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讲:三喵先生 策划:三喵先生 责编:马戏团长 全文约3500字 阅读需要10分钟 ![]() ![]() ![]() Follow us 我之前讲过不少关于纳粹集中营和大屠杀的话题,在战后统计,纳粹在当时整个欧洲一共屠杀了六百万犹太人,纳粹因为这事儿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那是一点都没问题。而整个大屠杀的规模如此之大,效率如此之高,也就决定了单单凭借极端的纳粹分子,甚至把那些甘作帝国螺丝钉的官僚和士兵都给算上,那是远远不能完成如此任务。 ![]() ![]() 事实上,纳粹一直在集中营的犯人里有条件的甄选出一批犹太人,帮他们一起完成大屠杀。这批被甄选出来的犹太人也有个名字,叫“集中营特遣队”。在二战之后,这“集中营特遣队”的存在曝光于世,这在世界上引起了非常大的道德争议。那么,纳粹如何筛选出给自己打工的犹太人,这些特遣队成员有没有为纳粹打工而获得优待,人们对他们的争议到底是什么?今天就聊聊这些非常沉重的话题。 纳粹自从上台之后就毫不掩饰地开始迫害犹太人,恐吓驱逐等等手段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战争爆发之后,纳粹有能力在欧洲加速进行清除犹太人计划,为此在波兰等地建设了大型死亡集中营,比如著名的奥斯维辛。 1942年一月,纳粹高层召开万湖会议,决定加速犹太人灭绝的步伐,在纳粹国家机器的高效运转之下,从各个占领国分散在各地的犹太人抓捕到集中,再送到火车转运,最终送进集中营的毒气室焚尸炉一条杀人流水线那是在全速进行。每天前往奥斯维辛的火车络绎不绝,焚尸炉的黑烟就没停止过。 ![]() ◇ 图为奥斯维辛的更衣室、毒气室、焚尸炉建造成一体化,流水线式的杀人工厂 ![]() ◇ 图为奥斯维辛毒气室墙壁上的抓痕 如此高效率的国家级别杀人机器不断加速,这其中也牵涉到很多脏活累活,别的不说,犹太人身上最后的财物总得最后榨取出来一点价值吧,比如尸体的金牙总得给拔下来上缴国库吧,再比如把尸体从毒气室运到焚尸炉也总得人手吧,凡此种种肯定不能让出身高贵的日耳曼党卫军去干,更何况就算把前线的党卫军都给撤回来专门干这个人手也不够啊,所以只能让一部分犹太人去干这个,反正用他们也不占用帝国宝贵的资源,而且根本不用担心工资高人手不够,犹太人那么多杀都杀不完,用完一批杀一批就是了。站在纳粹的立场上,这等于赢两次赢麻了,于是在一座座集中营中,犹太人组成的所谓“集中营特遣队”也就应运而生。 在纳粹集中营死亡工厂全力运作的那些年头,每个大的集中营都有数目庞大的特遣队,比如在奥斯维辛比克瑙,特遣队人数在1943年就超过了四百人,而到了1944年就迅速增加到了九百人。对于特遣队员来说,尽管生活看上去比其他犹太人有更好的条件,似乎活下来的可能性更大,但事实并非如此,他们知道了太多关于集中营的秘密,所以为了保密,根据党卫军的规定,每隔三个月,特遣队就得换人,老的一批给送进毒气室,而新一批最开始的任务,就是处理老一批特遣队员的尸体。 ![]() 根据后世研究,像奥斯维辛这样的集中营从建立到最后完蛋,一般会轮换十四批特遣队员,整个过程中会有超过上万名犹太人作为特遣队为纳粹服务,而最后能活下来的也就是几十个最后的幸运儿而已。 而且特遣队员活着的时候每天也都是生不如死。纳粹从没有把他们当作人来看待,党卫军士兵对特遣队员有着生杀予夺的大权,稍不如意处死一个特遣队员那简直就是家常便饭。比如有时候党卫军士兵心血来潮,会检查送往焚尸炉的尸体看看是不是金牙都给拔掉了,如果发现有一颗金牙漏拔了,那么特遣队员就会被扔进焚尸炉里活活烧死。而且为了杀一儆百,在杀一个特遣队员的时候,其他的特遣队员也必须在现场全程围观。 ![]() ◇ 图为奥斯维辛被杀害的犹太人结婚戒指 ![]() ◇ 图为奥斯维辛被杀害的犹太人的鞋子 ![]() 除了虐杀之外,集中营看守对特遣队员也会用各种办法进行折磨,比如随意殴打,命令他们脱光衣服在碎石头上来回滚动,等等等等。