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层医生用经方丨林老师治疗经验系统总结与学术思想拓展

 中医林佳明 2025-04-21 发布于广西

林佳明老师中医治疗经验系统总结与学术思想拓展

1、眩晕的治疗,首辨六经,分清寒热虚实,临床中有一部分有表证,特别是表阴证,很多是感冒后眩晕/头晕,输液,表未解,而反反复复发作,要特别注意水饮为主,这类很多,总苓桂术甘汤,泽泻饮,脉沉细,四逆,加蒸附片,或是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老年人突发眩晕,恶心呕吐,要警惕恶性中枢性眩晕,小脑/脑干梗塞或出血引起,有一定的西医基础特别重要,急性心梗,低钾血症,低血糖昏迷,这些你要能够识别出来。


2、我常用破格救心汤治疗心衰,肺心,大汗,高热,效果明显,蒸附片,干姜,炙甘草,人参,萸肉,生龙牡,磁石,加苓术形成四君子汤之意。


3、反复腹泻不解,用理中,附子理中汤,补火生土无效的时候,注意用逆流挽舟法人参败毒散,及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运用。近期用人参败毒散治疗一例顽固性腹泻,效果很好,其实,有点托透法的含义在里面。


4、李广文先生的《石英毓麟汤》:


紫石英15-30克,川椒1.5克,川芎6克,川续断12-15克,川牛膝12-15克,仙灵脾12-15克,菟丝子9克,枸杞子9克,香附9克,当归12-15克,赤白芍各9克,桂枝6克,丹皮9克。


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紫石英,师父也常用。我治疗多囊,用的是三四汤加肾四味为多,在此基础可以根据临床症状反应来辨证,有表先解表,有少阳合少阳,有阳明清阳明,有瘀血化瘀,治疗蛮多,也顺利怀孕了。


5、临床,凡痰饮所致肺胀,逆气上冲、呼吸困难、齁喘不停、目如脱状,常用越婢加半夏汤,添杏仁、葶苈子。


推麻黄、半夏、葶苈子为攻战先锋,用葶苈子强心利尿、消除饮邪之源,痰涎便会减少,乃釜底抽薪之法。


6、治疗肺,不要忘记通腑,一定要保持大便通畅,最好一天三次,如同治急性脑病,急性心病一样的道理,更不用说肺与大肠相表里,腑通畅降,肺气才能正常宣降,今天很多小孩我是通过治腑来治疗咳嗽,鼻窦炎的,用紫苑,冬花,杏仁,火麻仁,莱菔子,这段时间用的最多的是小青龙汤和保和丸。


7、石膏,为辛凉之剂,在退热的时候力挽狂澜,很多人看我开了90g-120g-150g,不敢用,有这个证,可以放心用,我们在病房治疗这些各种各样发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应该说各种原因引起发热用中医治疗治疗效果都很好。


寒热往来,高热,舌红,脉有力,小柴胡汤加石膏原方原剂量,柴胡120g,石膏120-240g。


合病太阳中风:柴胡桂枝汤。


伤寒:合葛根汤。


舌浊,痰湿重,经发汗热不退的,达原饮。


精神差,脉无力,少阴病,麻黄附子细辛汤。


合并咳嗽,外邪里饮,发热,虚化小青龙汤。


三仁汤:湿温发热,湿重于热。


高热的时候,纯中医的治疗要注意结合刺络放血。


化脓性扁桃体反复高热,扁桃体化脓,手脚冰凉,脉无力的,用的温阳潜降思路,效果非常好,我回来,临床运用后效果很好,我爱人化脓性扁桃体高热,根据临床症候反应效果很好。


昏迷,气管切开,多重耐药的,不能语言,没有舌像,主要根据脉,这时,即使高热,也要注意扶正,这类患者往往已经用了最高级抗生素,不要再去清热解毒了。


中医治疗发热,有独特优势,特别是一些严重的肺部感染,不明原因的发热,反复发热,有很好的效果。

 一、眩晕诊疗体系:六经为纲,扶阳化饮

核心病机:表邪未解引动伏饮、少阴阳虚水泛、太阴痰湿中阻三焦气化失司  

底层逻辑:  

1. 六经定位:太阳表证未解(感冒后眩晕)→少阴里虚(脉沉细)→太阴水饮(苓桂术甘汤证)的动态传变关系,强调"有表先解表"的治则  

2. 阳气-水饮平衡观:以真武汤(附子+苓术)温少阴之阳、化太阴之饮,配合泽泻饮利水升清,形成"温阳-利水-升清"三位一体治法  

3. 中西辨病结合:鉴别中枢性眩晕(小脑/脑干病变)与内科眩晕,真武汤加虫类药(地龙、全蝎)治疗血管性眩晕后遗症  

创新拓展:  

