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于70年代|八十年代的老证件

 行云流水vmmxd6 2025-04-25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出门住酒店、逛景点,只需要带身份证就可以了,互联网的便捷真的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母亲因为工作原因需要经常出差,动身之前要开好介绍信,还必须开两张介绍信,一张用于工作接洽,一张用于住宿(一般都住在招待所),介绍信上不仅记载姓名、人数、事由,最重要的要盖上公章。

图片

那时候没有居民身份证,家里除了户口本之外,还有各种证,工作证,驾驶证、菜农粮食供应证、居民副食价格补贴领取证、烟囱购买证等等,品种五花八门的。奶奶有个小木匣,专门保管着这些证。

图片

那时候证明身份最权威的要属工作证了。工作证不仅是本人的就业凭证,还是身份的象征,可以享受相应的社会福利和保障,像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出门在外,工作证算是出行的重要凭证,购买车票、船票时证明身份,住酒店要出示,铁路职工的工作证还可以用于进出车站和乘车‌‌,有的内部职工凭证还能优惠买东西。我刚上班那会儿,因为是临时工,不发工作证,特别羡慕有工作证的正式工。

图片

00后或许没有听说过“自行车行驶证”这个词,而70后们小时候都曾拥有过这个证。七十年代自行车属于“三大件”之一,到了八十年代,天津的自行车保有量已经非常之高,称“自行车王国”一点都不夸张。那时候骑自行车上路必须持证,以备核查,无证驾驶会被罚款的,因此拥有一本自行车行驶证则被视为拥有了一项技能,是令我自豪的本事。

图片

我上小学的时候,想和同学一起去少年宫学习游泳,到了门口被告知需要持“游泳证”才能进入。办游泳证的地方不大,进屋先进行简单的体检,完事后等了一周才拿到游泳证。可惜,母亲得知后怕我出危险,坚决不让我去,气的我把游泳证扔了,还不忘提前把照片撕下来。

图片

在计划经济下,市场供应量有限,粮食、蔬菜、煤球等均需凭证购买。《居民粮食供应证》是到粮店购买米、面的;《副食品购买证》使用次数最多,可以购买的副食品种类非常丰富,包括肉、蔬菜、鸡蛋、麻酱等‌,我记得买带鱼也用这个证。

图片

还有一些和计划生育有关的证,像《结扎证》、《绝育证》等,现在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可是在八十年代,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实行的非常严格,为避免计划外怀孕,街道要求采取女方上环、男或女方结扎等方式;生完二胎的女方,还要做绝育手术。当时我所住的隔壁胡同,有一家人已经生了两个女儿,还想生个儿子,为躲避结扎,两口子躲到河北省乡下,偷偷生了三胎,又是个女娃,被罚了款,还丢了工作,最后还闹到了离婚的地步。最可怜的是小老三,母亲躲起来担惊受怕的日子休养不好,她生下来就有哮喘的毛病,时常喘得满脸通红,恹恹欲睡。

图片

这些老证件作为一个时代独特的记忆,早已退出历史的舞台,发生在那些岁月里的人和事也沉寂于记忆深处。触景生情,偶尔会忆起,然后一声叹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