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进研的政治与其它活动(下)《人生百岁一书生——马家骏教授95岁抒怀》(连载33) (总第2192期)

 ljian21 2025-04-24 发布于陕西
图片

马家骏 口述

杨建华 / 整理

  剑 稿

(连载33)

第四章、北师大“苏进研”之重

——我的俄罗斯苏联文学之源

1956~1958)

苏进研的政治与其它活动

3

我是1956年3月到北京师范大学俄罗斯及苏维埃文进修班学习的,1958年8月进修两年半期满,回到西安师范学院(今陕西师大)。毕竟我的原专业是中国文学嘛,所以在北师大学习期间,我还有感而发的写了不少诗歌呀,也算是那两年半学习的另一个收获吧。

我到北师大后不久国家领导号召向科学进军,于是写了一首诗:

苏联文学进修班

英才四方至,聚会学新知:

分析果戈里,研究高尔基。

顽强何上下,基础实参差。

迎着进军号,苦钻如铁锥。

1957年4月15日,毛泽东主席欢迎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伏罗希洛夫元帅访华。在新华门前啊我再次看毛泽东主席。主席迎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的敞篷车停在我面前三、四米远的地方有十余分钟。这是我第三次、也是比较近距离的毛主席,也是第一次见苏联国家元首。不久后的五一节游行至天安门,再次见到城楼上的两位老人。于是回来写下三节新诗《两位老人》。五月份,这首新诗贴在苏联文学进修班与研究班的墙报《园地》

一、欢迎伏罗希洛夫

红旗、笑脸、花环、发结、彩裳——

无边际啊!灿烂的海洋!

奔跑、欢呼、畅笑、鼓掌、歌唱——

激荡人啊!喧腾的波浪!

海洋灿烂,瑞光普照宇宙,波浪喧腾,声音响彻四方。

力量。人民的力量

——伟大的力量

推动着历史的巨轮直航。

海洋上升起祥云,

“毛主席来了!”

“毛主席来了!”

波涛涌向太阳。

毛主席欢迎的伏老来了!

——在人流中

见到了您,

得到了新的力量。

二、两位老人

两位老人的微笑,

闪出人民幸福的光芒,

无数儿童将宁静地安睡。

两位老人相挽,

是人民无穷的力量。

那残暴的华尔街大亨终将灰飞烟灭。

世界永远红旗飘扬,

地球悄悄向东旋飞。

强大的自然界将俯首是从,

大地不休地改换面容,

人民显出创造的聪慧。

三、友谊

十六亿只紧握的手,

共铺共产主义的大道;

八万万颗火热的心,

同跳幸福和平的节调。

红场广阔,人民幸福前途广阔,

天安门高耸,和平友谊无比崇高。

北京到莫斯科,

人心连人心,

欢笑加欢笑!

毛主席和伏老紧握手,

人民友谊万万岁!

1957年“反右”,苏进研班上的墙报《园地》也被停掉了。运动间隙,组织上我们一些人休息休息,于是我们几名同学,杜宗义和周乐群骑自行车,另外5人乘公交去了北京香山北面的妙峰山。妙峰山上有座梅兰芳遗弃的别墅,我们七人动手把一个四面是花格窗的大亭子间打扫干净,天津师院来的缪文华带来工具,把窗子用床单钉严,在地板上设置好通铺,晚上,女同学黄菊睡最里面,依次是厦门大学的万平近、我、昆明师院的董源,再次是三个小伙子:周乐群、缪文华、杜宗义。小杜带着猎枪,睡在最外边。白天,我们观景,小杜带来提琴、老缪带来吉他,周乐群拿出口琴,大家就吹拉弹唱起来。小伙子们用带来的水桶接满山泉水,在避风处架起锅灶,把带来的各种食品,做成午餐或晚饭。一次周乐群做饭,缪文华给他照相,黄菊挤进去,沾了个照片的角落,非常高兴。有时天气大变,黑云、大风、暴雨袭来,大家忙活一阵子,过后天朗气清,又令人十分的神清气爽我们在妙峰山住了两天两夜,回北师大时渐进黄昏中秋节来临在路上,从车里看到红彤彤的大月亮。过后,我吟了几句:

