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星象家将地上的州、国与星空相对应,并把天上的星宿分为三垣、四象、二十八宿。三垣即北天极一片天空中的紫微、太微、天市;四象即黄道附近东、西、南、北四方的四个天区,并分别用相应的吉祥灵兽代表,分别是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而四象每象又分七宿,即一撮星的宿舍,四象共二十八宿。道教成立后,将二十八吸收封为天神,称“二十八宿星君”。 ![]() 什么是二十八宿二十八宿是黄道附近星空的二十八个区域,分别是角、亢、氐、房、心、尾、箕、井、鬼、柳、星、张、翼、轸、奎、娄、胃、昴、毕、觜、参、斗、牛、女、虚、危、室、壁。古人以此为基础观测日月及五星在黄道附近天区的运行,度量其运动及位置,古人心中视其为日月五星在天上运行的二十八处临时住所(宿舍),故早期又称为“二十八舍”。二十八宿的起源很早,典籍中完整的二十八宿名称见于《吕氏春秋》《史记》《淮南子》等,而曾侯乙墓中出土的战国初期漆箱盖上也记有二十八宿之名,故二十八宿完整的名称形成可追溯到战国初期,但是二十八宿中的很多星名最早见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 此外,在《左传》《国语》《诗经》中也提到了许多星宿之名,一部分被如今的二十八宿所沿用,一部分则被淘汰,可见在二十八宿最终定名之前,一些星宿的名称是有所不同的。这是星宿名的差异是由于不同部族的观星历史和观星的地域差别造成的,二十八宿起源于四象,四象又源于华夏民族的图腾信仰,四象神兽正好吻合分布在东、西、南、北四方民族的图腾,而二十八宿中许多星宿名则与四神兽的部位有关。但是还有一部分星宿名却与四象并无直接关系,如箕宿、虚宿、毕宿等。那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华夏民族的图腾多种多样,除四大民族外还有许多图腾,如炎帝族的牛、熊;苗族犬、牛;匈奴的狼、猪等,这些不同民族观星留下历史,也被共同搬到了天上。 ![]() 划分二十八宿常见的划分方式是以四象划分
角:属室女座,因其位于青龙七宿的第一宿,且有左右二星,犹龙之左右角,故名。角宿一去黄道不远,角宿二位于黄道线上,因此日月和行星常会在这两颗星附近经过,二星像关口、门户,故又称二星为“天关”和“天门”。 亢:意为龙之咽喉,共有四星,位于室女座,皆三等星,因四星直上高亢故名。 氐:有四颗星,属天秤座,似角、亢之根,为龙的最下部,可理解为龙爪,又名天根。《尔雅》:“天根,氏也”,氏作底、根柢,故名氏。 房:有四颗星,在天蝎座,是天蝎的头。《尔雅·释天》:“天驷,房也”注:“龙为天马,故房四星谓之天驷”,故亦称“房驷”“天驷”。 心:寓意龙心,由天蝎座的三颗星组成,古代称之为火、大火、大辰或商星。《宋史·天文志》称“心宿三星,天之正位也。”《晋书·天文志》谓心宿“主天下之赏罚”。 尾:寓意龙尾,有九颗星,故又称其为“九子”,其属天蝎座,是天蝎尾。 箕:又名“南箕”“天汉”,其形像簸箕,由人马座的四颗亮星组成。 ![]()
井:又名“东井”,由八颗星组成,属双子座,似井形,故名。黄道在此穿过,夏至点在此。《晋书·天文志》称其乃“天之南门”,《广雅》说“东井谓之鹑首”。 鬼:又称“舆鬼”,由五颗星组成,在巨蟹座,星光均暗。《集韵》中“舆”是“众”的意思,因此“舆鬼”可理解为众鬼之意。《史记·天官书》中称“舆鬼,鬼祠事”,《广雅》也说“舆鬼谓之天庙”,天庙即祭鬼神之所。此外,“舆”也有车底的意思,鬼宿呈四方形,形似车底故称舆。 柳:由长蛇座的八颗星组成,形状弯曲,像鸟嘴,也像垂柳,故原名“咮”,又名“天相”“八臣”“鹑火”。咮即鸟嘴的意思,这与角为龙角的意义相似。 星:由七颗星组成,故又名“七星”,其中六星在长蛇座。古人视其为颈、喉。 张:长蛇座六颗星组成。张宿被视为朱雀的嗉囊,是天廷的厨房。也被视为尾部。 翼:星数最多,共22颗星,一至十一属巨蟹座,十二至十四属长蛇座,其余皆不明。翼宿的形状就好像朱鸟张开的羽翼,故名。 轸:在曾侯乙墓出土的漆箱盖上写作车,属乌鸦座,其本星有四颗,形如车厢之轸,后有一口,轸宿被视为是天帝的车子。 ![]()
