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时空观混乱问题(近现代史问题)研究——参考高三历史备考复习之时空观研究(中国史部分)高三历史备考复习研究之时空混乱(世界史部分) 二.辨析设问 所谓的辨析指的分辨与分析,即考生能够真正理解“设问问的是什么”并能分析出设问的答题方向。 通常情况下的设问要明确三大要素: 1 问的是什么?(即答题方向) 2 行为主体是什么?(即围绕方面) 3 时空观是什么?(即该问题发生在哪个时间段,要用哪块时间段内的知识进行解决——对应“高考题研究”之时空观混乱问题研究) 案例分析:(一)主观题 1 理由说明类 【2020山东 T14】分别提取图5、图6、图7的人口分布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12分) 【2023山东 T19】材料中哪些信息可以作为解释英国为什么举办这次博览会的证据?概括说明理由。(17分) ①问的是:什么历史时期+为什么举办本次博览会(目的); ②行为主体:人口分布信息+英国 ③时空观(需要调用的必备知识范围):汉朝、唐朝与明朝+20世纪初期(一战前与1924年) 2 史料价值类 【2020山东 T18】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农村改革有哪些史料价值。(14分) ①问的是:哪些史料价值(不是评价史料价值) ②行为主体:(农村改革) ③时空观(需要调用的必备知识范围):20世纪八十年代 3 阐释说明类 【2021山东 T17】提取材料信息,对画报塑造的“小英雄”形象加以阐释。(13分) 【2022山东 T16】结合隋代政区改革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二的观点。(12分) 【2024山东 T18】分析说明什么是“真正的解放”。(16分) ①问的是:阐释(即解读——是什么——时代背景——具体表现——影响等)+材料二的观点+真正的解放是什么 ②行为主体:小英雄+政区改革+非洲 ③时空观(需要调用的必备知识范围):1902年+隋朝+二战以来非洲历史 4 论文类 【2024山东 T198】提取材料信息,以“上海·缩影”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4分) ①问的是:有题式论文——缩影 ②行为主体:上海 ③时空观(需要调用的必备知识范围):近代与现代史(建国初期)--对比分析 (二)选择题 结合设问判断题型,由题型思考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型: 【做题必须锁定时空观才能大概知晓时代背景;注意“程序性词和绝对化表述”的误区】 一目的类【参考高三历史选择题三大题型解题思路突破】 二因果类【参考高三历史选择题三大题型解题思路突破】 三推测类【参考高三历史选择题三大题型解题思路突破】 三.信息获取与处理 信息获取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信息获取不全、不准。解决策略: 1 (题干为长句子)先整体阅读,然后对长句子信息进行分类处理,防止片面化概括(注意标点为分号、句号等); 案例: 1938年7月,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正式成立。剧团演出时,会在戏台两边挂起“中国气派,民族形式,工农大众,喜闻乐见;明白世理,尽情尽理,有说有笑、红火热闹”的对联民众剧团常年在边区巡回演出,深受欢迎。该剧团的主要任务是( ) A.创新民族文化宣传方式 B.团结工农建设边区政权 C.动员民众投身民族民主革命 D.落实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 2 文言文(较长的文言句式)注重段首句、段末句;非文言文表述要关注“关联词”以便明确信息重心+山东卷中长句子常为“对比”变化类信息,关键找准对比点(方面)即可明确作者意图。 案例: ①下面为《宋史·王猎传》中的相关记载。王猎的经历反映出宋代( ) 王猎,字得之,长垣人。累应进士不第,乃治生积钱,既而叹曰:“此败吾志也。”悉以班(分发)诸亲族。庆历用兵,诏求遗逸,范仲淹荐之,得出身为永兴蓝田主薄。…… A.士人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B.传统观念制约阶层流动 C.商人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D.经济发展影响选官方式 ②1930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一个决议中说:“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 这说明当时中共中央的领导人( ) A.认识到“工农武装割据 的重要性 B.坚持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C.犯了“左 倾冒险主义错误 D.能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 ③西汉初期,吴地的士人多在本地任职,未有在朝廷担任官职者。西汉中期以后,吴地士人到朝廷担任官职的现象不断出现,有的还位列九卿。这表明( ) A.大一统局面不断加强 B.中枢行政机构发生变化 C.儒学确立为正统思想 D.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 四、选择题选项甄别与主观题作答策略 (一)甄别选项往往出现: ①以偏概全(即所选内容不能涵盖有效信息内容),比如:1648年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承认了瑞士和荷兰独立,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国界;1815年形成的维也纳体系,恢复了拿破仑战争前的欧洲均势,创立和重建了一些国家。这反映了欧洲( ) A.国际协调机制更趋合理 B.国家主权意识不断增强 C.各国完成了向民族国家转变 D.大国主导的政治格局被打破 ②逻辑错误,比如:云梦秦简《日书》对选择善马的标准有严格规定,汉代官府内有专门学习相马理论者,相马术已成为专门技术自设一科,与书数、射御等同。这一时期相马术的发展主要服务于( ) A.农耕技术的推广 B.商业交往的便利 C.军事战争的需要 D.礼乐制度的重建 ③命题立意冲突。例如:表为1846—1905年英国建筑师在上海、汉口、天津、北京等四地的分布情况统计。这体现了( ) A.晚清外交的不断退让 B.英国势力范围的扩展 C.列强侵略方式的转变 D.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入 ④与历史常识不符。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曾就土地政策作出决定:“在处理农村纠纷中,党与政府的工作人员,不是站在农民或地主的某一方面”“一切有关土地及债务的契约的缔结须依双方自愿。契约期满,任何一方有解约之自由”。作出这一决定的时间是 (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二)主观题答案组织——怎么问怎么回答+看分答题(对应前面“辨析设问”) 无论什么题型,作答一定要体现分析的“对象”,然后立足时代背景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先忠实于材料与自己认知进行角度分析,然后借助模版进行查漏补缺——自然、人文(历史与现实- 内外因)),第三分析影响(怎么样),最后总结。参考山东高考真题-19、18、17、16题的分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