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辛弃疾与春天相逢,写下一首极美的《鹧鸪天》,为我们展开一幅春日画卷

 蘅滋雅集 2025-04-23 发布于上海

图片者:哆唻C梦的口袋

在没有摄影摄像设备的时代,诗人手中的笔就是他的数码相机。而辛弃疾,这位南宋词坛的一哥,无疑是有一支神奇的“生花妙笔”。

他隐居在带湖期间,效法陶渊明,居则堂前看山,东篱赏菊。但他显然比陶公更加活泼,经常外出,寻幽访胜。

这天,辛弃疾前往到黄沙岭上的书堂去,经过这黄沙道,看见了生气勃勃的初春景象,马上就用自己的笔把所见到的溪山风景摄入到词中,写下了一首极美的《鹧鸪天》。

《鹧鸪天》

[宋] 辛弃疾

黄沙道中即事

句里春风正剪裁。溪山一片画图开。

轻鸥自趁虚船去,荒犬还迎野妇回。

松共竹,翠成堆。要擎残雪斗疏梅。

乱鸦毕竟无才思,时把琼瑶蹴下来。

“句里春风正剪裁。” 这一句非常别致。当辛弃疾在黄山道中与春天不期而遇的时候,诗意立刻就被这美丽的春景激发出来。不过春风似乎是更高明的艺术家,连苏轼也赞美“今岁春风桥裁剪,含情只待使君来。” 园来,辛弃疾的那些优美的春日佳句,有春风的一番功劳呀。

就在此刻,溪山一片画图开。” 这一句静中有动。随着辛弃疾的缓缓前行,黄山道中的山光水色像一幅画卷徐徐展开。春日风物不但涌入了他的眼中,也沁入了他的心中。春天在辛弃疾的内心发芽,他似乎也融入了图画。

正在为我修改,出的风采。首韵欲扬先抑,采用反衬法,写自己正在搜索枯肠,意欲把春风初起的感觉写如诗词而不可得,突然间,眼前出现了一片溪山,清新得如刚打开的溪山画。这就总摄全篇之魂,且为下文的写溪山之美作好了准备。

“轻鸥自趁虚船去,荒犬还迎野妇回。” 轻盈的白鸥追随着溪中的小船,自由自在地飞翔;村边的小狗摇着欢快的尾巴,迎接村妇的归来。又是美得不要不要的两幅画面:鸥趁空船,一幅自在;犬迎野妇,一幅温馨。辛弃疾心笔和一,写下了对仗精工的两句,表现出他超然物外的人生意趣。

这两句也告诉人们:天地万物,莫不适性。“虚船”出自《庄子》,庄子一生追求的逍遥,不是任意妄为,而是心无所待。陶渊明中的《归去来兮辞》中有“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何等的逍遥自在!白居易有诗:“身心一无系,浩浩如虚舟。”

这画面还有生动的色彩。松共竹,翠成堆。” 高雅的松和竹互相辉映,绿得青翠欲滴,如堆积一般。要擎残雪斗疏梅。” 松竹之上有残留的春雪,绿中戴白,如同美玉。而几枝稀疏的梅花,也不甘心退场,与松竹争妍斗艳。

松竹戴雪、疏梅自放是早春特有的景象,“岁寒三友”松竹梅都是辛弃疾所喜欢的。他把它们安排在同一画面中,松竹梅交映斗美,气息愈清,精神愈秀,姿态愈美。这两句不但色彩清雅,更有一番哲思蕴含其中。

“乱鸦毕竟无才思,时把琼瑶蹴下来。” 然而,只是静态的画面还不够,辛弃疾化身为小视频创作者。他别出心裁把黑色的乌鸦飞上树杪,将枝上晶莹洁白像琼瑶似的残雪蹴踏下来的画面,“拍摄”入词中,

这两句不止是为丰富的画面增添了几许动态的美,更蕴涵了春天的蓬勃生机就要到来。

读辛弃疾的春日之词,我常常感到字里行间的生命力。之所以如此,在于他在词中渗透了自己的精神气息。辛弃疾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能静心,但更喜欢“动起来”,因为在他的心中,有着永不会磨灭的理想……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