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相百态杂谈之十七——威信面子与爱好

 老玉米棒 2025-04-23 发布于广东

也谈威信

威信一般指领导干部的威望和信誉,是下属和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的尊敬和信服。威信是一种无形的人格魅力,是领导干部的亲和力、向心力、号召力和推动力。我一生的工作中,接触过许多有水平、有威信的领导干部,也见过一些没水平、没威信的“南国先生”,从他们的作为中有很深的感悟,也从自己身上有一点体会。主要是对一个地方和一个部门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如何树立自己的威信,有如下“四靠四不靠”的粗浅认识,讲出来和大家共同商讨。

一靠官品而不是靠官位。人们常说某某老干部“德高望重”,把德和望连在一起,而且把德放在前面,可见只有德高才能望重。领导干部威望、威信的树立,虽然与官职、官位有一定关系,但主要还是要靠官品、官德。品格高雅,品德高尚,威信自然会高,下属和人民群众就赞成你、敬佩你,说话就有人听,办事就有人跟。品格低俗,品德低下,下属和人民群众就厌恶你、鄙夷你,肯定就不会有威信,说话就没人听,办事就没人跟。还是孔夫子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官职大、官位高,只能有威,不一定就有威信。威信要靠自己去树立,靠自己的品德去塑造,靠一言一行去积累。威信不是靠当领导当出来的,也不是靠一些人的吹捧捧出来的,而是靠自己的品德树立起来的,靠“善养吾浩然之气”、以正直品行涵养出来的。

二靠能力而不是靠权力。领导干部都拥有一定权力,一般也具备一定的能力。但有的领导干部喜欢用权力来树立自己的威信,“一朝权在手,就把令来行”,吆五喝六,发号施令,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动不动就大发脾气,训斥下人,认为这就能树立自己的威信。殊不知经常训斥下属的领导是自身无能的表现,下级只能对你敬而远之,口服心不服,怎么能树立起自己的威信呢?威信与权力不能说没有关系,用好权力可以树立威信,但主要还是靠能力。只有用自己的本事和能力服众,才能树立起真正的威信。刘备“三顾茅庐”从隆中请出卧龙诸葛亮拜为军师,关羽、张飞等诸将均不服,一个刚从茅草房里走出来、没有一点资历,而且还比较年轻的后生,大家不服也是正常的,但诸葛亮神机妙算,出手不凡,用兵有方,连打几个胜仗,使关、张称服。诸葛亮威信的树立,不是靠军师的权力,而是靠称职的能力。威信不等于权力的威慑,而要靠能力才能树立。

三靠带头而不是靠出头。带头就是领导干部起带头、作表率,而出头则是领导干部好出风头,好显摆自己,好出头露面。有的人当了领导后,热衷于“争名于朝,争利于市”,讲究“报纸上有名,广播上有声,电视上有影”,喜欢“当官当正职,开会坐主位,吃饭坐上席”。这些都是喜欢出头的具体表现。靠“出头”能树立威信吗?答案是否定的,不仅不能,而且还有损于领导干部的形象。常听到群众私下议论某某领导只能在电视上看到他,却看不到他干了什么实事。领导干部树立威信,很重要的一条不是靠出头,而是靠带头。威信其实是一种无声的说服、无形的力量,靠得是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干部起带头,群众才能有劲头;干部以身作则,才有群众的令行禁止;干部冲锋在前,才有群众的争先恐后。领导干部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廉洁自律,一心为民,下属自然钦佩,群众自会赞服,威信自会有,功到自然成。

