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脉诊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医学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史记》中记载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便是以精于望、闻、问、切的方法特别是以脉诊著名的。 临床上要有效地治疗疾病,首先必须有正确的诊断。现代医学利用科学技术的有关成就,诊断疾病的手段越来越多了。 但在古代,医生诊病主要靠眼望、口问、耳听、鼻闻、手摸等方法。这在古代世界许多国家几乎都是这样,而且各国都有自己丰富的经验。 我国古代医学在诊断疾病方面采用的脉诊,是一项独特诊法。脉诊又叫切脉,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一,也是辨证论治的一种不可少的客观依据。 02 纵观中医文献,脉诊学说汗牛充栋,既不好学,又不易掌握,很是无奈,这里为大家介绍一种简易实用的诊脉术。 脉诊最简单 只需要分辨 : 1. 有力无力——辨阳气足不足 2. 脉体大小——辨阴血足不足 3 .脉位浮沉——辨阳气在表在里 如此而已 就足够辨证了
辨证要点,其实就是: 能量的多少(足不足);能量的方向(升或降)。 左手侯阴血,右手侯阳气,或谓:左手侯能量的储存,右手侯能量的制造 ;
寸尺多沉, 同时可见两手关脉最强;右关为脾胃,主能量吸收加强(脾主运化);左关为肝脉 主能量收藏加强(肝主藏血);
简言之:两头小,中间大谓之橄榄形;辨证运用时,首辨能量足不足,再辨能量是否收藏 辨证运用:
阳者寸脉必浮,相火不位者,寸脉亦浮(阳气不敛上散故也) 如何区别?
失眠多梦,情绪焦躁,眼干喉痒耳鸣,脉而知之:寸脉浮,同时尺脉亦浮,相火不位即可确诊无疑,尺脉浮为长期阳气外散的确凿证据; 左手尺脉(肾阴)无者:主绝经,闭经, 断经;轻者主经量少; 右手尺脉(肾阳)无者:主阳痿,性冷淡,不孕,流产,痛经,手足冰冷,抑郁症,失忆症,肌无力,尿频。 其余根据所属脏腑功能类推 至简者 不论脏腑 但以阳虚诸证推断即可. 3.8更新 ![]() ﹀ ﹀ ﹀ |
|
来自: 新用户25016145 > 《王辛福临床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