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不是他本人出镜,毕竟糙男一枚,进直播间是没人看的。因为小时候常去李麻花家做作业的缘故,村姑陈也跟这位邻居小哥认识,是以说话比较直白。这位邻居果然也并不生气,笑眯眯地说,卖茶又不需要懂茶。啊,这下轮到我们俩迷惑了。这思想太颠覆了,不懂茶怎么卖茶呢?邻居小哥坦诚地把他的商业机密分享给我们:懂茶的人会把顾客讲晕掉,犹豫不绝,不敢买。不懂茶的人才知道不懂茶的人心里在想什么,可以在话术上一击必中。一番话说得正在泡茶的李麻花呆滞半晌,忘记了出汤,好好的一泡炭烘白毫银针,就这样闷成了浓浆。而顾客需要什么,不懂茶的人最知道——顾客需要的,是又便宜又高级的东西。1000块一斤的太姥山头采白毫银针,又便宜又高级。确实,这些又便宜又高级的“茶”,我都喜欢,大量不懂茶的消费者,又怎么会不喜欢呢?回想一下那些卖真货的茶叶直播间,如小陈茶事家的,一场直播不到四位数的销售量,跟这些百万级别的大主播,真的是没法比,也没眼看。懂茶的卖不动茶,不懂茶只懂得拿捏消费者心思的直播间,茶叶卖飞了去。这一刻,村姑陈终于明白了茶叶带货的方法,那就是,不要懂茶,只需要懂忽悠。前两天有个茶友好意来提醒,称我们可以降价,降到百元以内,这样才可以在直播领域打开销量。他还举例了某某直播间,称那个直播间的定价就基本在200元以下,叫我们平时多去跟这个女主播学习一下。茶友发来的这个直播间,是茶叶直播领域的头部大号,号称“月带货超千万”RMB。早前我们就看到过她,并且,一眼就能看出镜头里展示的,都不是真货。镜头里的金骏眉,是黄色的,并且大多是搓成细条的叶子,芽头极少极少极少。这跟金骏眉一斤七到八万颗纯芽头的外观描述,是完全不符合的。甚至都不必去查国标,一看价格就知道不是真的金骏眉——这两年,天气冷,茶树发得慢,一个采茶工一天200-300工资,多则采一斤少则采半斤,采下来还要有经验的老师傅来加工制作,各种人工设备费用加起来,怎么可能一斤成品茶金骏眉才卖200块?但这种跟实际情况毫不符合的超低定价,却大大满足了一部分消费者求便宜又求好茶的心理预期。在这部分消费者的心里,买茶只关注两个点:一.它是金骏眉,二.它只卖200块一斤。有了这两个硬性条件的加持,这款黄不溜啾全是叶子跟真正的金骏眉半毛钱都不像的所谓“金骏眉”,便大大合了这部分消费者的眼缘,也长在了这部分消费者的心巴上。对比一下小陈家的金骏眉,卖那么贵,傻子才不买这个便宜的。小陈那是什么人啊,款款茶都标那么高的价格,简直就是奸商。老S这个人做茶太较真了,太浪费成本了,明明放萎凋槽里吹一吹也可以吹到80%的干度,他非要采用费人工又费时间的水筛摊晾(晾饼)。一个圆饼水筛只摊薄薄一层茶青,还要两个人配合,原本把茶青倒进槽里就可以,他硬是要摊上2-3小时的水筛,是不是很麻烦。还讲究薄摊薄晾和及时摊晾,这一项又是极大的人工成本蚝进去了。不如,从早到晚,闷上一天再运下来,这样一来小工的费用能省掉三分之二。到厂里之后直接全部倒槽里吹干,一整天采的茶青,三个萎凋槽就能容纳,厚厚地铺进去,省下大半人工,同时还可以生成许多消费者喜欢的巧克力味,迎合市场的需求,多么美好?另外,明年我们也不请工人采茶青了,请人采茶成本太贵,我们学习那些做得好的同行,去茶青交易市场收茶青。至于制茶师的工钱嘛,既然把S师傅开掉了,这笔钱也就不产生了,就让李麻花代替吧。反正卖茶只需要高级又便宜就够了,香气滋味口感也不讲究,价格便宜就是王道,管它好不好喝。没事,不烘也可以。那些带货几百块的茶叶直播间,谁介绍过销售的茶叶的干度呢?没人关心。大家只需要便宜就好。所以,不会烘就不烘干了,只要卖得便宜,消费者也不在意这几两水分。哎呀,没烘干的白茶存不久,一两年后消费者要求退货怎么办?完全不影响,到时候消费者会发现,这个直播间已经改成卖奶粉的直播间了,原来链接的那个卖茶的店铺早已经到市场监管部门注销了。并且,我们也向别的同行学习,在仓储上大力节省成本,随便盖个铁皮房就当仓库,抽湿机什么的完全不开,不但能省下小五位数的电费,还能生成朱古力味,巧克力味,酸梅味的“老白茶”。这八九年,因为小陈茶事和其它的一些认真制茶的茶企在前面顶着,有我们的这些精工细作的产品在撑着市场,有我们的产品价格在对比着,那些收青乱做的便宜茶,自然可以大摇大摆轻轻松松地收割贪便宜买茶的那部分消费群体。但现在,哼哼,我们也去收青做茶,我们也不认真做茶,我们开除掉了茶疯子老S,我们拿大刀把成本砍下来。那个谁,你卖100块一斤吗?好,我卖50。不就是收回来的外地青拿萎凋槽吹两天就上市销售的低劣货吗? 看完这篇文章
# 您或许还对这些内容感兴趣 # 点击下面文字即可阅读
▼
2025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 …… 第20篇:今年的春茶季,可能即将就要结束了 第19篇:茶山上的新变化,外省车牌明显多了许多 第18篇:今年的春白茶,品相怎么样? 第17篇:清明白牡丹缘何成为老茶友追捧的明星茶? 第16篇:2025年的清明白牡丹,注定是个传奇 第15篇:史上zui短的牡丹王采摘季,只有2天 第14篇:喜讯,新增一片有机茶园
第13篇:白毫银针采摘落幕,有机牡丹王正式登场
第12篇:倒春寒来袭,太姥山最高温只有2度
第11篇:太姥山大雨夹雪粒,今年的牡丹王肯定特别甜~ 第10篇:降温后的太姥山上,特级白牡丹采摘正当时
第9篇:白毫银针“忙”着发芽,今天采茶阿姨们加班了 第8篇:白毫银针减产,预计下滑20-30% 第7篇:今日采茶的副线,寻找野猪
第6篇:持续低温,有机白茶树抑而不发愁坏老S 第5篇:恰逢有机茶园年检,有机茶它是如何被审批的?
第4篇:今日春分,春阳融冰,适宜采茶
第3篇:采白毫银针的季节,实在太冷了~
第2篇:今年,高等级的白毫银针能采几天?
第1篇:好消息,太姥山据说要采茶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