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人有没有“领导命”,看他处理这3件事的方式就清楚了!

 汾河图书馆 2025-04-20

《礼记》里也讲,“临事而惧,好谋而成。”咱们在单位里混,常听人说,那谁谁真会来事儿,嘴巴甜,将来肯定能当领导?好像会说话、会拍马屁就是最大的本事。

可真到提拔的时候,油嘴滑舌之徒,未必能的上去;平时不显山不露水能扛事儿的人,最往往笑到最后。

一个人骨子里有没有那份领导命,不是看他表演,而是看他如何过坎的手段。今天啊,咱们就聊聊,从哪几个地方能看出一个人到底是不是那块料。


一个人有没有“领导命”,看他处理这3件事的方式就清楚了!

真遇到事儿了,他是慌了神还是稳得住?

但凡能当领导坐的稳,都需要能经得住危机的考验要,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跟。

好多人一遇到麻烦,下意识就想把自己摘干净。可你看那些真能成事儿的人呢?他们心里也急,但面上得稳住。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根。

如果自己一慌,底下人心理就更没谱了,只有自己先定下神来,大家才能安定下来。

普通人遇事,先想着怎么解释、怎么推;他们呢,先稳住场面,想着怎么解决。 这就像开船的老师傅,碰上大风浪,他定是先掌好舵,指挥大家儿往哪儿使劲,而不是先分锅。

有次公司系统被外部黑了,客户信息眼看要漏出去,大伙儿都急得不行。主管赶了过来,他没有先追责,而是把懂行的人聚在一块儿。在安抚大家后,主管有条不紊的布置了任务,稳住了人心,最大程度挽回了损失。

曾国藩老先生就说过:“凡遇事须安详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

所以你看一个人碰到急事儿,是先冷静下来担责任、想办法呢,还是先抱怨、自乱阵脚,不上称四两重,上称千斤都打不住。


一个人有没有“领导命”,看他处理这3件事的方式就清楚了!

分东西的时候,他是只顾眼前还是看得远?

老话说得好:“不患寡而患不均。”

有的人手里有了点权,就要分远近亲疏,难啃的骨头扔给老实人。

有格局的人明白,公平不是表面文章,关键是把正确的资源用到正确的位置上。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得让最能出活儿的人挑大梁,光图省事搞平均,那是吃大锅饭,养不出能打硬仗的兵。

这就像下棋的高手,他挪动每个棋子,考虑的是怎么赢,不是眼前占了哪个格子。

公司有个出国学习的名额,小张小李都挺棒。部门经理没有随便定,而是搞了个内部评比,标准公开。最后定了小张,但经理特意找小李谈了心,安慰了他之后,也说明道理为啥这次选小张,还保证下次有好事优先想着他。这么一来,两人都平衡了。

《道德经》里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讲究的是个整体平衡。

所以你看他分派任务、给机会的时候,是只想着小圈子,还是心里装着整个摊子,这就能看出他的心胸有多宽了。


一个人有没有“领导命”,看他处理这3件事的方式就清楚了!

底下人闹别扭了,他是偏心眼还是当个明白人?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不少团队人心散了,就是失败在处理内部矛盾的不公上。

有领导本事的人,遇到这种事会把自己当裁判,不是跟着下场去打架。他的责任是主持公道、解决问题,

拉偏架就像往天平一边使劲加东西,只会更歪;和稀泥呢,就像把伤口捂起来,看着没事儿了,里头早烂了。

公司俩业务小组为抢客户吵翻天。经理知道了,先是倾听了两方的辩解,知道事情原委后没去追究,而是带头把规矩重新立了,把界限划清楚,一场眼看要闹大的风波,就这么平息了。

《尚书》里说,“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所以啊,你看他处理这种内部矛盾,是先听听两边怎么说,找找问题的根儿在哪,想办法立规矩、解疙瘩呢,还是上来就偏心,或者干脆不管,这就能看出他有没有那份公道心和真本事了。


一个人有没有“领导命”,看他处理这3件事的方式就清楚了!

作者最后想说:

说到底,看一个人有没有“领导命”,不是看他嘴皮子多溜,也不是看他多会来事儿。真正的本事,是逆境里扛得住事儿的担当,是分东西时不糊涂的格局,是处理矛盾时那份公道。

就像《大学》里说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总结起来,就这三样:

  • 碰到急事,能稳住、敢担责、指方向;
  • 分派资源,看得远、讲公平、拢人心;
  • 处理矛盾,不偏袒、解疙瘩、立规矩。

这本事不是天生的,都是在事儿上磨出来的。愿咱们都能在生活里、工作中学着点儿,擦亮眼睛看别人,也时时反省自己,努力让自己变成那个更稳当、更能扛事儿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