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年中医智慧:人体10大穴位,越“按”越长寿

 沧海一滴水8uba 2025-04-22

国学经典,共学勉之


图片


足三里:脾胃的保护神

位置:
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处于犊鼻与解溪的连线上。

功效:
能全方位调理脾胃,补足中气,畅通经络,驱散风湿,增强抵抗力。

操作方法:
每天抽出5 - 10分钟,用拇指或中指按在足三里上,力度以穴位处有酸胀感为宜。

价值阐释:
脾胃乃后天之本,承担着消化食物、运送营养的重任。当我们工作忙碌,饮食不规律,脾胃首当其冲受到伤害。按摩足三里,就像给脾胃请了一位贴心管家,让脾胃保持最佳状态,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让人活力满满。
 
图片

关元穴:生命元气的加油站

位置:
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

功效:
能够培补元气,滋养下焦,提升体内阳气,防止阳气外泄。

操作方法:
将双手搓热,掌心对准关元穴,顺时针、逆时针各揉数十圈。

价值阐释:
元气是生命活动的动力,随着年龄增长,元气会逐渐损耗。常揉关元穴,就像给身体充电,让我们精力充沛,在应对生活挑战时更有底气,拥有更饱满的精神状态。
 
图片

气海穴:气之海洋的守护者

位置:
下腹部,脐中下1.5寸,前正中线上。


功效:
帮助人体补气助阳,调节月经,培补元气。

操作方法:
用食指或中指指腹,轻柔地按揉气海穴3 - 5分钟。

价值阐释:
气是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按摩气海穴可以让人体的气更充足。对于女性而言,还能调节经期不适。坚持按摩,整个人会变得更加轻盈,做事也更有劲头。
 
图片

神阙穴:连接先天与后天的桥梁

位置:
肚脐中央。


功效:
具有温阳救逆、利水除湿、健脾和胃的功效。

操作方法:
把盐炒热装入布袋,热敷神阙穴;也可以用艾条悬灸,每次10 - 15分钟。

价值阐释:
肚脐是人体很特殊的部位,神阙穴连通着先天元气与后天脾胃。热敷或艾灸神阙穴,能帮助我们温养元气,强健脾胃,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抵御疾病的侵袭。
 
图片

百会穴:头部的养生要穴

位置:
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功效:
能提升阳气,醒脑开窍,安神定志。

操作方法:
将食指和中指并拢,轻轻按揉百会穴3 - 5分钟。

价值阐释:
当我们长时间工作,感到头晕脑胀时,按揉百会穴,就像给大脑打开一扇通风窗,能迅速让头脑恢复清醒,注意力更集中,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
 
图片

风池穴:抵御风邪的屏障

位置:
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功效:
能疏风散热,醒脑开窍,明目聪耳。

操作方法:
双手拇指按在两侧风池穴上,力度适中,以穴位处有酸胀感为宜,每次按揉3 - 5分钟。


价值阐释:
风邪是导致疾病的常见因素,风池穴作为抵御风邪的前沿阵地,经常按摩可以增强身体对风邪的抵抗力,预防感冒、头痛等疾病,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

图片
 
合谷穴:手上的健康开关

位置:
手部,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功效:
能疏风解表,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疼痛。

操作方法:
用拇指指腹按揉合谷穴,每次3 - 5分钟,双手交替进行。


价值阐释:
合谷穴用途广泛,当我们感冒发热,或是牙疼、头疼时,按揉合谷穴,能有效缓解不适症状,是随身携带的“小药箱”。
 
图片

内关穴:身心的调和剂

位置:
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功效:
能宁心安神,理气止痛,和胃降逆。

操作方法:
用拇指指腹按揉内关穴,每次3 - 5分钟,以穴位处有酸胀感为宜。

价值阐释: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容易出现失眠、焦虑、胃痛等问题。按摩内关穴,就像给身心做了一次温柔的抚慰,能帮助我们缓解不适,恢复身心的平衡。
 
图片

三阴交穴:女性的养颜穴

位置:
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功效:
能健脾和胃,调补肝肾,促进气血运行。

操作方法:
用拇指指腹按揉三阴交穴,每次3 - 5分钟,两侧穴位交替进行。


价值阐释:
对于女性来说,三阴交穴有着独特的作用。它能调节内分泌,改善皮肤状态,缓解经期不适,让女性由内而外散发出健康美丽的光彩。
 
图片

涌泉穴:肾经的源头

位置:
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处。

功效:
能滋阴益肾,平肝息风,醒脑开窍。

操作方法:
睡前用热水泡脚后,用拇指指腹按揉涌泉穴5 - 10分钟。

价值阐释:
肾是人体的根本,肾经的气血是否充足,直接影响着身体健康。睡前按揉涌泉穴,不仅能滋养肾脏,还能促进睡眠,让我们在第二天拥有充沛的精力。

与君共勉。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