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16年日薄西山的沙俄:改革停滞战乱迭起,对土地的欲望却从未消失

 遇事明言 2025-04-20

        1917年3月沙俄就崩盘了,但是你很难想象,1916年的沙俄高层们,依旧在考虑如何开疆拓土。

1916年7月,沙俄与日本协商妥当后,签署了第四份《日俄密约》。这份密约中,沙俄和日本不仅结成了军事同盟,而且还约定一起将整个中国都给瓜分了。

因为从地理位置的角度来看,只有沙俄和日本的本土,距离中国比较近。其他列强,诸如英法虽然实力也很强,但毕竟本土过于遥远,要想倾巢而出吞并中国,并没有那么容易。

其实1905年日俄战争以后,沙俄就开始寻思着和日本合作了。过去他们一直瞧不上日本,所以打算独吞在中国的所有好处。可日俄战争中,日本击败了沙俄,才不得不让沙俄对日本作出让步,分享部分在中国的权益给日本。

日俄战争后,沙俄陷入了战乱迭起的时代

1900年沙俄占了东北以后,还想要得到朝鲜,甚至长城以北,沙俄全都要。这事儿几乎是引起了众怒,毕竟八国联军侵华,其他列强还没拿到什么好处,凭什么沙俄能独占这么多土地和人口?

土地代表的是疆域、是沿海地区、是资源,人口代表的是市场、是劳动力。

最不爽的当属英国,毕竟当时的英国综合实力最强,它还没动筷子,沙俄就先吃上了。还有没有规矩了?

此前英国本打算和清朝结盟,在东亚扶持一个队友。不过1895年甲午战争后,英国人改变了这一想法,清朝居然连日本都打不过,因此日本进入了英国人的观察视线。

到了1900年沙俄吃独食以后,英国和日本进一步接触,最终在1902年结盟。而沙俄染指朝鲜,让日本人勃然大怒,这才有了1904年到1905年的日俄战争。

沙俄在1905年战败以后,俄国人都看出了罗曼诺夫王朝的腐朽,因此沙俄内部的起义,此起彼伏,一直到沙俄覆灭,就没停歇过。

谁也没想到,一个西方列强,一个曾经多次和英国争雄的欧洲强国,居然输给了东亚的日本。在俄国人看来,罗曼诺夫家族是不可原谅的。因为这不仅仅是一场败仗,更是将俄国人的自尊,摁在了地上摩擦。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认为,1905年的日俄战争,是导致沙俄战败的直接诱因。此后,沙俄又在1914年参与了一战,派了上千万人上战场,真可谓是黔驴技穷了。毕竟把人都送出去当炮灰,总比留在家里闹事强。

斯托雷平经济改革被终止

曾经有一个人是可以拯救沙俄的,那便是斯托雷平。在最伟大的俄罗斯人的评选中,斯托雷平居然位列第二,可见其在俄罗斯人心目中的地位。

1905年斯托雷平凭借平定起义的功绩,成了沙皇尼古拉二世眼中的红人。双方一聊天,尼古拉二世大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先生大才啊!

于是,从1906年开始,斯托雷平便成了沙俄实质上的首相兼内务大臣。也就是说,沙皇把内政外交所有事情,几乎都交给了斯托雷平,当时他的地位仅次于沙皇,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手握如此权柄,斯托雷平便开始了雷厉风行的改革。

  • 斯托雷平的土地改革,简单来说,就是从公有制变成包产到户的一个过程。
    他希望用富农经济取代过去的村社经济。至于那些没什么土地的贫农,完全可以脱离村社,到城里来打工。
  • 在行政方面,斯托雷平也进行了改革。
    比如说他取消了地方自治局的司法权,改由当地居民选举民事法官来执行司法权。他用县行政委员会,取代过去首席贵族管理县事务的职权。
  • 那时候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因为信仰问题没少起来搞事情,
    为了缓解不同信仰与东正教之间的矛盾,斯托雷平在宗教改革中允许俄国境内信仰自由。
  • 除此以外,斯托雷平还在教育上下了不小的功夫,
    打算通过在基层普遍设立职业学校的方式,一边普及教育,让农民们取得基本的认知,一边传授技能,让农民可以有足够的能力偿还买地时向朝廷贷的款。

斯托雷平的这一系列改革,对沙俄来说可谓是一剂猛药。只要能够坚持执行下去,说不定还真的能够救沙俄一命。毕竟那段时间沙俄的经济增长,是肉眼可见的。

奈何他的改革,得罪了一大批人,尤其是贵族集团,所以注定难以执行。沙皇尼古拉二世和宋朝那个宋神宗一样,关键时刻背弃了斯托雷平。这项改革在1911年伴随着斯托雷平被沙皇抛弃,基本成了个烂尾工程。

即便到亡国前夕,沙俄都在考虑开疆拓土

1914年,沙皇在内部动荡不安的情况下,参加了一战,这一选择也是无奈之举。想要在战争中获得更多地盘和利益,当然是沙皇的初衷。转移内部矛盾,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原因。

毕竟沙俄那时候起义不断,内部矛盾已经难以调和。如果那些无知的人,被一些有心之人利用起来,成为了反对沙皇的主要力量,那沙皇可就完了。

所以沙皇尼古拉二世,将一批又一批青壮年送上了一战前线。据统计,累计有1500多万人被沙皇送到了前线,位列世界第一。其中被俘以及伤亡人数,居然达到了600万之多。

因此,在俄乌战争中,很多人说,俄国话事人是因为乌克兰伤害了俄罗斯海外的俄族人,所以他为了保护这些人才发动了战争。这种理由是真可笑,在俄国统治阶级面前,蝼蚁是拿来利用的,从来不是拿来保护的,人家这个民族此前是有不少先例的。

不过,不得不佩服尼古拉二世的野心啊,即便到了帝国都要崩盘的档口,他依旧在考虑开疆拓土的问题。

从1896年开始,沙俄的工作重心便转移到了东方,所以从1907年到1916年,沙俄主动联系上了日本,相约一起瓜分中国。

双方这几年先后签订了4份密约。前面3份主要商量的是如何瓜分东北、蒙古和新疆的问题,最后一份,也就是1916年7月签订的这一份太夸张了,直接把目标定为全中国。

野心是刻在文化里的

你不得不佩服俄国人的这种野心,正是凭借这种野心,他们才能拥有如今世界第一大的版图。从16世纪伊凡四世开始,俄国人片刻都没有忘记过对外扩张。

16世纪到17世纪,沙俄不仅征服了金帐汗国分裂后的几个汗国,而且还入侵了广袤的西伯利亚。

18世纪初,彼得一世时期,沙俄得到了波罗的海沿岸。18世纪后期,沙俄得到了克里米亚。19世纪,沙俄在东方得到了151万平方公里,在中亚得到了400万平方公里。

20世纪初,沙俄还在考虑入侵东方大片领土。苏俄取而代之以后,似乎一切都变了,其实一切都没变。他们依旧占着沙俄曾经侵略来的绝大多数领土,让唐努乌梁海成了苏联的地盘,让外蒙成了苏联控制下的地盘。至于归还远东的话,完全成了个笑话。

二战后,苏联先后收拾过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盟友,又在1979年到1989年,入侵了阿富汗。甚至在上世纪60年代末,为了争夺珍宝岛,挑起了与中国的边境战争。

当一个民族对土地的欲望,刻入文化当中后,就很难在后世彻底改掉了。即便世事变迁,统治者更换门庭,只要他们的文化还在传承,那么这玩意儿就不会丢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