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点击关注 阅读更多经典 ![]() 弘扬国学,传承经典 ![]() 《修命百字碑》是唐代道教高士吕洞宾所作的内丹修炼秘诀,全篇仅百字,却蕴含深邃的修命智慧。 它以简洁的语言阐述了内丹修炼的核心要义,如养气、降心、调和阴阳等,强调通过内心的调养与自然的顺应,达到身心合一、延年益寿的境界。 此诗被视为修命入门的经典之作,对后世道教内丹学影响深远。 《修命百字碑》 唐·吕洞宾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 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1】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 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释义】 修养心性,保持内心的平静,不被言语所扰,不被外物所动。放下内心的执念,顺应自然,不刻意为之。 在动静之间,领悟生命的本源和根本,无需再四处寻找答案。 【感悟】 从内心出发体察万物,便会发现每种存在都有独特轨迹。 庄子说'鹪鹩巢林,不过一枝',恰如春桃秋菊各展其美,晨露暮雪各守其时。 农民深谙'春播夏耘,秋收冬藏'的智慧,不违农时即是顺应天道。 正如苏轼观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对待事物需如大海容纳百川,尊重山泉的清澈与江河的奔涌各有价值。 真正的修养,是理解松柏不必羡慕杨柳的柔婉,峰峦无需嫉妒平原的辽阔。 【2】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释义】 保持内心的真诚与恒常,面对外物时要保持清醒,不被迷惑。 不被外物迷惑,内心自然安定,安定之后,气息自然回转,身心得以调和。 【感悟】 这恰似荷花在淤泥中保持洁净,《论语》'君子和而不同'正是此理。 王阳明龙场悟道后写下'险夷原不滞胸中',如同明月映照湍流而不随波逐流。 就像山间溪水绕过岩石仍向东流,修心者处世当如陶匠制陶——顺应黏土特性塑形而非强行扭转。 世间没有两片相同的雪花,正如每个人对《蒙娜丽莎》的微笑都有独特解读,接纳差异方显智慧。 【3】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释义】 当气息回转时,内在的精气神自然凝聚,如同在丹炉中调和阴阳。 阴阳相互作用,循环往复,最终引发生命的觉醒,如同一声惊雷。 【感悟】 《易经》'日月运行,一寒一暑'揭示万物相生之理。 冬至后阳气渐生,枯枝逢春自会发芽,恰似人生起伏皆有定时。 农夫懂得'谷雨栽秧,芒种插田'的时令,正如柳树柔韧抗风、竹子中空耐雪,阴阳转化中藏着平衡之道。 苏轼观钱塘潮悟出'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提醒我们看似对立的浪涌与退潮,实则是同一片大海的呼吸。 【4】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释义】 如同白云环绕山顶,甘露滋润大地,内在的精气神如同甘露般滋养身心,如同长生酒一般,让人自在逍遥,无人知晓。 【感悟】 这境界令人想起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澄明。 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恰似深潭映月而不留月影。 如同山间野菊不因无人观赏而失其芳,晨雾散去方见青松本色。 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的洒脱,源自明白牡丹的华贵与蒲公英的轻盈各有其美。 真正的逍遥,是看懂荷花无需涂抹胭脂,明月不必点亮烛台。 【5】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释义】 静坐聆听无弦之音,领悟生命的奥秘和自然的规律。 这二十句诗,如同通往天道的阶梯,指引我们走向更高的境界。 【感悟】 此境恰合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禅意。 伯牙鼓琴,子期听懂的不仅是弦音,更是山水灵韵。 如同深夜静听细雨润物,自然明了'好雨知时节'的深意。 白居易'此时无声胜有声'道破真谛:观察蚂蚁筑巢的耐心,欣赏蜘蛛结网的精准,处处可见造物神奇。 这些诗句如同北斗星指引夜航,教会我们:理解世界的钥匙,不在远方而在观物的眼眸与悟道的心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