四靠有谱而不是靠摆谱。有谱就是靠谱,常听人们说“某某人靠谱”或“某人办事有谱”,就是说这个人忠诚可靠,做人做事守规矩、有章法、靠得住、能做好。摆谱则是另一个概念,是指摆架子、抖威风、讲排场、装腔作势、装模作样。应该说当今的大多数领导干部还是比较有谱的,但好摆谱的领导干部也不是个别现象。领导干部摆谱的风气,背后其实是封建“官本位”思想在作祟。官场上自古就有“官大一级压死人”,“官大一级,理大一分”的说法,讲究的是所谓“官威”,是做官的威风派头。我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干部,不是官老爷,而是人民的公仆,是人民的勤务员,不应该摆什么“官谱”、官架子,而应该同人民群众、同下属打成一片,这才叫有谱、靠谱。笔者在多年前任县委书记时曾有过一件亲身体验的小事:一次下乡到一个山区农村访贫问苦,在一个老农民家与他交谈时,我随手递给他一支带嘴香烟,老农正在抽他的自种小兰花烟袋锅子,顺手从他嘴里拔出烟袋锅子递给我,嘴里说:“李书记,我抽你的,你抽我的。”我稍微犹豫了一下马上接过来放到嘴里抽了几口,老农的脸上露出会心的笑容,拘束感消除了一大半,和我拉开了家常。陪同的乡党委书记很受感动,这件事很快在全县传了开来。就一件小事,树立了一个县委书记的威信。我想,自己如果当时摆县委书记的谱,拒绝老农的烟袋锅子,就会脱离群众,失去威信。我没有自我表白的意思,举这个事例只是想说明,领导干部还是有谱、靠谱一点好,有谱才能有作为,有作为才能有威信。摆谱只能摆出官气,只能摆出徒有其表的官架子、官模样。摆谱摆不出威信,只能脱离群众、失掉威信。说得重一点,如果爱摆谱的毛病发展下去,会把自己摆进官僚主义的深渊。

也谈面子

中国是一个很讲面子的国度,国家有国家的面子,政党有政党的面子,地区有地区的面子,单位有单位的面子,家庭有家庭的面子,个人有个人的面子,大人有大人的面子,子女有子女的面子,领导有领导的面子,亲友有亲友的面子,面子几乎涉及到所有领域。

关于面子的概念,大概有三种含义。

第一种是脸面,这是最直观的一种解释。如人们常说的“爱面子”“丢面子”“争面子”等等。因此,面子确实是个好东西,因为“爱面子”而不做“丢面子”的事,因为“争面子”而奋发向上,争做好事,争当模范,争当冠军,这都是自身进步、社会前进的一种动力。但也不完全如此,面子也是虚伪的表现、虚荣的别名。万事不从实力上下功夫,营营然只求外表过得去,面子上好看,只做虚功,只图虚名,以此而心满意足,洋洋自得,这就很不好了,既有害自己,也有损事业,这种面子是不中用的。还有的家长争面子,也不管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材料,硬是要让在班里考第一,考了第二就不高兴,就感到丢了面子,其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还有的人为了争面子,挖空心思往上爬,当了县处级本来就已经光宗耀祖了,还要不择手段去跑官买官,有的可能得到了,但堕落也从此开始了。这种面子更是要不得的。

第二种是尊严。如清代道光年间林则徐广东禁烟,“虎门销烟”销毁英国输入中国的大批量鸦片,维护了中国和中国人民的面子,这个面子就是尊严。从 1931 年“九 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华起,到 1945 年日本投降,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包括国民党爱国将士,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终于把日本小鬼子赶出了中国,维护了中国和中国人民的面子,这个面子也是尊严。而那些奴颜婢膝、为虎作伥、投靠日本人的汉奸、卖国贼失掉了面子,这个面子也是做人的尊严。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慷慨就义,珍重和维护的也正是共产党人的尊严和面子。焦裕禄、杨善洲、孔繁森等许多优秀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珍惜的也是党的尊严和面子。而那些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的腐败分子,受到党纪国法的严肃惩处,既失掉了个人尊严的面子,给家庭、家人丢了面子,也给党造成了恶劣影响,给中国共产党的脸上抹了黑,损害了党的尊严和面子。

面子的第三种含义是人情和关系。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关系社会,这有好的一面,讲仁义忠恕、关爱友善、互帮互助,会使社会团结和谐,对国家的文明进步、事业的繁荣发展、人民的安居乐业都有很大好处。但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庸俗势利、互相利用的人际关系,使面子这个东西渗透到几乎所有领域,成为拉关系、走后门,搞不正之风的媒介和载体。大家想一想,曾几何时,购买紧缺商品要靠人情和关系,上学升学要靠人情和关系,就业工作要靠人情和关系,提拔升迁要靠人情和关系,办事活动要靠人情和关系,打官司也需要人情和关系,如此等等,几乎包罗万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面子的作用真是太神奇了!正如鲁迅先生在他写的一篇杂文中说的,面子“是中国精神的纲领,只要抓住这个,就像 24 年前的抓住了辫子一样,全身都跟着走动了。”