枫红涧绿秋野黄,攀向别馆闲由忙。

临风妙峰翠松里,无笔胸中起文章。

晨饮朝露夕奏乐,半天骤雨雾漫阁。

猎枪声里升炊烟,彤云淡月笼远廓。

原来第一句是七个人的姓:万马渡舟冬苗黄,(杜、周、董、缪,四姓谐音)。50年后,我的老同学新伴侣金留春修改我的诗集,“枫红涧绿秋野黄”,这才诗意。

还在这妙峰山之游的半年前我们班上的开心果周乐群招呼小杜、董源,把金留春、杜韵超邀去西山旅游了一次他们五个人踩着自行车,一路迎风引吭高歌。在景点,他鼓动金、杜两位女士勇敢地骑上小毛驴照相留影,还拍下了大家在露天小饭馆豪饮啤酒、大啃鸡腿的饕餮镜头。周乐群呀真是我们的一个开心果他在哪里那里就热闹。这样的活动在57年那样的历史背景下之难得,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想象不到的。

1958年5月4日呀,我们跟随北师大全体同学去参加了十三陵水库(注的义务劳动。北师大中文系大队被命名为“李大钊团”,因为个子高嘛,就被命令作为棋手打着团旗走在中文系大队的最前面。在水库劳动中,我写了新诗《我们的团旗》,先是刊登在5月6日三校指挥部的《劳动快报》上工地指挥部的大喇叭上播出了这首诗,而播音员正是北师大中文系三年级学生赵凤翔。赵凤翔就是后来著名的女作家萧凤,她是1959年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的,与后来的文艺理论专家童庆炳、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同班。接着5月10日北师大的校报《师大教学》257期全文刊登了我的这首新诗,这也是我首次正式在公开刊物上发表新诗十三陵水库劳动中我还编过自己作词作曲的歌《回营房》二三十年后老同学聚会时还有人唱起了它柯尔尊导师十分关心我们这些学生他啊还亲自来到工地慰问我们柯尔尊还特地去了留春她们所在的挖土队,看到她那被太阳暴晒而掉了好几层皮的鼻子,指点着诙谐地说:“看呀,这个花鼻子的姑娘!”引发了一阵哄笑。

1958年欢送苏联专家科尔尊教授回国时,我作词作曲编了6月29日的欢送会上,苏进研班的同学通过认真排练,齐声高唱《友谊之花——欢送苏联专家归国》

伟大斯大林-毛泽东

一齐培育友谊的土地,

到处马列主义阳光。

德聂泊河岸的白桦

倾听着黄河的波浪。

再见吧!亲爱的专家!

天安门微笑送别你,

我们栽下的友谊之花

将在大地东西开放,

美丽,灿烂,辉煌!

奔流吧!伏尔加!

奔流吧!长江!

中苏人民的友谊

万年长!

从北京到莫斯科,

连成一片友谊的土地,

歌声美丽辉煌。

三门峡的机器声

把安卡拉的森林歌唱。

再见吧!亲爱的专家!

天安门微笑送别你!

我们栽下的友谊之花

将在大地东西开放,

美丽,灿烂,辉煌!

奔流吧!伏尔加!

奔流吧,长江!

中苏人民的友谊

万年长!

在前一天的1958年6月26日,为送别苏联专家我填过一首《天仙子·欢送柯尔尊》词

传授俄文满两春,

欢送专家柯尔尊。

春风携去告西民:

扬子畔、大河滨,

这里红旗艳又新。

在北师大期间,我还写过一首古风诗《长城曲》;

长城曲

巍巍乎高哉,烽火台摩天。

盘桓乎长耶,逶迤浮云边。

登临四望兮,燕山似波涌。

凭眺草原欸,牛羊遮青冢。

渺茫寥阔乎,长啸而高歌。

松涛击节邪,盛赞好山河。

雄风飘我歌,紫塞惊鸿鹄。

天籁游中听,更新长城曲。

这些诗歌嘛有情绪的抒发,更是记录下了我在北师大两年半学习生活中一些值得纪念的瞬间,也是那段时光最好的注脚

注:

十三陵水库十三陵水库位于北京昌平区北部温榆河支流东沙河上,水库紧邻明十三陵地区,因而得名。水库建于1958年,距北京城区约40千米,是一座以防洪、发电、灌溉、养鱼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水库大坝外坡上有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十三陵水库”五个大字,1957年我国农村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普遍高涨。1958年1月21日,十三陵水库修建工程破土动工后,首都军民掀起了一浪浪参加水库修建义务劳动的高潮。1958年5月25日下午,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人,也来到十三陵水库工地参加义务劳动。在工地上,毛泽东奋力挥嵌,一嵌一嵌地把土装进筐里。刘少奇参加了砸夯,周恩来拉车运土,朱德挑担。70多岁的朱德已是第二次到十三陵水库工地。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水库工地劳动,极大地鼓舞了10万建设大军,当日上坝土方量达到5.1万立方米,创下施工以来的日最高纪录。1958年6月30日,经过160天的修建,水库建成7月1日,举行了落成典礼。十三陵水库修建过程中,近40万人参加了义务劳动。其中解放军驻京部队官兵11.5万人,国家机关干部8.6万人,昌平和其他区县农民2.2万人,中等以上学校师生10.1万人,商业工作者1.4万人,技术工人2400余人,在京的各国驻华外交使节、国际友人及其他人员5万余人。

