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零代码研究局——简道云旗下的数字化解决方案研究机构,专为中小企业量身打造高性价比的数字化转型路径! 提供一对一企业软件选型与数字化策略【咨询】,有需要的可添加文末老赵个人微信,备注明确需求即可获得一次1v1企业数字化诊断和方案! ![]()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 “计划不如变化快,变化不如车间乱”。 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
这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很多制造企业的通病——计划“排”得挺好看,就是“落”不下去。 那问题到底出在哪? 今天咱就来聊聊:排程到底该怎么做?有没有一套靠谱的办法,能让计划既接地气,又压得住产线? 以下解读中所用到的ERP系统—— 已经做成了完整的模板,可直接参考使用:https://s./a1puf ![]() ![]() 一、为啥你排的计划,一到车间就乱? 我们先别急着谈方法,先搞明白到底为啥会“排得好看、干得乱套”。 1. 拍脑袋排单,产能根本对不上 靠经验+Excel排计划,不看设备、不算人手、不管换线时间。 单子排上了,设备早坏了,人也不够,排得再细也白搭。 2. 接单失控,产能早爆了
![]() 3. 信息断流,各部门各唱各的歌
没有实时同步,执行力根本谈不上。 4. 只看工单数,不管工序节奏 很多人排计划只管把单塞进去,忘了工序有快慢差异。 前道干完了,后道没货;或者前道慢吞吞,后面人闲着发呆。 5. 靠人脑扛,系统不背锅 到现在还在用Excel+微信群管计划。 一改单,全手动改;没版本,谁动了也不知道; 遇到断料、停机,计划只能推倒重排。 全靠人,当然跑不动。 ![]() ![]() 二、排程到底该怎么做? 不是“安排任务”,而是“科学建模+系统落地” 真正靠谱的排程,不是“把单子塞进表格”,而是你要考虑这几个核心维度 1. 清楚知道“有哪些资源” 也就是咱们的“生产底子”到底有多厚。 要素包括:
![]() 只有搞清这些,才知道计划“能不能干”“干不干得动”。 2. 精准掌握“有哪些需求” 需求不只是订单数量,而是订单+交期+优先级。 必须把每张订单的信息搞清楚:
![]() 排程前的“订单池分类”非常关键,千万不能“一个表全堆上去”。 3. 排程方式选对,别死盯单一逻辑 (1)按“最早交期优先” —— 撑起客户信任感 适合场景:
这种方式最典型的优点是: 客户不催你,因为你总能按时发货。 系统怎么排? → 系统根据每张订单的交货期来排序,把最急的优先安排生产、分配资源。 ![]() 注意事项:
操作建议: 可以在系统里设定“交期权重”字段,让系统优先排交期临近的工单,但结合产品类型做一点批次合并。 (2)按“设备利用率最大化” —— 提高产能效率 适合场景:
核心逻辑是:同一设备连续干一类产品,减少切换次数,最大限度把设备榨干。 系统怎么排? → 系统会按照设备可用性+切换时间最小优先,把同类订单“集中排在一起”。 ![]() 注意事项: 有可能导致部分交期不优,比如:明天交的货被排到了后面,只因为“排得太满”; 有时要和销售沟通:“排得高效,交得不快”。 操作建议: 配合“换模成本模型”或“产线换型规则”,让系统自动算出最优批次组合。 (3)按“瓶颈资源优先” —— 稳住最容易出事的点 适合场景:
系统怎么排? → 把瓶颈工序设为“核心资源”,优先安排它的负荷,其他工序往它配合。 ![]() 注意事项:
操作建议: 在系统中设瓶颈资源负荷上限+优先级,系统先排它,再倒推前后工序。 (4)按“混单排产” + “波次分批” —— 管住杂乱订单 适合场景:
