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常常会凭借第一印象对他人做出判断,而面部特征往往是形成第一印象的重要依据。看到一个人,我们的内心或许会不自觉地浮现出“这人看起来很和善”或者“这人看着有点凶”的想法。但你是否想过,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面部特征真的与一个人是否容易犯罪存在联系吗?长久以来,人类就对通过外貌来判断他人的性格和行为倾向充满好奇。在科学发展的历程中,也有不少学者试图探寻面部特征与犯罪之间的潜在关联。美国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研究了2000多张人脸,终于总结出了坏人都长什么样…在艾克曼的心理学研究中,面部不对称被视为可能与犯罪倾向相关的一个特征,正常情况下,人的面部并非完全对称,但显著的面部不对称可能暗示着一些潜在的问题。这可能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个体受到诸如营养不良、疾病感染或其他压力因素的影响,就导致面部发育不均衡,进而出现较为明显的面部不对称。意大利犯罪学家龙布罗梭曾通过对士兵、精神病人、罪犯等人的面相、颅相学观察,建立了“天生犯罪人论”。他在研究中发现大部分犯罪者的耳朵、手臂长度和脸部对称性等方面与常人不同。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种身体上的不对称可能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存在一定联系。一些学者认为,面部不对称可能反映出个体在早期发展过程中大脑左右半球的协调性受到影响,而大脑左右半球分别负责不同的心理功能,比如说:大脑左半球主要与语言、逻辑思维相关,而大脑右半球则更多涉及情绪、空间感知等。当大脑左右半球协调性不佳时,个体可能在情绪调节、认知模式等方面出现问题,从而增加了产生反社会行为的风险。眉间距较窄且眼神锐利被认为是罪犯的另一个面部特征,眉间距窄通常给人一种眉头紧锁、神情紧张的感觉,而锐利的眼神则可能传递出一种攻击性。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具有此类面部特征的个体可能更容易在竞争环境中展现出攻击性,以获取资源或保护自己。实际上,眉间距窄和锐利眼神可能会让他人产生一种本能的警惕感,这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对潜在威胁的识别机制。而对于具有此类面部特征的个体自身而言,他们的面部表情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和行为模式,长期的面部表情习惯可能会强化其内心的攻击性情绪,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就像动漫《柯南》中凶手“黑衣人”的形象,尖锐的眼神以及眉间距窄的简单线条刻画,就让这个“凶手”的形象深入人心。相类似还有《狂飙》中饰演反派的阿如那,简单的寸头,微眯的眼睛,以及上挑的嘴角,出场之后就让人提高警惕,意识到他具有重要的身份。一般来说,下巴短小且面部线条柔和的人,可能在意志力方面相对薄弱,更容易冲动行事,而犯罪行为往往与冲动性紧密相连,许多犯罪事件都是在冲动的情绪下发生的。部分因激情犯罪而入狱的罪犯,其面部特征表现为下巴短小,面部线条不够硬朗,当初韩国年仅23岁的崔某,在韩国京畿道城的商场内持刀无差别伤人,造成14人受伤,激情杀人的他正是这类面相的展示。从心理学角度解释,这类面部特征可能反映出个体的性格特点,下巴短小和面部线条柔和可能暗示着个体在面对刺激时,缺乏足够的意志力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从而更容易做出冲动的决策,引发犯罪行为。与之相对,一些具有坚毅下巴和硬朗面部线条的人,在大众认知中往往被认为更具有决断力和意志力,相对不容易冲动行事。只是从概率上来说,下巴短小且面部线条柔和的个体,在面临情绪冲击时,冲动犯罪的可能性相对较高。尽管研究了这么多,但还是希望大家能够明白“以貌取人”的危害,要知道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面部特征,不能因为一个人具有某些所谓“罪犯的面部特征”就对其产生偏见或歧视。面部特征与犯罪之间的关系虽然是一个有趣的研究领域,但它只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方面,不能成为我们评判他人的唯一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