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物质领域最精细的层级

 nms141319 2025-04-20

晶韵流光

妆点生命本源

点击预约,精彩不错过

现在来讨论物质领域最精细的层级,同时也是心物共在的层级,心物的共同基本元素微生命microvita。

图片

精神意识是最高阶的物质

源自2002年起笔者开始研究P.R.Sarka之融合L性、科学、哲学的宇宙论,从中得到启发,又进一步加以推演,将SRT△所形成的Brahma Cakra(BC宇宙循环演化)尝试以一种几何的方式来描述宇宙的创造过程,并建立了宇宙网格的原初模型,利用这个原初的宇宙网格模型解释了Sarkar关于宇宙意识密度与创造显现的关系。

早在古希腊哲学就已经提出几何图式的原子说,也就是物质的最小单位必然可以追溯到一种几何原型的存在,柏拉图发扬了这样的精神,在《蒂迈欧篇》中结合毕达哥拉斯学派“万物皆数”的理论,提出他对于自然科学和宇宙论的看法,用几何化的理念模型解释万事万物的结构,而这样的内在结构便是事物的本质。

Z教神话的创世说多认为是神无中生有创造了世界,然而柏拉图却认为被创造出来的世界是永恒原型的一个摹本,这摹本也就是柏拉图洞窟里面岩壁上的影子,创造者从永恒不变的理念和永恒运动的质料中创造出世界,以永恒不变的理念模型,将混沌无定形的质料放在空间容器之中,并按照正六面体(立方体)、正二十面体、正四面体、正八面体的几何形式组成地水火风四大基本元素,宇宙就此开展。

他说地水火风物质四大基本元素的几何结构又是根源于两种直角三角形:正方形之半与等边三角形之半,创造者用这两种三角形构成五个正多面体之中的四个而形成地水火风四大元素。几何是无形理念世界与有形物质世界的界面,这是我们立于既已被创造的观点而视之为界面。

几何的本身则是早在创造的无形阶段便已存在,这也就是BC宇宙循环演化的离心阶段,甚至在离心阶段之前就已存在。

简单来说,“宇宙意识”及其属性“宇宙力量”(prakrti)是一体的犹如火与热、冰与冷。宇宙意识在一定的稀疏密度下,属性力量SRT△的作用便凸显出来,宇宙意识本体以这样的方式自洽圆满、自足地在祂自己之中自我由未显现而成为已显现,SRT△失衡而开始了BC宇宙循环演化。

在一定稠密密度下的宇宙意识则如如不动未显现,相对意义上这个情况更接近“空”,也就是高密度宇宙意识为空,低密度宇宙意识为有,空有实为一体,犹如同一个人的清醒与梦。于是宇宙的创造显现是宇宙意识的一个梦境,这个梦境是宇宙意识在低密度状态下经由其自身宇宙力量SRT△所形塑显现出来的。

就个体而言,我们的存在是因为宇宙意识在低密度情况下经由BC演化的结果,所以宇宙意识密度最稀疏之时便是物质世界形成之时,这在BC便是物质点(宇宙物理学称之为α始点,物质点之相对为至上点)。从波动、频率的观点来看,这就如同说“精神意识是最高阶的物质,物质是最低阶的精神意识”,而心灵是它的动态调和。

然而宇宙意识密度最低时的物质点,却是个体意识密度最高之处,并具体呈现为个体太极。这个物质点亦即心物共同基本元素mv microvita,从物质五大的观点来说被表示为最精细之“空”元素,心灵与真空互相遍在,他们是一体的,就这个层次来说这是宇宙心灵。

宇宙意识密度投影映射于空间便成了空间的各种可能维度,意识建立或幻化其维度作为自我存在并显现的凭借。

图片

心物的共同基本元素

microvita微生命(或译微生元,简称mv)是P.R.Sarkar在1986-1989年间所提出的一系列关于宇宙心物共同基本元素的理论。

事实上,mv的提法是一支哲学性的钥匙,所要开启的正是将来科学之门,而这个将来科学是要由物质科学更进一步迈向心灵与L性的科学并将人类对心物的发明建立在一个共同的科学根基上。

mv在传统L修或Z教经验中或多或少亦已触及,光为mv运动之载体或媒介,此mv可以进一步表现在心灵与物质层面上,因此“光”为两者之共在或共有现象,略称之为心光与物光,通常物理学所指称的为物光,心物光其实如一不二,光正是时间作为心物之间的可交换态在交换时所呈现出的一种现象,这现象反映在物质层面为物光,在心灵意识层面则为心光。

光作为四维时空的终极速度,在狭义相对论里可以简单地依毕式三角求出它和时间的关系,即速度越快时间越慢而于光速时间停止,仅仅就四维时空而言光速的确是个无法跨越的鸿沟,这就提供了个体心灵一个简单的时间之箭的时间序,并依此将翻腾不已具有无数可能性的量子世界收敛紧缩到其中一个,让世界在一个巨观的相对论的状态下显得可以被个体心灵稳定地认识。

所以,个体心灵一次只能运作在一个目标上,它无法同时一心二用,是串列式地处理世界所涌现的资讯,它需要一步一步依照时间之箭的严格限定形成因果来认识世界。

如果个体心灵足够开展,其意识状态更加接近宇宙意识,那么它就有足够的力量可以影响时空实体而改变时间方向以及空间维度,梦境其实正是对个体意识趋向宇宙意识的一种尝试错误的模拟,结合了微观量子世界的奇幻与相对论巨观世界的现实。

因此,现代物理学所要追求的能结合相对论与量子论的基本理论将比任何时候的科学更具有梦的特质,于是我们很难在心物之间划上一条明显的界线,无宁说人类将发现这条明显的界线其实和时间一样在本质上是个心物之间的可交换态,简单地说,它分开两边使之各安其位又不禁止他们互相交流。

这样的将要来临的物理学基本理论将不再只是物理学的,它将伴随着我们对mv的认识逐步实现。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