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卜算子•咏梅》:这一咏梅词表达了陆游怎样的心境?

 写乎 2025-04-21 发布于四川

作者:李大奎

春寒料峭的三月,百花渐次开放,尤以清幽绝俗的梅花开得不同凡响,可谓众花之上。

胜赞梅花的佳句遂纷至沓来。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等等,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将寒梅顽强的生命力表现得可谓酣畅淋漓,豪气干云。

由此,梅花被誉为十大名花之首,唐时名相宋璟就称之为"独步早春,自全其天",意即冬末春初不畏严寒盛开的梅花,领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

于是,梅花又被赋予高洁、清雅、谦逊、坚强的气质,与松、竹并称岁寒三友,与兰花、竹子、菊花合为四君子。

古往今来,高洁之士无不以梅自称,文学作品中梅的身影频频出现,种梅、赏梅、食梅、咏梅等雅趣情形屡见不鲜。

丰富多彩的梅花从而占据了传统文化重要的一席之地,成为国人倍加珍视的钟爱植物。

古代南宋词人陆游不仅在《落梅》中高赞其为"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还写下咏梅词中的绝唱《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炉。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首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咏梅词,旷古烁今,可说是爱国词人陆游以梅自寓的真实写照,表达了物我相融的心境,体现了始终不渝的爱国热情及一生坚持不懈绝不向恶势力低头的崇高精神。

这首托物言志的咏梅词,共四十四字,上阕主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落寞凄清地开在断桥边,也就是郊野的驿站外。

就这样,梅花开在人迹罕至之处,没有人照管,也没有人欣赏。的确是身处荒野,独自饱受风雨之苦,偏偏又在黄昏时分孤芳自赏"独自愁"了。

毕竟人生"最难消遣是黄昏",开在荒郊野外的梅花荣枯与否,全在于自己顽强的生命力,扛得住,就成长盛开;杠不住,就凋谢零落。

这哪里是写梅花?其实就是陆游以梅花自况,借清幽绝俗的梅花凄苦的困难处境,表达自己所遇的失意和坎坷历程。

公元1125年出生于浙江绍兴的爱国词人陆游,自小聪慧过人,12岁便能诗作文,不久得授登仕郎的职务,37岁又得宋孝宗赐进士出身,由此步入军旅生涯。

只可惜,能文能武的陆游生逢乱世,遇人不淑又是多事之秋,早年被奸相秦桧嫉恨,以致仕途不顺,后来又因主和派的攻击,在宦海沉浮中黯然致仕,最后因北伐彻底失败而忧愤成疾,85岁时与世长辞,留下大宋最火的绝笔诗《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可以说,陆游这位名满天下的文武全才,终其一生,都在苦痛中渡过,"破驿梦回灯欲死,打窗风雨正三更"、"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过剑门"。

正是失意坎坷而又自我奋斗的坚韧努力,带来陆游深隽豪情的壮阔人生。一生酷爱梅花的陆游便以梅言志,将梅花作为自身写照的精神载体予以倾情颂扬。

于是,《卜算子咏梅》下阕便集中讴歌梅花的灵魂,赞扬梅花的精神及生死观。

无人照看的梅花无意于占领百花齐放的春天,一任争奇斗艳的百花将其炉忌将其中伤,哪怕一片一片凋零落地被碾作尘泥,也要把清香留存于世。

陆游词字里行间,既表达了坚贞不屈的理想信念,又通过"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梅花精神,展示了向主和派等恶势力奉陪到底的坚定决心。

这就是爱国词人陆游所写《卜算子·咏梅》的心境之所在:处于内外交困、身心俱损的寒梅尽管不幸之至,既无意于炫耀"凌寒独自开"的芬芳,也不愿媚俗于招蜂引蝶般的争夺春色,即使在冰天雪地的严寒气候下孤独开放,也无所畏惧。

只要灵魂得到纯洁得到升华,哪怕最终花落成泥,化为了尘埃,也没有关系。因为梅花的品质如同它的香气一样,永驻人间,也就足够了!

可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这首绝唱集中体现了孤高傲世的爱国情怀,即便身处逆境受尽屈辱,也不阿谀奉承争宠邀功不畏谗毁,依旧坚守傲骨,保持忠贞不渝的理想抱负。

正是陆游饱满的咏梅气节,将他"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的崇高品格展示得别有韵味,从而激励着后世在物我相融的境界里谱就更加高昂的爱国主义诗篇。

革命领袖反其意而创作的《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也是托物言志,更是逆向思维,既表现了梅花坚强不屈的精神风貌,又升华了陆游笔下的梅花寓意,鼓励仁人志士更要蔑视困难,弘扬敢于战胜困难的斗争精神,而不仅是寂寞独自开的个人奋斗。

综上而言,置身南宋时代的爱国词人陆游虽有局限性,但他所写的《卜算子·咏梅》体现了封建社会难能可贵的士大夫精神,象征天人合一的梅花精神由此升华,在辞旧迎新中成为一个季节的标识,成为一个气候的风向标。

陆游《卜算子·咏梅》词"功莫大焉",是为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