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今年73岁了,是土生土长的房县本地人,他和我74岁的母亲长期居住在邓家营的拆迁小区。
父亲当过兵,退伍后在县食品公司工作了三四年,后因国家政策变化,他回到了村子里,就一直担任村干部,直到六十多岁才退休。
以前不明白,父亲每天都是忙忙碌碌,做事也是火急火燎的,可家里头就是富不起来。长大后我找到了问题的根源:不懂父亲——埋怨父亲——成为父亲——理解父亲——不如父亲。
小时候总觉得他不够厉害,不够“牛逼”,别人家的父亲扒了土坯房盖瓦房,扒了瓦房盖楼房,家庭条件也好,孩子们也吃的多穿的好,而我的父亲早出晚归,不是开会就是挨家挨户的收什么“三提五统”这税那税,有时候还不免和老百姓发生口角甚至动手打架,回家后弄的家庭气氛也很紧张,一年到头,手里头还剩不下几个钱。那时候,我就暗暗发誓:以后一定不能像他那样。
后来,我复制了父亲的经历,才明白——有的人,光活着,就已经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你以为他不想富?只是他没得选。年轻的时候总以为穷是自己不够努力,后来自己成了家才发现:工资涨一点儿,物价涨更多;孩子要读书,老人要看病;房贷、家庭开支、水电、各种保险、人情往来……每一笔钱,都像在催命。父亲不是不想赚钱,而是他赚的每一分钱都被生活提前预支了。也许他拼尽了全力,但最终也不过是勉强活着。
我总觉得,只要努力就能翻身,可现实是:我加班到深夜,老板一句话,今年效益不好,不加工资;省吃俭用存点钱,一场病,一次突发意外,就能掏空家底;想创业做点自己擅长的小生意,可当下经济低迷,成本压得喘不过气,还是觉得安安心心上个班比较稳妥。
父亲那一代人,没有“躺平”的资格。他们只能像田间的老黄牛,低着头,一步一步往前走,哪怕看不到希望。他不是没有梦想,而是先扛起了更多的责任。
父亲年轻时也说过,这村干部没得当头,时间耽误了,也没搞到钱,就图了个面子,结果丢了里子,油了一顿嘴头子,还不如出去打工。母亲强烈反对他出去打工,几番挣扎思索,他还是选择了四平八稳的当村干部, 不是因为他胆子小,而是他知道:出去打工结果如何是个未知数,可家里不能断粮,孩子不能没学上,这个家不能倒……于是,他的梦想变成了,“这熬到年底了,啥时候能给村干部发工资呀?”他的野心,被生活折磨成了“只要家人平安就好”。
长大后,我就成了他。曾经笑话父亲“冤枉了,能写一手好字,还能写文章的村干部却混的那么没本事”的我,如今也在重复他的轨迹:按时按点上班,加班到深夜;工资刚到手,生活开支,孩子学费、生活费,保险费,物业费……就划走了一半;不敢轻易跳槽,不敢生病,甚至不敢喊累。
如今,我终于懂了,父亲不是不想富,而是现实根本没有给他机会。我们大多数人都在拼尽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这个世界,有人一出生就在罗马,有的人光是活下去就用拼尽了所有。父亲那一辈人,大多没读过多少书,没有“人脉”,没有“资本”,只能靠年轻的身体硬扛。他们不是不努力,而是努力了也只能勉强撑起一个家。
如今,我们这一代人,看似机会更多,可住房、教育、医疗……哪一样不是难以逾越的大山?我们嘲笑父辈“死脑筋,不懂变通”,可轮到自己的时候,才发现:生活从来就不是“努力了就能成功”的童话。
父亲不会说好听的话,但他会把最好的留给我;他从来不抱怨生活艰难,总是积极阳光乐观,总是默默的抗下所有。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他的沉默,那是一个男人在现实面前最后的尊严。
如果你现在也在为生活拼命,却依然看不见曙光,别自责。要知道,这世上,有的人光是养家,就已经用尽了全力。
你不是失败者,你只是和父亲一样——在平凡的日子里,活成了一个英雄。
初稿于2023年10月18日
修改于2025年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