当然最令特遣队员感到折磨的,还是心底深处对人性的折磨,他们有的人会在送往毒气室的犹太人当中看到自己的亲属。比如就有一位幸存的特遣队员回忆说他亲眼看到自己的哥哥被送进毒气室,而他只能在最后叮嘱哥哥往通风口站的近一点,反正都是死这样能死的快一点痛苦少一点。 ![]() ◇ 图为电影《索尔之子》剧照 还有的特遣队员要监督被送往毒气室的女囚犯脱衣服,他们会把目光移向别处,给这些女人最后的尊严。当这些特遣队员需要把尸体搬运到焚尸炉时,也会尽量避免磕碰尸体,这已经是特遣队员尽力为那些必死之人能做的了。 即使在如此严酷的环境当中,有一些特遣队员也没有放弃抗争。有人在很偶然的机会下获得了纸和笔,于是写下了一些自己在集中营的见闻,这些见闻被藏在焚尸炉的地下,在战后重见天日。写下见闻的特遣队员没有能够亲眼见证纳粹的完蛋和集中营的崩溃,但他们留下的文字资料成了战后审判大屠杀元凶和执行者最重要的证词。如今这些见闻被汇编成《奥斯维辛卷轴》,珍藏在以色列的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中。 ![]() 还有一名来自希腊的犹太特遣队员想办法偷偷藏匿了一部相机,他拍下的一些照片也成了目前唯一集中营还在运作时拍摄的照片,除此之外我们看到的绝大部分集中营照片,都是在它们被解放后囚犯摆拍复原的场景。除了这样默默的记录,有些集中营特遣队员更是直接参与了起义。 ![]() 1943年8月,特雷布林卡集中营的特遣队员带着几百名犹太犯人搞到了一些军火,随即发动起义。党卫军守卫射杀了大部分的起义者,但是仍然有一百人左右逃出生天。而在同年10月,索比堡灭绝营一号营区的特遣队也发动了起义,一号营区的六百多人有三百多人逃了出来,而真正躲过党卫军设置的电网地雷活下来的也就只有五十八人。事发当天三号营区的特遣队没有参与起义,而纳粹为了防止夜长梦多,在第二天就把他们全部处决了。 凡此种种,应该说特遣队遭到的虐待一点也不比一般被送进集中营的犹太人少。但是在战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特遣队被当作纳粹大屠杀的帮凶。有些关于集中营的作品中写道,当其他囚犯正被饿死的时候,特遣队享受着配有吊灯和烛光的盛宴。此时活着的特遣队员几乎没有,即使有愿意澄清的,也很快被淹没在公众的愤怒之中。对这些特遣队员相对友好的评价则是说他们是“火葬场的乌鸦”,对他们在集中营的工作要有怜悯和严格的思考。 ![]() ◇ 图为电影《索尔之子》海报 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一些尚存人世的特遣队幸存者打破沉默开始发声,人们才意识到,特遣队员完全没有吊灯烛光晚宴,更谈不上是大屠杀的帮凶。2015年一部关于特遣队的电影《索尔之子》获得了戛纳电影节的评审团大奖,当时有位记者表示特遣队员是“半受害者,半刽子手”,而影片主演立刻对此进行了毫不留情地反击,“话必须说明白,他们100%是受害者。他们没有犯下喋血罪行,没有参与任何形式的杀戮。他们一到场就遭到了死亡威胁。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命运。他们和奥斯威辛的其他囚犯一样,都是受害者。” 如今对于集中营特遣队的评价,当然可以有各种争议,而这位电影主演的话却揭示了更深的东西。在一个本身设计就是要杀人的制度和机器面前,讨论那些动不动就要面对死亡威胁的人是不是帮凶是没什么意义的,只有让这样的制度和杀人机器彻底毁灭,并且得到彻底清算,集中营的苦难也才能有意义。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配图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后台联系删除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