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知道吗?超过30%的中国人正忍受着反流性食管炎的折磨,而有90%的患者却不知道如何正确用药! 这种疾病不仅会引起胸骨后灼烧感、酸反流等症状,长期不治疗还可能导致食管狭窄、甚至诱发食管癌。到底应该吃什么药?疗程又该持续多久?今天就为大家揭开这个谜团。 ![]() 反流性食管炎简称为GERD,是指胃酸等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导致食管黏膜受损的一种消化系统常见疾病。 许多患者常常徘徊在药店柜台前,拿着各种胃药左右为难,甚至自行购买'胃药'盲目服用,结果症状反复发作,久治不愈。 质子泵抑制剂(PPIs)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首选药物。 这类药物包括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等,通过抑制胃酸分泌,有效缓解症状并促进食管黏膜愈合。 ![]() 需要注意的是,PPIs应在早餐前30分钟空腹服用,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发挥药效。很多患者习惯饭后服药,这实际上会大大降低药效,是常见的用药误区。 在药物剂量方面,轻度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通常可选择标准剂量的PPIs(如奥美拉唑20mg,每日一次);而中重度患者则可能需要双倍剂量(如奥美拉唑20mg,每日两次)。 临床上常见的现象是患者症状稍有缓解就擅自停药,这是导致疾病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 那么,药物治疗需要持续多久呢? 这是患者最关心的问题。根据《中国反流性食管炎诊疗指南》,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患者通常需要服用PPIs至少4-8周;而糜烂性食管炎患者则需要8-12周的疗程。 对于症状严重或反复发作的患者,可能需要延长至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必须强调的是,即使症状消失,也应在医生指导下完成整个疗程,不可擅自停药,否则容易导致疾病复发。 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联合用药。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可作为PPIs的补充,特别适合控制夜间酸反流。 ![]() 而胃动力药(如莫沙必利、多潘立酮)则通过促进胃排空,减少胃内容物反流,对伴有胃轻瘫的反流患者尤为适用。 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使用PPIs可能带来骨质疏松、维生素B12缺乏等风险。对于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建议定期监测血钙、血镁水平和骨密度,必要时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老年患者尤其要警惕这些潜在风险,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调整剂量。 药物治疗只是反流性食管炎治疗的一部分,生活方式的调整同样重要。减轻体重、戒烟限酒、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晚餐后至少3小时再睡觉、抬高床头15-20厘米等措施,能显著减轻症状,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 有些患者反映单纯依靠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很可能就是没有重视这些生活方式的调整。 对于妊娠期妇女的反流性食管炎治疗,应优先考虑非药物治疗。如确需药物治疗,可短期使用蔗糖铝混悬液等局部保护剂。PPIs虽然在动物实验中未见明显致畸作用,但仍建议慎用,必须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使用。 总结来说,反流性食管炎的药物治疗应个体化、规范化、系统化。选择合适的药物、正确的服药时间和足够的疗程,配合生活方式的调整,大多数患者都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对于经规范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应及时就诊,明确是否存在其他疾病或需要手术治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