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幅隶书作品有意趣性和艺术性,创作方法可借鉴,入选全国书法展

 书法古今 2025-04-24 发布于陕西

隶书书法的创作,并不是要求把古人的作品和风格照搬过来,当代书法展的要求是,既要有学古能力,更要有创新精神。因此,在全国书法展上,许多作者在创作书法作品的时候,都是按照这个要求去做的,有的人是融合创作,有的人是笔墨变化,也有人是以艺术性为主,总之,那些入展的作品当中,都是有着自己的个性特点,这样的作品入展率最高。

上面这幅隶书作品,我们初看起来,它的字形看起来很是别扭,没有隶书书法的基本特点,但是,在评委眼里,这样的作品既有古意,也有意趣,表现出了隶书作品的自然散淡特性,在展览作品中独具一格。但是,有很多书法爱好者认为,这幅隶书作品之所以能入展,主要是符合了评委的眼光,因为评委对这样的作品很是欣赏。也有人觉得,这幅作品水平高,融合了篆书和隶书的特点,是极具创新特点的。

首先,这幅作品融合了多种隶书书体来创作,具有较强的个性特点。我们可以从作品中清楚地看到,这幅作品取于多个隶书,一是《好大王碑》,作品中有好几个字都是取法于《好大王碑》的笔意和字形,二是《张迁碑》的写法也很明显,尤其它的笔意浓烈,三是《祀三公山碑》,在作品中,一些字的部首、笔画,均是采用了《祀三公山碑》,四是采用篆书的写字,把篆书与隶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使作品更具古意,个性特点鲜明。

其次,作品很率性,表现了书法的意趣。有些人可能觉得,这幅作品字形写得很丑,为什么还很率性?哪来的意趣表现?其实,我们如果从书法的意趣方面来考量的话,作者在创作这幅作品的时候,尽可能地在字形上去书写它的意趣性。而书法的意趣性则来自于对古人那些摩崖作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学习,古代《大开通》、《杨淮表记》等这些摩崖作品,都是具有意趣性的风格,作者在作品中尽可能地将风格向这方面靠近,从而就有了意趣表现。

最后就是书法的艺术性。当代书法衡量质量高低的一个主要标准就是它的艺术性表现。而这幅作品使用了大量的手法来表现其艺术性。例如字的大小,肥瘦等,相互穿插,墨色上浓淡相间,字形上正侧相宜,章法上疏密互通,相互避让,让书法的艺术性更加强烈。有些字形忽大忽小,忽正忽侧,既有意趣性,也有艺术性。总的来说,书法的艺术性在当代书法中是一个很关键的考量要求。

当然,这幅书法作品如果要从意趣和艺术性方面来考量的话,还是很值得探讨的,尤其是作者在创作这幅作品的时候,由于深入临古,所以就会把古人多风格的作品融合在一起,这是非常难得的。然而,由于这类风格的隶书作品,为了增加其艺术性和书法的意趣,从而把字形写得很难看,在审美角度上,并不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如果在字形方面靠近大众化的话,或许会有另一种感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