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营分析的逻辑

 学习一生 2025-04-23 发布于山东
经营分析的目的是:精准定位问题、指导科学决策 、推动持续改进。
要达到以上目标,需要对经营活动做出精准、透彻的分析,为此我们必须了解并应用经营分析的逻辑来做经营分析。
经营分析的逻辑是一套从目标导向问题定位再到决策支撑持续改进的系统性思维框架。其核心在于连接数据、业务与战略,通过层层拆解、洞察问题、动因分析和验证,找到企业经营的核心问题并推动改进。
本文主要从经营分析过程及经营业财数据关系两个角度来说明经营分析的逻辑。
1、 经营分析过程:

经营分析过程如下图所示:

图片

1.1 战略是企业开展一切经营活动的起点,经营分析必须服务于企业战略目标,与战略对齐。若没有建立基于战略的经营目标体系和预算体系,经营管理目标不明确,销售分析报告则无法与目标对标,没有衡量结果的标准,无法对经营成果进行评价。

1.2 采集经营数据并进行分析,经营数据来自业务活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是对经济业务活动的数字化、货币化反映。对数据进行分析的首要目的是发现问题。

1.3 通过对经营数据与经营目标对比分析,发现(洞察)问题点,并定位问题;

1.4  问题定位后,需要对业务进行拆解(回到业务),做归因分析,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1.5 结合根因分素,提出解决办法和措施,并对采取措施后可能产生的结果进行验证、预测,对风险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提出决策建议;  

1.6 建议被采纳后,业务团队就可采取可落地的行动去改善运营。改善后的经营活动会产生新的业务数据,经营团队需要对新的数据进行分析。

形成一个从数据采集到执行反馈的PDCA 循环,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推动经营改善。


2、 经营分析中的业财数据关系图:
经营分析中业务与财务数据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图片

2.1 经营数据从业务中来,经营活动产生两类数据: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其中财务数据是结果数据业务数据是过程数据结果(财务)数据用于发现、洞察问题过程(业务)数据用于找出问题出现的根因。
2.2  经营分析必须回到业务中去拆解业务、穿透业务,才能发现数据变化的内在原因。财务分析和业务分析必须紧密结合,以便更好地理解业务,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发现可优化要素。
2.3  财务分析与业务分析紧密结合的经营分析
(1)财务分析回答了“发生了什么”,通过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揭示投资收入益率、收入、成本、现金流等结果性指标,发现问题、洞察问题。
(2)业务分析则回答“为什么发生”,从研发、市场、产品、营销、交付、客服等价值链业务活动几个业务维度挖掘数据背后的驱动因素。

(3)财务分析与业务分析结合,回答“怎么办”。 结合财务结果与业务动因,提出改进策略,并在结果预测、风险评估的基的基础上、提出可落地的改进措施,并转化为可落地的行动计划。

通过经营分解过程与经营分析数据的关系解析,揭示了经营分析的逻辑。按此逻辑展开经营分析,不仅能够揭示业务的内在逻辑,还能够为企业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帮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