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定要大量读书:曾国藩的读书方法,绝!

 陈子页 2025-03-08 发布于广东

后台发送“高分书单”,送您一份高价值书单~

「本文共 2037 字,预计阅读 6 分钟」

曾国藩年轻时,读书只会用蛮力。

相传有一个小偷,潜入他家行窃。曾国藩在桌前背《岳阳楼记》,翻来覆去读几十遍,硬是没记住。小偷忍无可忍,从房梁跳下来,指着曾国藩破口大骂,完整背诵全文,便扬长而去。

这个典故有待考证,侧面暗示曾国藩年轻时缺少读书天分。

曾国藩以“笨书生”的底色,自修为晚清大儒。

他不仅在官场有着显赫的地位,更是一位真正的读书人。身居武英殿大学士,官至两江总督。

他年过花甲,推进中国建造第一艘轮船,翻译第一批西方书籍,建立第一所工学堂,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的成就与读书密不可分,曾告诫子孙:“余不愿尔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我认为曾国藩的读书精神,非常值得后人学习。


01

读书要专一

曾国藩说:“一书未读完,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


他主张读书不二,一书不读完,断不看他书。

他曾用一年时间研读《二十三史》,每日圈点十页,事务繁忙也未中断,最终读完全书,养成终身读史习惯。


曾国藩读书要求是:“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通明年再读。

他一生读书极多,除四书五经外,偏爱《史记》、《汉书》、《庄子》。

读书需专注如一,不可随意切换书目或泛泛而读。东翻西阅只会分散精力,难以有所成就。

我们身处信息时代,书籍、文章、电子榨菜,各种信息铺天盖地,往往难以专注。

这时更需要践行曾国藩的“读书不二”,选一本好书,静下心来,逐字逐句地阅读。

读书忌贪多求杂,唯有专一,方能深入。

02

读书要有恒

曾国藩回顾一生,坦言最自豪的事:“无一日不读书”。


他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恋,夜晚不出门会客,每日为读书腾时间。


无论身处家塾或军务,都坚持读书。

正如曾国藩所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可变化气质。

即使晚年政务繁忙,身体状况欠佳,曾国藩依然坚持读书。

他不仅自己读,同时鼓励家人读书。他希望子孙后代都养成读书习惯,读书明理,修身养性。

经历至暗时刻,我更明白读书有恒的益处,能在关键时刻拉自己一把。

在浮躁的时代,需守住“一书不二”的有恒。

03

读书有四法

曾国藩读书四步法看、读、写、作

他说:“读书之法,看读写作,每日不可缺一。

看是速览框架,读是诵读入心,写是抄记沉淀,作是写作内化。

曾国藩这套读书方法,符合“输入-思考-输出-行动-改变”的读写体系。

曾国藩主张“日知所亡”,每日获取新知识。

他读《史记》和《汉书》时,通览全书框架,抓住历史脉络,而非纠结细节。

曾国藩提出“猛火煮,慢火温”的看书方法。

初读时用“猛火煮”,集中精力快速掌握框架。再读时用“慢火温”,再反复琢磨细节,深入理解。

这种看书方法既保证效率,又避免浅尝辄止。

②读

曾国藩说:“看生书宜求速,不多阅则太陋,温旧书宜求熟,不背诵则易忘。

他每日晨起后,都会朗读经典,吟诵加强记忆和感悟,进而内入于心。

经典著作如四书五经,需反复朗读,体会思想内涵。

③写

即写读书笔记,记录感悟、疑问、收获。

曾国藩脱胎换骨的开始,是写日记。

他的记事本叫《茶余偶谈》,记录自己的启发。

曾国藩读《孙子兵法》时,将理解写成笔记,为后来带兵练好基本功。

④作

即便行军途中,曾国藩仍坚持每日写作,涵盖读书札记、兵法笔记、家书。

曾国藩主张文章不求速效,要耐得住寂寞,用最笨的方法,练最通透的心性。


他要求子女不仅要模仿经典,更要“从规矩中跳脱,自成一家风骨”。
04

读书要复盘

曾国藩读书善于复盘,做到虚心涵泳,切己体察。

这一点取自《朱子读书法》的两条,朱熹读书六法分别是: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虚心涵泳:读书要虚心,不抱偏见,不急于求成。

切己体察:书本知识与自身结合,反思自身言行,注重自我提升。

曾国藩读书保持谦逊,反思不足,总结经验,转化为行动。

复盘的作用是“研己”,要抓住细节,抓住细节才能彻底反思,最终改变自己。

在他看来,读书若不能联系实际,无法改变自身,就如同纸上谈兵。

曾国藩自认天资不足,于是以勤补拙;自觉悟性未开,便以量破局。

读书从无捷径,需要长期积累,将读书的“量”转化为“质”。

读书如同耕种,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四时循环,方成岁功。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
所有读过的书,都会在某个春天抽枝发芽,在字里行间生长,养出独有精气神。


❤️ 自我介绍:

我是陈子页,自由职业3年,努力奔赴只工作不上班的自由人生。日常专注读书写作、个人成长、自媒体经验分享。健身看书码文,律己助人尽欢,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