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期货技术分析教父”丁圣元:请每天关注这三张图表!

 aiaiweiwei 2025-04-22 发布于新疆

图片

丁圣元,素有 “中国期货技术分析教父” 之美誉。自 1993 年起,便投身于金融投资知识的传播事业,并在这条道路上持续自我探索,翻译与创作了十余本金融投资领域的书籍。从美国史蒂夫・尼森所著的《日本蜡烛图技术 —— 古老东方投资术的现代指南》,到约翰・墨菲的《期货市场技术分析》,再到埃德温・勒菲弗的《股票大作手回忆录》,这些经典译著宛如熠熠生辉的灯塔,为无数金融从业者,尤其是期货领域的从业者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其中诸多图书多次再版,有的甚至再版二十余次,已然成为该领域的必读经典之作,也正因如此,他被同行们亲切地称作 “期货图书馆” 。其译著涵盖《期货市场技术分析》《日本蜡烛图技术》《股票大作手操盘术》《股票大作手回忆录》等,著有《投资正途》。

01

投资之路

丁圣元毕业于北京大学,拥有深厚的学术底蕴。北大硕士毕业后,他正式踏入金融市场,开启了一段波澜壮阔的职业之旅。在长达 20多 年的金融市场实战工作经历中,他广泛涉足多个关键领域,外汇交易、股票和债券投资管理、金融市场研究以及金融产品设计等业务范畴,均留下了他奋斗与探索的坚实足迹 。

1992 年,对于丁圣元的职业生涯而言,无疑是极为关键的一年。这一年,他前往渣打银行(香港)、高盛投资银行(香港)研修货币、资本市场业务。在这两个金融界的顶尖平台上,丁圣元得以近距离接触国际前沿的金融理念与操作手法,极大地拓宽了自身的国际视野,也为他后续的职业发展筑牢了根基。到了 2001 年,他成功入选中国财政金融培训项目(FIST),获得了在英国伦敦 Invesco(景顺)基金管理公司全球基金、新兴市场基金工作并接受培训的宝贵契机。在景顺基金,他深入钻研全球基金运作与新兴市场投资的核心要义,进一步丰富了自身的投资知识体系,积累了更为深厚的实践经验。如今,丁圣元担任银河证券衍生产品部董事总经理,凭借其卓越不凡的专业能力与丰富多元的经验,引领着团队在复杂多变、波谲云诡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中稳健前行。

丁圣元踏上翻译经典书籍的道路,并非偶然。1990 年,他开始涉足外汇交易领域,身为交易员的他,对交易技术满怀热忱,与此同时,也被诸多疑问与困扰紧紧缠绕。为寻求答案,他将目光聚焦于国外大师的著作,在翻译的过程中不断汲取知识养分。他的译著不仅文字优美流畅、结构清晰合理,能够深入浅出地将复杂晦涩的投资知识生动地呈现给读者,更是他个人探索市场过程中饱含心酸的历程记录。这些书籍不仅助力他自身交易水平的显著提升,更帮助众多投资者成功解决了投资过程中遭遇的难题。

其中,《期货市场技术分析》这本书在职业投资人眼中,堪称 “投资蓝皮书”。自 1994 年于中国市场出版发行以来,历经 24 次印刷,畅销态势经久不衰,已然成为众多职业投资人学习技术分析的必备宝典。从翻译这本书开始,丁圣元便踏上了持续学习和翻译优秀投资书籍的征程,一发而不可收。而这一过程,也恰恰是他在自身投资旅途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真实写照。

02

从 1 到多再到 1 的蜕变

丁圣元将自己的投资成长历程类比为道教学说中 “从一到多再到一” 的过程。

第一阶段:懵懂探索,学习基础技巧。初入市场时,丁圣元对市场的运行规律一无所知,操作完全凭借直观的感性认识,看到价格上涨便做多,看到价格下跌就做空,交易结果输赢参半。在这一阶段,通过学习和翻译《期货市场技术分析》与《日本蜡烛图技术》,他逐渐掌握了交易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为后续漫长的投资之路奠定了重要基础。

