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吉兰-莫拉雷三角的解剖与功能

 忘仔忘仔 2025-04-21
图片

吉兰-莫拉雷三角(Guillain-Mollaret Triangle)的解剖与功能

吉兰-莫拉雷三角是脑干与小脑之间的神经环路,负责运动协调与时间控制,尤其参与不自主运动的调节(如语言、吞咽、眼球运动)。该三角由以下三个核心结构及其连接通路构成:

1️⃣ 红核(Red Nucleus,中脑)

  • 通过红核脊髓束(rubrospinal tract)向脊髓发送下行运动信号。

  • 通过中央被盖束(central tegmental tract)下橄榄核(inferior olive)发送兴奋性信号。

2️⃣ 下橄榄核(Inferior Olive,延髓)

  • 通过小脑下脚(inferior cerebellar peduncle)将传入信号送至小脑皮层。

3️⃣ 齿状核(Dentate Nucleus,小脑)

  • 接收小脑皮层的信号后,通过小脑上脚(superior cerebellar peduncle)将输出信号传回红核,完成环路。


病变后果

  • 吉兰-莫拉雷三角通路的损伤可导致下橄榄核肥大性变性(hypertrophic olivary degeneration),表现为下橄榄核体积增大(MRI T2像高信号)。

  • 临床表现:多数为无症状的影像学表现,但部分患者可出现腭肌阵挛(palatal myoclonus)(软腭节律性不自主抽动)。


临床影像关联

  • MRI提示:延髓下橄榄核区T2高信号伴体积增大。

  • 病因:常见于脑干出血、梗死、外伤或手术损伤三角通路(如中央被盖束或齿状核-红核连接)。

总结:吉兰-莫拉雷三角是整合小脑-脑干运动调控的关键环路,其损伤可引发特征性影像改变及运动障碍,需结合解剖与影像特征精准诊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