表阴证眩晕:发现输液后表邪内陷的特殊病机,创制"桂枝加附子合苓桂术甘汤",附子用量15-30g,解表温阳化饮并举  

老年急症处理:提出"真武汤+破格救心汤"组合方案,应对老年突发眩晕伴心肾功能代偿不足,附子与人参配伍形成"阳中求气"效应  

 二、心衰治疗体系:破格救心与三焦气化

核心病机:少阴心肾阳衰为本(附子证),太阴水饮泛滥为标(苓术证),厥阴肝风扰动为变(龙牡萸肉证)  

底层逻辑: 

1. 气化三层次:  

上焦宗气(参芪升陷)  

中焦枢轴(四君建中)  

下焦命门(附子温肾)  

破格救心汤熔三焦气化药法于一炉 

2. 固脱四维:  

附子(温阳)  

人参(补气)  

萸肉(敛肝)  

龙牡(镇潜)  

构成"温-补-敛-镇"立体固脱体系  

创新拓展:  

慢性心衰阶梯疗法:  

初期:真武汤+升陷汤(黄芪60g)→中期:破格救心汤小剂量缓攻(附子15-30g)→缓解期:金匮肾气丸合补中益气丸培本  

低蛋白血症处理:在破格救心汤基础上加山药30g、白扁豆15g,形成"温阳-补精-固摄"新配伍  

 三、脾胃病治疗:逆流挽舟与三焦斡旋

核心病机:太阴虚寒(理中汤证)与少阳枢机不利(败毒散证)的传变关系,强调"久泻不止需透邪"  

底层逻辑:

1. 气机升降模型:  

升清(升麻柴胡)  

降浊(苓夏枳壳)  

斡旋(人参补中)  

人参败毒散体现"逆流透邪"思维  

2. 三焦水液代谢:提出腹泻不仅是脾虚湿盛,更深层涉及三焦水道失调,补中益气汤加桂枝10g、泽泻15g调节三焦水液  

创新拓展:  

顽固性腹泻分层论治:  

表证层:败毒散透邪  

气陷层:补中益气汤升提  

阳虚层:附子理中汤温补  

瘀滞层:少腹逐瘀汤化瘀  

托透法创新:在败毒散基础上加仙鹤草60g、桔梗10g,形成"补气托毒"新方  

 四、妇科疑难病:冲任-胞宫轴调节

核心病机:冲任虚寒(石英毓麟汤证)与痰瘀互结(三四汤证)的交织  

底层逻辑:  

1. 胞宫能量学说:紫石英(15-30g)作为"胞宫启动器",通过钙离子通道调节子宫微循环

2. 肾-天癸-冲任轴:肾四味(菟丝子、枸杞等)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三四汤(四物汤+四逆散)疏通肝经瘀滞  

创新拓展:  

多囊卵巢分经论治:  

太阳层:桂枝茯苓丸解表化瘀  

少阳层:四逆散疏肝  

阳明层:白虎加参汤清胃  

少阴层:石英毓麟汤温肾  

周期疗法:经后期用三四汤+肾四味,排卵期加紫石英30g、川椒6g促胞宫蠕动  

 五、肺系疾病:通腑-宣肺-强心三维治疗

核心病机:阳明腑实(肺肠同病)与少阴心衰(葶苈子证)的交互影响  

底层逻辑:  

1. 肺肠轴理论:保和丸(莱菔子、焦三仙)通腑降浊促进肺气宣发,火麻仁30g+杏仁15g构成"润-宣"药对  

2. 心肺同治观:葶苈子30g强心利尿消除肺水肿,与麻黄10g形成"强心-平喘"协同效应  

创新拓展:  

重症肺炎分层治疗:  

急性期:越婢加半夏汤合大承气汤  

迁延期:小青龙汤合苓甘五味姜辛汤  

恢复期:生脉饮合补中益气汤  

机械通气患者中医介入:用破格救心汤(附子15g)改善末梢循环,配合桃仁承气汤灌肠防治VAP  

 六、发热治疗:六经-卫气营血融合模型

核心病机:三阳合病(柴胡证)与少阴戴阳(麻黄附子细辛汤证)的转化  

底层逻辑: 

1. 六经发热模型:  

太阳:葛根汤(恶寒无汗)  

阳明:白虎加参汤(大热大汗)  

少阳:小柴胡汤+石膏(寒热往来)  

少阴:麻黄附子细辛汤(脉微细)  

2. 温病卫气营血融合:在经方基础上加青蒿30g透热,丹皮15g凉血,形成"经方时方融合退热法"  

创新拓展:  

耐药菌感染发热:突破"感染必清热"思维,用四逆汤(附子30g)改善微循环,配合薏苡附子败酱散托毒外出  

扁桃体化脓特殊治法:发现"真寒假热"证型,创制附子30g+玄参30g+牡蛎60g的温阳潜降方  

 七、学术思想核心

1. 六经统御,病证结合:将西医病理融入六经框架,如将心衰归为"少阴太阴合病"  

2. 阳气为本,扶阳三法:  

温阳(附子)  

通阳(桂枝)  

潜阳(龙牡)  

林佳明,主任医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