,想补阳,但吃了扶阳的又燥热或心慌怎么办? 比如说怕冷,我常说晒太阳,刚开始晒的时候很舒服,身体慢慢变温暖了,温度就是阳气,说明阳气慢慢进入身体里了,晒着前胸可能还出点汗, 这是阳气进去了,汗出来了,温暖是阳,汗是阴,这就叫阳进阴退,这时就要知道差不多要收了,抹干净汗换身干净的衣服,到阴凉没有风的地方安静的休息一下。 但是以前的老农苦啊,面朝黄土背朝天,那能像晒太阳那么自在,晒20分钟就能停,结果一不心晒过头了,结果出现头晕,口干,心悸心慌,汗出个不停。 这是阳进去太多了,逼着汗出来,就跟那个烧水壶一样,已到100度沸点了,就应该把火关掉,把开水倒出来入到保温壶里,但现在一直不撤火一直烧着,壶里的水就会慢慢被烧干,津血同源啊,心脉是靠血滋养的,结果心怦怦跳个不停。 这时候老农要到阴凉处,喝点井水煮的粥,感冒发烧,汗满满出了一身后口干了,就说明津液受伤了,所以我说吃了发汗药,不出汗,你就喝点热稀粥,前几天有个网友就是吃了风寒感冒冲剂退烧,结果一个小时也没出汗烧自然也没退,口干,看了我的科普,马上喝了热稀粥,一碗喝下去, 哇,从额头出到手心,出完面色红润,烧就退了,发信息说谢谢我,能帮到大家我真是很高兴,叮嘱他出汗后退烧了,还得喝点温稀粥但不要出汗,中医说有一分胃气,就有一分生机,这个热稀粥就是保胃气的。 我们小时候干农活,最喜欢干活地方边来有甘蔗田,晒得太渴了,喝水不解渴,去田里拽两根那种青皮甘蔗,随便擦一下连皮一起啃,那个透心凉,感觉人活过来了,所以甘蔗汁又叫天然的复脉汤,脉为什么会跳动?因为有气血,青皮甘蔗可以养阴生津,津液足脉可复,所以叫复脉。 烧水烧过头了,首先要关火,然后去锅搬到凉的地方,或许就能保存着锅里仅存的水。那么晒过头了,首先要到阴凉的地方,这还能保存着身体里的津液,另外可以往去补水啊, 补完之后还要收敛一下,比如也可以慢慢喝半碗温粥水(不要热的,再出汗)或者喝上乌梅汤(酸敛阴),两支人参版的生脉饮(人参、麦冬、五味子)(人参补气,麦冬补津,五味子敛汗安神) 所以怕冷,想补阳,但一补就心悸燥热,就跟烧水一样,要不是锅下的火太大了(阳药太燥),要不就是锅里的水太水了(阴津亏虚),比如说脾阳虚,吃了附子理中芄太燥,那就试试药量减半,或隔天吃,或者试试理中芄,还是燥,那试试小建中汤颗粒。 比如用了麻黄汤心悸,把麻黄的量减少,加上党参、白术、麦冬,或者把麻黄改成荆芥、防风、葛根,这样就无虞了 上个月有个孩子因为生病,家里人帮火灸,结果可以灸过头了,流鼻血,出汗多,清粘鼻涕,胸闷口干,鼻塞,失眠,我当时开的方子是生脉饮加减, 天花粉,白芍,桔梗,枣仁、柏子仁 首先叮嘱不能再灸,用完睡眠就好转了,心不闷了,这里的人参补气啊,只有气足有了,恢复了统治的位置,才能管着阴(汗),这里的天花粉、麦冬主要是养阴生津养心脉,白芍就是收敛的作用养阴敛阴,枣仁、柏子仁主要是安心神。 停灸就是关火,用养阴生津的方子就是加水,用完这些好好睡觉。所以怕冷直接补阳不行,就要想一下是不是阴不足,补补津,阴中求阳,或许就能把阳扶起来。 #你相信中医吗# #快问中医超能团# #养生重在养阳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