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日一题 综合题——末次盛冰期

 hjh2004 2025-04-2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末次盛冰期后全球海平面快速上升,距今约80006000年上升速率减缓,并趋于稳定,接近现今海平面。同时,在河海相互作用下,尼罗河三角洲逐渐形成,人类在此定居、发展农耕,形成了众多分布广泛的文化遗址。研究发现,该地农业活动的出现与气候变化、地貌演变密切相关。图1示意尼罗河三角洲文化遗址位置,图2示意该三角洲某文化遗址剖面(植物孢粉浓度指示气候变化,禾本科和炭屑浓度指示人类活动)。

Image

1分析末次盛冰期后海平面上升对尼罗河三角洲面积增大的影响。

2研究发现,人类最早定居在尼罗河三角洲的时间约距今6500年,请根据材料对此结论作出说明。

3距今约80004200年期间,尼罗河三角洲的水文环境经历了淡水一微咸水一咸水的演变过程,试从气候变化角度解释这一过程。

【答案】

1)海平面上升抬高了尼罗河的侵蚀基准面,致使河流在三角洲下游流速减慢、泥沙不断淤积;当海面上升趋于稳定后,三角洲外围得以持续淤积扩展,从而使三角洲面积逐渐增大。    

2)末次盛冰期后,全球海平面快速上升,距今约8000—6000年上升速率减缓,并趋于稳定,接近现今海平面;在河海相互作用下,尼罗河三角洲逐渐形成;尼罗河三角洲形成了众多分布广泛的文化遗址。 

3)淡水阶段(距今约8000—7000年),在末次盛冰期后,全球气候逐渐变暖,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快速上升,尼罗河三角洲地区由于河流径流量较大,淡水输入占主导地位;微咸水阶段(距今约7000—5000年),随着海平面上升速率减缓并趋于稳定,海水开始逐渐侵入三角洲地区,由于海平面上升,海水与淡水混合,形成了微咸水环境;咸水阶段(距今约5000—4200年),随着气候进一步变暖,海平面继续上升,海水入侵范围扩大,尼罗河三角洲的水文环境逐渐转变为咸水。

【解析】

【分析】本题以尼罗河三角洲文化遗址为材料,涉及末次盛冰期后海平面上升对尼罗河三角洲面积增大的影响、尼罗河三角洲的水文环境经历了淡水一微咸水一咸水的演变过程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随着海平面上升,尼罗河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处沉积,逐渐堆积形成三角洲,海平面的上升减缓了河流的流速,使得更多的泥沙在河口附近沉积,促进了三角洲的形成;当海面上升趋于稳定后,尼罗河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处持续沉积,三角洲外围得以持续淤积扩展,从而使三角洲面积逐渐增大。

【小问2详解】

末次盛冰期后,全球海平面快速上升,距今约8000—6000年上升速率减缓,并趋于稳定,接近现今海平面,这一过程为尼罗河三角洲的形成提供了稳定的地理环境,使得人类能够在此定居;在河海相互作用下,尼罗河三角洲逐渐形成,这一地貌演变过程为人类提供了适宜居住和农耕的土地,促进了人类在此定居;材料中提到,尼罗河三角洲形成了众多分布广泛的文化遗址,这些遗址的存在证明了人类在此定居的历史,而距今约6500年正是这些文化遗址开始出现的时间。

【小问3详解】

由图2可知,距今约8000—7000年喜湿草本孢粉浓度占比较高,应属于淡水阶段。在末次盛冰期后,全球气候逐渐变暖,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快速上升,尼罗河三角洲地区由于河流径流量较大,淡水输入占主导地位,因此水文环境以淡水为主,这一时期,尼罗河携带大量泥沙沉积,形成了广阔的三角洲平原,淡水环境为早期人类定居和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距今约7000后喜干草本孢粉浓度上升,表明气候趋于暖干,三角洲的水文环境进入微咸水阶段,随着海平面上升速率减缓并趋于稳定,海水开始逐渐侵入三角洲地区,由于海平面上升,海水与淡水混合,形成了微咸水环境,这一阶段,气候变化可能表现为降水量的减少或季节性变化,导致河流径流量减少,海水入侵加剧,水文环境逐渐向微咸水过渡;咸水阶段(距今约5000—4200年),随着气候进一步变暖,海平面继续上升,海水入侵范围扩大,尼罗河三角洲的水文环境逐渐转变为咸水,这一时期,气候变化可能表现为干旱化趋势,河流径流量进一步减少,海水入侵占主导地位,导致三角洲地区的水文环境以咸水为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