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磊 小知识草书作为书法艺术中最具表现力的书体之一,其创作需深厚的技法积累。第十三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以下简称“十三届国展”)的草书获奖作品,展现了当代书法家对草书的本质理解。 草书线条的刚柔属性在转折处尤为显著。方折体现“骨力”,圆转彰显“筋脉”,二者的结合恰如《书法雅言》所言,“圆为规以象天,方为矩以象地,方圆互用,犹阴阳互藏。” 获奖作品中,转折的方圆对比既避免了油滑与僵硬的极端,又通过刚柔交替赋予作品更深层次的一些美感。 草书书写需在疾速中保持精准,转折处尤甚。部分作品通过“暗折”技法,在快速行笔中通过微小角度调整完成转向,既保留了草书的流动感,又通过笔锋的微妙变化避免线条浮滑。这种“留处行,行处留”的控笔能力,恰是草书“气韵生动”的根基。 当代草书创作需打破单一取法的局限。获奖作品,除二王、张旭、怀素等经典范式外,对日本“三笔三迹”书风的借鉴、碑帖融合的探索,乃至对民间书迹的化用,均可为作品中的技法注入新意。这种开放态度,正是当代草书保持活力的关键。同样,也是国展的魅力所在。 活学,化用。唯有做到这两点,才有可能进入到国展当中。当代国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书家的一种高水平创作现状。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