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古桥:岁月沉淀的历史瑰宝 胡启明 在黄石市下陆区东方山街道办事处张家湾社区和东方路社区谢家中门湾,静静横卧着两座清代单拱石桥——千军桥与谢家中门桥。它们虽历经数百年风雨,却依旧保存完好,默默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 ,是当地不可多得的历史瑰宝。 ![]() 千军桥通体由长方形青色条石砌成,石块缝口以“米粥+石灰”粘接,采用错缝垒砌工艺,展现出古人精湛的建筑技艺。其平面呈长方形,桥洞截面为半圆形,桥面两端均有3级条石垒砌的台阶,桥基外撇成八字形,增加了桥梁的稳定性。桥面正中微呈弧形,既符合力学原理,又为桥梁增添了灵动之美。桥洞两端各有2处方形孔,用途虽有待进一步考证,但无疑为这座桥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这座桥长约6米、宽约2.6米,桥孔跨径4米,拱顶距河床约1.8米,规模虽不算宏大,却造型优美,处处彰显着古人卓越的桥梁建造智慧。 ![]() 关于千军桥的来历,当地流传着一段动人的传说。相传其始建于明代早期,建成时恰逢一支军队要前往东方山,千军万马飞桥而过,其间一匹白马过桥时不幸死亡,大冶县令目睹此景,遂题名为“白马千军桥”,后简称“千军桥”。不过,经专业人员初步判断,这座桥实际建造年代为清代。尽管传说与实际建造年代有出入,但它无疑为千军桥增添了一抹传奇色彩,也让这座桥在当地居民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 谢家中门桥形制与千军桥相近,同样承载着悠久的历史。虽然其桥面和石阶在2012年用小灰砖进行了部分改造,还增设了护栏,但主体结构依旧保留着清代的风貌。它与千军桥相互呼应,共同见证了岁月的变迁。 ![]() 这两座清代单拱石桥,不仅是古代桥梁建筑技术的杰出代表,为研究本地区清代桥梁建筑技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支撑,更是古代下陆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它们的存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和交通需求,让后人得以一窥先辈们的生活轨迹。 ![]() 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这些古老的石桥显得愈发珍贵。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文化的传承者。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并关注这两座古桥,共同守护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让它们在岁月的长河中继续闪耀光芒。 ![]() 胡启明,蕲春县人,1947年生,黄冈中学66届高三毕业生。下过乡,做过工,当过《大冶有色报》编辑。退休后喜旅游,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法律顾问:刘太平 向其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