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tse入路是常用的腰椎后侧入路,其特点是利用多裂肌和最长肌之间的自然间隙,不必将竖脊肌从棘突和椎板剥离,组织损伤小,有利于术后康复,并且在腰椎后正中入路椎弓根螺钉植入困难时,Wiltse入路可以为置钉提供方便。因此在进行不需要进入椎管的腰椎手术时,Wiltse入路优势明显。  手术步骤:腰后正中切开皮肤、皮下组织,于棘突侧方切开胸腰筋膜在棘突上的止点至适当长度并向外侧游离至少3 cm。此处注意,为保护皮肤血运不宜在胸腰筋膜浅面游离皮下组织,此外,由于胸腰筋膜和竖脊肌腱膜之间隔以滑膜,当将胸腰筋膜止点自棘突切开后,可用手指将二者轻易分离。 对于第12胸椎~第1或2腰椎节段的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在棘突旁开1 cm以内利用竖脊肌腱膜束之间的脂肪线即可寻找。对于第2腰椎~第1骶椎节段,尤其第4腰椎~第1骶椎的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的寻找,则需切开竖脊肌腱膜。虽然自棘突切开竖脊肌腱膜止点向外侧牵开为可行的办法,但为减少牵开竖脊肌腱膜时的张力,推荐在距离棘突适当距离切开后再向外侧牵开,此距离的要求不需精确,在第5腰椎棘突水平旁开约3.0 cm,第4腰椎棘突水平旁开约2.5 cm,向上依次逐渐减少旁开距离,只要切开竖脊肌腱膜的位置在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内侧即可。切开竖脊肌腱膜后,在向外侧牵开竖脊肌腱膜的过程中需要仔细观察,多裂肌与竖脊肌腱膜有少量粘连,需逐渐向外侧仔细分离,直到显露最长肌筋膜,此处最长肌腱膜很明显但并不坚韧,如操作粗暴则可能错过。找到最长肌内侧筋膜,即找到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沿其内侧可轻易地向深部和远近游离,直达关节突并延伸至足够长度。此时根据间隙外侧壁的神经血管束可再次确认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
图示:最长肌在竖脊肌腱膜的起点及其向深部的延续 竖脊肌:是背肌中最长、最大的肌,为强有力的脊柱伸肌,纵列于脊柱棘突的两侧,从骨盆直至颅骨。肌的下端起自骶骨背面和髂棘后部,中部的肌腹粗壮,被发达的胸腰筋膜包绕,肌腹在第十二肋的下方延展分开,形成内、中、外三层。外侧为髂肋肌,分为腰、胸、颈髂肋肌,向上依次止于各肋肋角,在颈部止于第4-7颈椎横突。 中间为最长肌,分为胸、颈、头最长肌,肌纤维向上依次止于胸、颈椎的横突及颞骨的乳突。 横突棘肌:位于椎骨棘突与横突之间的沟槽内,位置最深,紧靠椎骨。由浅至深依次分为半棘肌、多裂肌和回旋肌。半棘肌:起点:第二颈椎到第十二胸椎横突。止点:胸、颈椎棘突和枕部上、下项线。 多裂肌:位于半棘肌深面。起点:骶骨背面,腰、胸椎横突和第四到第七颈椎关节突。止点:第二颈椎以下全部椎骨棘突。回旋肌:位于多裂肌深面,起止于上位与下位椎骨的横突与棘突之间。


图示:wiltse入路手术


图示:深层结构
参考来源:
单建林,张志成,陈萌萌,陈浩,贾璞,包利,冯飞,唐海.腰椎手术Wiltse入路准确进入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的解剖学基础[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21,39(06):631-634.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6.001. 《系统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 《脊柱应用解剖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