第二阶段:知识繁杂,遭遇挫折困境。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丁圣元积累了大量的交易方法,但却陷入了深深的困境。方法虽多,却难以有效吸收、归纳并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完整体系,丰富的经验和不断提升的技术,并未带来投资决策正确率的相应提高。他尝试购买交易软件、参加各类课程,不断摸索前行,然而,学习的内容越多,他反而越发感到困惑迷茫,投资亏损也越来越大。此时,他敏锐地意识到,需要从哲学和观念层面去解决问题,而翻译《逆向思考的艺术》成为他突破这一困境的关键转折点,引导他开始深刻反思自身的投资理念。

第三阶段:知行合一,形成交易系统。经历了前两个阶段的重重挫折与打击,丁圣元在持续不断的总结和反思中,逐渐探寻到了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统,真正实现了知行合一的境界。在这一阶段,他深入借鉴《股票大作手操盘术》《股票大作手回忆录》等书中他人成功或失败的宝贵经验,始终坚持从挫折中汲取教训,在反复试错的过程中不断成长,最终成功构建起一套成熟完善、行之有效的交易体系。

03

对趋势的理解

丁圣元在投资理念上独树一帜,他主张用传统的中国文化理念去深刻理解趋势,同时利用西方成熟的技术方法去精准判断趋势、坚定顺应趋势。

丁圣元对趋势有着自己独特的解释:“倘若你不理解趋势原理,便不会真正相信它;若不相信它,就很难诚心诚意地去顺应它,如此一来,便难以达到技术分析对投资者的要求,无法很好地顺应市场。所以,理解趋势原理至关重要。我借助了诸多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比如太极图所蕴含的阴阳观念。简单来说,市场犹如阳,而我们投资者恰似阴,二者的关系如同跳舞时的领舞与伴舞,市场是领舞的一方,我作为伴舞,必须全神贯注地感受它传递的指示,紧紧跟随它的节奏起舞,否则就会被它踩住脚。趋势的定义,本质上就是对波峰和波谷的分析。投资者每天关注的三张图表最为重要,分别是日线图、周线图和月线图。以日线图为例,若第二根日线的价格高于第一根日线,这便形成了上升趋势,周线图和月线图同理。如果月线、周线、日线三张图表均呈现上升趋势,那么市场处于正常的上升趋势;倘若三张图表之间出现矛盾,比如周线向上,日线向下,此时则一切以月线的长期趋势为准。只要长期趋势不变,市场的根本格局就不会改变,所以短线的回调时机,往往反而是投资者入市的绝佳切入点。”

04

技术分析的作手

在丁圣元眼中,技术分析具备终极价值与决定性意义。只要深入了解技术分析所面对的对象,便能明晰这一点。技术分析所面对的对象,实际上就是投资者自身以及市场中的群体行为。然而,在应对自身群体行为这一复杂问题时,目前人类尚未拥有十分完善、成熟的科学化手段。技术分析并非科学理论,而是基于实践经验的总结,尤其在缺乏更优方法的情况下,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经验性归纳。倘若投资者想要超越技术分析,就必须先审视自己能否超越人类自身的局限性,这是问题的核心与关键所在。国际金融市场中有一个重要原则,即 mark - to - market,它不仅是会计记账时遵循的准则,在判断市场趋势方面同样是一个基本要点。所以,技术分析一方面是在无奈之下诞生的,另一方面是经验性的积累,而且使用者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持续提升运用能力。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直至目前,在人类所拥有的工具中,还没有任何一种能够完全替代技术分析工具。当下最为流行的计算机工具,本质上也只是将技术分析实现了自动化。因此,丁圣元十分赞成运用技术分析进行交易。如果一位投资者是真正成熟的技术分析者,那么他不应拒绝考量基本面因素。原因在于,技术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归根结底只是一种可能性结果,并非绝对的对与错。当投资者面对具有可能性的分析结果和对象时,应尽可能广泛地获取各类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分析。从这个层面而言,技术分析与基本面分析并非相互排斥,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投资者应尽可能全面地掌握信息,并将这些信息综合运用,这便是技术分析与基本面分析之间应有的关系。

或许,正是因为丁圣元先生对技术分析的由衷推崇,促使他巧妙地将传统的中国文化理念与西方成熟的技术分析方法有机结合,从而将技术分析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实现了从单纯的 “术” 向蕴含哲学智慧的 “道” 的升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