核心逻辑:把“规格类似”的订单分批做,集中采购、集中上产线,一波一波干。 比如: 同样是洗发水,只是香型不同 → 混单做完再后段分类; 同一个机壳,颜色不同、标签不同 → 一起注塑,分开装配。 系统怎么排? → 根据产品属性(颜色、尺寸、工艺类别等)分波次,按波次一次性排一个“大批次”。 ![]() 注意事项:
操作建议: ERP中设置“可混单规则+分批编码”,MES里加扫码校验,防止产品混淆。 ![]() 三、别再用 Excel + 群消息排计划了! 上个系统,效率直接翻倍 为什么很多人排计划累成狗? 因为没上系统,啥都靠人盯着扛。 如果你想计划排得稳、排得准、排得快,建议你上个ERP系统,或者用“计划+执行+反馈”一体化工具: ![]() 我们先讲清楚一点: ERP不是只有财务、采购、仓库,它的核心价值之一,就是“把计划排得准、让生产跑得顺”。 特别是对于制造企业来说,ERP系统通常具备这几个核心排产相关模块: ![]() 那在ERP系统里,怎么一步一步把排程做好? 1. 先把订单“分主次”,优先级排明白 很多ERP系统都支持在工单上设置“交期、客户、产品类别”等字段,这时候你就不能只按“谁先下单谁先做”,得按价值来排事儿。 比如:
![]() 你甚至可以简单搞个“优先级三色法”:红色是急单、黄色是普通单、绿色是可延单,让系统优先安排红黄,绿色按节奏跟。 排程第一步,不是把所有单子排下去,而是排队站好——先干谁、后干谁、谁不能错、谁可以拖。 2. 多条产线、多个设备,别“一根筋”排到底 轻量ERP虽然不像高级APS能自动跑几百种排列组合,但你只要把人手、产线、设备基本信息喂进去,也能排得有条理。 怎么排?就靠这三条逻辑:
![]() 很多时候,排程排得乱,是因为你不信系统,也不看数据,全凭经验分单,最后不平衡、效率低,现场一片混乱。 别忘了,ERP里都有“工作中心负荷图”,甘特图不是摆设,用好了,你就知道谁该多干,谁该分担。 3. 人员安排别漏了,没人干就是白排 机器有安排,人要跟得上。 有些企业排产排程都排得挺好,一问人呢? “人力部还没分下来”“那个师傅今天没来”。 所以你排程时要把班组排班信息、技能匹配、工时限制这些也一并考虑进去。 ![]() 举个例子:
在ERP系统里,把人力资源设置成“必配资源”,或者在工艺路线中标注“人员需求数”,这样系统排单时就不会安排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 4. 换模、换线、调机——这时间要算进去 很多排程表看起来排得满满当当,结果现场一操作,发现半天都在调机换线,实际有效产出不到60%。 为什么?你根本没把换型时间算进去。 ERP系统里,其实可以设置每道工序的“准备时间”“结束时间” ——这两个参数就是用来放调机、换模、清洗这类时间损耗的。 ![]() 你可以设规则,比如:
排程排得准不准,关键就在这“非生产时间”有没有算上。 你不算,现场就会自己“空出时间”,最后客户还是在催,你还在想“明明按计划能干完啊”。 5. 插单、设备故障怎么办? 关键在“动态调整能力” 真实生产现场最常见的就是:客户插单了,设备坏了,订单变更了。 这时候,如果你用ERP系统排的计划是“死表”,动也不敢动,那计划就是废的。 所以,排程最关键的能力,不是“一次排到位”,而是能随时拉得动、改得掉、算得清。 ![]() 你要做的是:
现在很多轻量ERP都支持“工单拖拽式调整”“排程冲突提示”“动态负荷计算”这些功能,你要学会用,不然就是把自动挡当脚踏车踩。 最后总结一句话: 排计划不是“坐办公室玩Excel”,而是把握好“产、供、销、调”之间的节奏感。
你别再一遍遍问“为什么我计划排得好好的,现场还是乱”, 先看看你的排程逻辑、执行机制、沟通路径、系统支持是不是“真齐了”。 ——The E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