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键问题”交流研讨活动——数据呈现教案

 蒲公英桃李 2025-04-23 发布于甘肃

数据呈现

兰州市七里河区敦煌路小学

一、教材内容:信息科技课程教学指南

第五单元数据表达我做主

21  展现数量的关系 “数据呈现”

本课出自《信息科技课程教学指南》数据与编码 四年级全一册 “第五单元 数据表达我做主” 85页第21课《展现数量的关系》。此单元聚焦数据表达能力培育,而本课则是其中的关键节点,着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数量关系的数据化呈现,为后续复杂数据处理学习筑牢根基。

数据表达我做主 数据呈现——内容结构图

二、学习目标

1. 通过对身边熟悉的问题进行分析,掌握获取并记录数据的方法。

2. 能使用数字化工具组织和管理所记录的数据。

3. 能使用数字化工具中的条形图、饼图等呈现数据并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三、核心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数据收整:深度讲解画 “正” 字、分类计数等收集整理数据的实用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其便捷性与高效性。

可视呈现:系统传授利用不同颜色分类、设计统计图并涂色等可视化呈现数据的操作流程,赋予数据鲜活生命力。

图表应用:清晰阐释条形图用于数据分布、比较,饼图用于占比分析的不同适用场景,提升学生图表选择与运用的精准度。

(二)难点

攻克将数据转化为直观、形象可视化形式的难题,引导学生理解数字化工具在数据可视化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实现从抽象数据到直观图表的思维跨越。

四、沉浸式教学过程

(一)导入:交互启思

立足学生已有数据获取经验,创设交互式场景。师生借助无线鼠标在大屏幕上操作,以数数堆积物体的方式获取数据,回答数量问题后,电脑自动批阅,即刻直观展现数据关系对错,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比如:每8个堆成一堆(师生用无线鼠标在大屏幕上进行交互式操作)

(二)数据收整实操

“每个班参加运动项目人数统计” 交互场景中,学生每收集一个数据,便画一笔 “正”字,一个完整 “正” 字代表 5 个数,作用是方便完成计数与总数的统计,自主填写统计表,亲身体验数据从收集到整理的完整过程。

填写统计表

这里学生选择了参加乒乓球项目(自己可以选择参加的项目)

(三)条形图、饼图的不同适用场景

1.       竖向条形图:

构建车辆分类统计交互式虚拟场景,老师讲授演示,学生分组模仿。每组指定记录一种车型,借画 “正” 字统计数量,运行Flash 插件收集数据。依据经验,设计一格表示 5 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完成涂色并回答问题,借电脑自动评价,直观呈现各类车辆数量差异,深刻领会条形图在数据比较场景的优势。

例如,车辆的分类统计。通过条形的长度,可以直观地看出各类车辆之间的数量大小关系,便于快速

识别最大值、最小值和差距。

车辆的分类统计交互式虚拟场景

交互式模拟汽车运行的场景中,老师讲授、演示、学生模仿等方法收集数据,完成统计图设计与绘制、回答随机提出的问题、电脑自动进行对错评价等互动的教学方式,呈现数据一格表示5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同学们请看交互式课件。

要求:分组合作,每组只记录一种车辆,分别画“正”字笔画来统计数量。

1组的同学统计轿车数量。

2组的同学统计面包车数量。

3组的同学统计客车数量。

4组的同学统计货车数量。

老师和个别指名学生,分别用无线鼠标在电脑上进行操作,大家跟着来收集本组车辆数据。

运行flash交互式插件。开始收集数据:老师点击正在运行的每一辆汽车,在相应的车型后面自动画出'正’字的每一画来计数,每人按分组在纸上记录一种车辆的数量。另外,请一、二位同学接着用无线鼠标点击正在运行的每一辆汽车来感受收集数据的乐趣,培养动手能力。收集所有车辆信息后,分组整理数据填写统计表。

2.       横向条形图 参加体育活动人数统计

应用网络在线数字化工具横向条形图编辑器功能,编辑横向条形图如下:

网址:https://www./ 

今天我们在模拟场景中分组合作,收集、整理了数据,填写了车辆分类统计表,分析、总结了经验,发现了统计图纵轴上显示的数是一格表示几个单位的倍数。因此,我们设计了一格表示5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收集的数据完成了涂色,回答了随机提出的相关问题、自动批阅并反馈信息来呈现数据。

3.复合统计图 一周活动时间统计https://www./

4.饼图的应用

饼图的应用  比如:“小学生一天的时间统计”

9 - 12 岁的小学生每天的睡眠、 学习、运动、其他等所用时间的占比。

睡眠: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为 11小时左右。

学习:小学生每天在校上课时间大约为 6 小时左右。

运动:每天活动时间可以在 2 小时左右。

其他:活动时间可以在 5 小时左右。

每天活动

睡眠

学习

运动

其他

所用时间

11

6

2

5

“小学生一天的时间统计”表

小结:

饼图以“小学生一天的时间统计”为例,明确 9 - 12 岁小学生睡眠、学习、运动及其他活动时间。学生运用网络在线饼图编辑器,算出各项时间占比(睡眠 11/24、学习 6/24、运动 2/24、其他 5/24)来直观呈现各部分在一天时间整体中的占比关系,精准把握饼图适用范畴。

(四)数据呈现的其他形式

以开源编程配件认识问答为例,给配件图片编序号来呈现数据,随机提问,学生作答后电脑自动批阅呈现数据,拓宽学生对数据呈现形式的多元认知。

比如:开源编程配件的认识问答,如下图:

网址:http:///开源编程智造.html

小结:我们的生活还有很多可视化数据呈现方法,亟待同学们去发现。

IMG_256

北京亦庄马拉松人形机器人数据呈现

工程师们用各种算法,通过机器人进行各种数据呈现

五、总结

在本次《展现数量的关系》课程教学中,整体围绕数据呈现展开,通过一系列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致力于提升学生的数据处理与呈现能力。教学围绕数据呈现,堂课紧扣数据呈现为核心,借助交互式场景,引领学生深度参与数据获取、记录、整理全过程。系统的教学可视化数据呈现方法,通过实例让学生明晰条形图、饼图适用的场景,切实提升学生数据处理与呈现能力,圆满达成教学目标,为学生的提升数据呈现素养打好坚实基础。

六、教学反思

通通过开源编程配件的认识问答,拓展了数据呈现形式的多元化认知,都丰富了学生对数据可视化的理解,条形图和饼图适用场景的讲解,车了辆分类统计交互式虚拟场景以及“小学生一天的时间统计”的实例中,让学生通过分组合作、模仿操作、运用网络工具等方式,深入理解了图表在不同数据表达场景中的应用方法,掌握了操作技术,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

在今后的教学中,提前预估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提供分层指导或小组互助,进一步提升全体学生的数据素养和综合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