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房颤消融术后不同复发类型,预后不一样!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等研究

 杨进刚阜外 2025-04-25 发布于北京
图片

目前,在评估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患者预后时,通常以房性心律失常复发和不复发进行二元化区分。

近期,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等发发表的一项基于中国房颤注册登记(China-AF)研究的新分析提示,对于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来说,消融术后的房颤复发类型对于患者的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该研究显示,与无房颤复发的患者相比,消融术后1年内出现持续性房颤复发的患者心血管死亡、血栓栓塞和心血管住院风险显著增加,而出现阵发性房颤复发的患者仅心血管住院风险增加。

该研究从北京31家医院纳入接受导管消融术的13811例房颤患者,平均年龄60.5岁,66.1%为男性。3694例(26.7%)患者在消融术后1年内复发房颤,其中2411例(65.2%)为阵发性房颤复发,1283例(34.7%)为持续性房颤复发。

消融术前,8778例(63.6%)患者有阵发性房颤,5033例(36.4%)有持续性房颤。在消融前有阵发性房颤的患者中,术后1年内74.8%没有复发房颤,21.5%复发阵发性房颤,3.7%进展为持续性房颤。在术前有持续性房颤的患者中,术后1年内70.6%没有复发房颤10.4%出现阵发性房颤,19.1%复发持续性房颤1

1 消融术前阵发性房颤患者和持续性房颤患者中术后1年内的房颤复发情况

在持续性房颤复发患者中,消融前持续性房颤(74.9%)、心衰(10.8%)和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全身性栓塞(12.1%)的患者比例最高,平均左心房直径最大(43.2 mm),体重指数(26.2 kg/m2)最高,房颤病史最长(3.9年)。

术后第1年后,中位随访3.02年期间,148例(1.1%)患者因心血管原因死亡;中位随访3.01年期间,共发生462例(3.3%)血栓栓塞事件;中位随访2.51年期间,3372例(24.4%)患者因心血管疾病住院治疗。

研究者发现,消融前为持续性房颤(OR=6.10)、既往有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全身性栓塞病史(OR=1.34)、左心房内径增大(每增加1 mmOR=1.07)的患者更有可能在消融术后复发持续性房颤。

13 811例患者中,2336例(16.9%)在消融术后1年内服用口服抗凝药,其中房颤复发患者、阵发性房颤复发患者、持续性房颤复发患者中口服抗凝率分别为9.6%29.4%50.8%。从术后12个月开始,未服用和服用口服抗凝药的患者中血栓栓塞总发生率分别为0.93/100人年和1.09/100人年。

分析显示,与无房颤复发的患者相比,持续性房颤复发患者的心血管死亡、血栓栓塞、心血管住院风险分别增加了103%50%74%,而阵发性房颤复发患者仅心血管住院风险增加98%

敏感性分析得出了一致的结果。

来源:Patterns of Postablation Recurrence and Adverse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17 April 2025



载: 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