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降低PM2.5污染相关冠心病风险,管好血压和血脂最关键!阜外医院顾东风、刘芳超等研究

 杨进刚阜外 2025-04-25 发布于北京
图片

空气污染,尤其细颗粒物(PM2.5)污染,已被证实为心血管病的重要环境危险因素之一。

近期,阜外医院顾东风、刘芳超等利用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研究(China-PAR)项目开展的一项新研究进一步证实,长期PM2.5暴露可导致冠心病风险增加。

该研究团队还发现,收缩压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在上述关联中发挥最主要的中介作用,二者共介导大约22%的关联,且在心脏代谢危险因素遗传风险高的人群中中介作用最明显。

因此,研究者指出,当PM2.5污染暴露不能避免时,应注意综合管理好血压和胆固醇水平,以降低冠心病风险,尤其是高血压和高LDL-C遗传风险高的人。

该研究共纳入34 481名中国成年人,平均年龄为55.7岁,41.6%为女士。中位随访11.15年期间,941人发生冠心病。

分析显示,大气中PM2.5浓度每升高10 μg/m3,冠心病风险增加28%

PM2.5浓度和冠心病风险的关联中,收缩压和LDL-C水平是最主要的调节因素,二者的中介比例分别为13.02%9.23%

进一步分析表明,随着心脏代谢危险因素遗传风险增加,冠心病风险越高,收缩压和LDL-C水平所起的中介效应也越来越明显。

在高收缩压遗传风险低、中等、高的人群中,大气中PM2.5浓度每升高10 μg/m3,冠心病风险分别增加17%23%35%,收缩压在遗传风险中等和高的人群中分别发挥14.81%18.99%的中介效应,而在遗传风险低的人群中无明显的中介效应。

而在高LDL-C遗传风险中等和高的人群中,大气中PM2.5浓度每升高10 μg/m3,冠心病风险分别增加24%37%,但LDL-C水平仅在遗传风险高的人群中发挥16.30%的中介效应。

综合环境和遗传因素,在PM2.5污染和冠心病风险之间的关联中,收缩压是最主要的中介因素,大约介导30.42%的关联。

来源:Long-term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Exposure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Unraveling Cardiometabolic Pathways and Modification of Genetic Susceptibility. Eur J Prev Cardiol, 24 April 2025




载: 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