奎:又名“天豕”“封豕”,共有十六星,九颗在仙女座,七颗在双鱼座。《石氏星经》亦说,奎宿“形如破鞋底”,破鞋底就像跛子的脚印,跛子即足,同奎,故名奎。 娄:有三颗星,在白羊座,《尔雅》称“降娄,空娄也”。 胃:有三颗星,在白羊座。《释名》称“胃,围也,围受食物也”,《史记·天官书》说“胃为天仓”,天仓即库房。 昴:在金牛座,古人以昴宿来定四时。古时有多种说法,认为其有四星、六星或七星、三十六星,实际乃一星团,不知有多少星,因看上去如一团头发,又像旗上的羽毛装饰物,故称“髦(máo)头”或作“旄头”。 毕:有八颗星,在金牛座。毕即捕免用的网,因毕宿形状像毕,故名。 觜:觜即嘴,属虎口,又名紫触,有三颗星,属猎户座,位于参宿两肩上方,因其形似口,可与角状的鸟嘴相联系,故名。 参:有七颗星,在猎户座,从冬季到次年的初夏,参宿都是夜空中最醒目的一个星座。 ![]()
斗:也称“南斗”,由六颗星组成,在人马座。与北斗七星一样,南斗六星在天空中的形状也很像斗,且位于北斗之南,故名。但南斗的范围和亮度皆不及北斗。 牛:又名“牵牛”,有六颗星,在摩羯座。此牛非牛郎。 女:又称“婺女”或“须女”,有四颗星,三属宝瓶座。此女也并非织女。 虚:又称“玄枵”“北陆”“颛顼之虚”,有二星,一在宝瓶座,一在小马座。虚位于北宫的中央,《尔雅·释天》:“玄枵,虚也”注:“虚在正北,北方色黑,之言耗,耗亦虚意。”因此,虚有大丘、故地及虚耗的意思。 危:有三星,一在宝瓶座,二在飞马座,三星的形状就有如一个尖屋顶,又危即屋脊,有高峻意,故古代把它当作主盖屋等土工事的星宿。 室:在飞马座,有营室二星,故也称“营室”。 壁:也称“东壁”,有二星,一在飞马座,一在仙女座。 二十八宿中某些标识性星宿在古代观象授时中被赋予多种涵义而造成的。二十八宿在后世逐渐脱离它的实际观测而抽象为有特定象征的符号,战国时期的占星家以之与分野、四时、方位、五行整合配伍,从而推测预知人事吉凶,二十八宿成为这一体系的核心因素。 ![]() 《淮南子·天文训》中则将二十八宿分为九野 中央钧天:角宿、亢宿、氐宿 东方苍天:房宿心宿、尾宿 东北变天:箕宿、牛宿、斗宿 北方玄天:女宿、虚宿、危宿、室宿 西北幽天:壁宿、娄宿、奎宿 西方颢天:胃宿、昴宿、毕宿 西南朱天:觜宿、参宿、井宿 南方炎天:鬼宿、柳宿、星宿 东南阳天:张宿、翼宿、轸宿 神话二十八星宿文化第一次大的飞跃是从唐代开始的,唐代道教兴盛,统治阶级把道教老子当作祖先,道教不断神化,神仙系统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唐初,二十八星宿的名字就变成了三个字的组合。随着天文学与传统文化结合的日益紧密,在古代“演禽算命法”中,将二十八星宿与飞禽走兽相结合产生了新的名称,分别为: 东方青龙七宿:角木蛟、亢金龙、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 北方玄武七宿:斗木獬、牛金牛、女土蝠、虚日鼠、危月燕、室火猪、壁水貐; 西方白虎七宿:奎木狼、娄金狗、胃土雉、昴日鸡、毕月乌、觜火猴、参水猿; 南方朱雀七宿: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张月鹿、翼火蛇、轸水蚓。 这二十八星宿之名,也被《西游记》所运用。再另一部神魔小说中,姜子牙封神时,二十八星宿又各有名讳: 角木蛟 柏 讳林 斗木豸 杨 讳信 奎木狼 李 讳雄 井木犴 沈 讳庚 牛金牛 李 讳泓 鬼金羊 赵讳白高 娄金狗 张 讳雄 亢金龙 李讳道通 女土蝠 郑 讳元 胃土雉 宋 讳庚 柳土獐 吴 讳坤 氏土貉 高 讳丙 星日马 吕 讳能 昂日鸡 黄 讳仓 虚日鼠 周 讳宝 房日兔 姚讳公伯 毕月乌 金讳绳阳 危月燕 侯讳太乙 心月狐 苏 讳元 张月鹿 薛 讳定 ![]() 道教色彩道教成立后,吸收了二十八星宿,将奉为道教星辰神。道经称“凡二十八宿各有司,尽关璇玑之分,若风雨雷雹人间万汇,并随武威占克,无不具载,明者察之”举仙、度魂、制魔、考校、记录等无不监度,所以二十八宿出现在生天宝箓。在《道门定制》《道法会元》中,还有“二十八宿雷王”之称。 在道教星辰神中,二十八星宿称为“星君”,上应二十八重天,下掌海外诸国,又各有司职。角宿星君人间雨洋,亢宿星君主人间大风,氐宿星君主人间狂风,房宿星君主惊风骇雨,心宿星君主人间雨泽,尾宿星君主祥云瑞气,箕宿星君主斜风细雨;斗宿星君、牛宿星君主云气,女宿星君主阴阳,虚宿星君主人间大风,危宿星君主旋风走石,室宿星君主人间阴翳,壁宿星君;奎宿星君、壁至主人间风雨,娄宿星君主人间大风,胃宿星君主人间风,昴宿星君主人间晴,毕宿星君主天地开奉,觜宿星君主人间风雨,参宿星君主人间风雨;井宿星君主天色昏黄,鬼宿星君主天色昏昧,柳宿星君主天色昏,星宿星君主天气晴朗,张宿星君主时气不和大热,翼宿星君主晴朗,轮宿星君主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