(未完待续)

述主简介:马家骏:河北清苑人,1929年生,陕西师范大学文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2-5届理事、中国俄罗斯文学学会1-5届理事、陕西省外国文学学会名誉会长(原2-5届会长)、陕西省高等学校戏曲研究会名誉会长(原会长)、陕西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个人、陕西省教书育人先进教师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独著有《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美学史的新阶段》、《诗歌探艺》、《世界文学探究》12种;与女儿马晓翙二人合著《世界文学真髓》、《西洋戏剧史》4种;主编有《世界文学史》(3卷)、《世界文学名著选读》(5卷)、《高尔基创作研究》等9种;编辑有《欧美现代派文学30讲》等4种;参编有《马列文论百题》、《文化学研究方法》、《东方文学50讲》、《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等40多种。后成陕西人民出版社2021版《马家骏文集》精装五大本。

名列《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华诗人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学者大辞典》、剑桥《国际传记辞典》(英文第27版)、俄罗斯科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国外俄罗斯学专家名录》(俄文版)、《陕西百年文艺经典》等40余种。

作者简介:

梁剑,字轩诚,别署子非1970年生,陕西三原人,祖籍山西临猗县。著有长篇传记文学《虐生——杨惠增荣自传《人生百岁一书生——马家骏教授95岁抒怀》《我将一生许秦岭——全国林草系统劳动模范黄世策口述实录》、随笔集《子非堂七语》、散文集《鲁桥往事》,主编有《石岗书院文化艺术丛书(九卷本)》、文集《美丽人生》《宛如书印》等。现任陕西石岗书院院长、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协同创新中心当代口述史创作研究室研究员、咸阳师院文传学院兼职教授、西京学院万钧书院客座教授。

点击下方连接,阅读更多精彩:

目录及序言《人生百岁一书生》(连载1)

老家河北保定府《人生百岁一书生》(连载2) 

 三代中医世家《人生百岁一书生》(连载3)

 我的父亲、母亲《人生百岁一书生》(连载4)

战火纷飞中,从洛阳经汉口、宝鸡,到了汉中《人生百岁一书生》(连载5)

到汉中——从此他乡是故乡《人生百岁一书生》(连载6)

从草塘寺、到马家嘴、再到沙沟坎(上)《人生百岁一书生》(连载7)

从草塘寺、到马家嘴、再到沙沟坎(下)《人生百岁一书生》(连载8)

我上初中时,父亲偷偷娶了个姨太太《人生百岁一书生》(连载9) 

庶母鞠华清(上)《人生百岁一书生》(连载10) 

庶母鞠华清(下)《人生百岁一书生》(连载11) 

表哥和表姐(上)《人生百岁一书生》(连载12)

表哥和表姐(下)《人生百岁一书生》(连载13) 

高中三年,在毕业考试前夕我被开除了(上)《人生百岁一书生》(连载14)

高中三年,在毕业考试前夕我被开除了(下)《人生百岁一书生》(连载15) 

菊姐来了(上)《人生百岁一书生》(连载16) 

菊姐来了(下)《人生百岁一书生》(连载17)

唯一的选择——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陕南分校《人生百岁一书生》(连载18) 

解放区的天——汉中解放了《人生百岁一书生》(连载19) 

从陕西省立师专国文科到西安师范学院中文系(上)《人生百岁一书生》(连载20) 

从陕西省立师专国文科到西安师范学院中文系(下)《人生百岁一书生》(连载21) 

《前进,美国的人民!》(上)《人生百岁一书生》(连载22) 

《前进,美国的人民!》(下)《人生百岁一书生》(连载23) 

刁老师没收了我的讲义,把我空人推进了教室(上)《人生百岁一书生》(连载24) 

刁老师没收了我的讲义,把我空人推进了教室(下)《人生百岁一书生》(连载25) 

年轻助教的现代文学专业实践与戏剧理想《人生百岁一书生》(连载26) 

“要考我?”——突如其来的俄罗斯苏联文学机缘《人生百岁一书生》(连载27)

建国初期的俄语和俄罗斯苏联文学热(上)《人生百岁一书生》(连载28)

建国初期的俄语和俄罗斯苏联文学热(下)《人生百岁一书生》(连载29)

全新的学习体验(上)《人生百岁一书生》(连载30) 

全新的学习体验(下)《人生百岁一书生》(连载31) 

苏进研的政治与其它活动(上)《人生百岁一书生》(连载32) 

子  非  堂  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