近年来,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各项监督管理规章制度的不断健全,办事靠面子、讲关系的现象确实少了很多,党风政风民风正在不断好转。过去那种到煤矿拉煤“有面子的没面子(碳块多),没面子的尽面子”,买紧缺商品需要托人写条子等这类现象不存在了,上学升学考大学的关系后门也很难走通了,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情况也比较收敛了,以权谋私、行贿受贿的也不敢明目张胆了。但是,纠正不正之风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丝毫不能放松的重大任务。就现在来看,在反腐败如此的高压下,仍有人不收手,还在顶风作案。办事靠面子、找关系、讲人情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还需要坚持不懈,长期努力。

总之,要解决好“面子”这个问题,需要双管齐下,一方面加强理想信念、党性党风、道德品质教育,使更多的人向模范先进人物学习,能够有理想、守道德、重尊严、爱面子,不去干失尊严、丢面子的事。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督管理,完善规章制度,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坚决惩治和查处腐败问题和拉关系、走后门的人和事,使“面子”没有市场,使“关系”失去作用,逐步形成办事靠规章、升学靠成绩、提拔靠本事、赚钱靠自己、打官司靠法律、解决问题靠政策的良好风气。我们期望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也谈爱好

人活一辈子一般都有点业余爱好,一项业余爱好都没有的几乎没有。有的爱喝酒,有的爱吸烟,有的爱打牌,有的爱下棋,有的爱旅游,有的爱跳舞,有的爱读书写作,有的爱音乐唱歌,有的爱各种体育活动,有的爱玩手机电脑。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其乐无穷,千姿百态。

业余爱好总体讲,有许多好处。幼年和少年时期,培养孩子的一些业余爱好,写写书法,绘绘图画,学学乐器,练练跳舞,可以强身健脑,有益身心健康。青年时期有点业余爱好,看看书,打打球,游游泳,唱唱歌,可以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调节情绪,强身健体,对一辈子都有好处。壮年时期有点业余爱好,读点好书,学点厨艺,搞点文体娱乐活动,可以劳逸结合,有张有弛,缓解紧张情绪,释放工作压力,对工作和身体都有裨益。老年时期退休在家,更得有点业余爱好,读读书,看看报,写写字,打打牌,健健身,跳跳舞,唱唱歌,有一定写作能力的还可以写写回忆录以及人生感悟之类的散文、随笔、杂文、诗词,这对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安度晚年,健康长寿,益处大焉。如果老年人退休在家,除了吃饭、睡觉,没有一点别的爱好,无所事事,整天闷在家里,胡思乱想名利得失,肯定会憋出病来,何苦如此呢?

我有一位老年朋友,曾多年担任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的领导职务,他出生于 1929 年,至今已过九旬,耳不聋,眼不花,思维敏捷,手劲很大。他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无任何不良嗜好,但有两个爱好,一是动手,二是动脑。离休后 20 多年,除担任律师和太原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指导员十几年外,笔耕不辍,编写出了总共三百多万字的十本书奉献给了社会。在海南三亚过冬期间,一是动脑写作,二是就地取材,动手制作了二百多根精美的拐杖赠送给了老年朋友。我想,就这两个爱好,肯定是他健康长寿的重要原因。还有一位老年朋友,曾担任过多年县级领导职务,发现他也有两个爱好,一是唱歌,家里购置了“卡拉 OK”,几乎每天都要吼两嗓子,还参加了老年合唱团;二是打乒乓球,注意体育锻炼。年届八十,红光满面,唱出了晚年好光景,炼出了“夕阳无限好”。

但是,过犹不及,物极必反,爱好也是如此,适度就好,过度了就不好。饮酒过度会伤身体,打牌过度不利身心健康,健身活动过度会适得其反。爱好千万不能放纵,不可过度。常见有的人饮酒过度,耽误工作不说,还会喝坏胃口,伤及肝肾,酒后开车,酿成大祸。也常见棋牌馆里四个中老年人打麻将,因过度计较输赢,吵起架来,有的情绪激动,得了心脑血管疾病,甚至有的由于过分激动当场猝死,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至于年轻人上班玩电脑,因此而受到纪律处分;走路玩手机,不注意过往车辆而造成车祸,甚至掉入江中被淹死的新闻也时有发生。可见,爱好也要有理性、有节制,不理性、不节制也会出大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