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脏移植术后2年,半数患者诊断认知功能障碍!武汉协和医院董念国、何思等研究

 杨进刚阜外 2025-04-25 发布于北京
图片

近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武汉协和医院)董念国、陈思等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在接受心脏移植手术的患者中,大约2年后一半的患者经单次认知测评诊断为认知功能障碍,年龄较大、教育程度较低、术后住院时间较长的患者更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

该研究纳入20195月至201910月期间在武汉协和医院心脏移植门诊复查的成年患者共132例,所有患者的心脏移植、麻醉、体外循环、免疫抑制等管理方案均由同一心脏移植团队实施。

心脏移植术后中位时间间隔2年时,采用中国修订版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北京版(MoCA)两个神经心理筛查量表对患者进行测评并诊断认知功能障碍,66例(50.0%)患者诊断为认知功能障碍。

排除数据缺失者(n=34)后,最终认知功能障碍组和非认知功能障碍组分别有48例和50例患者纳入分析。

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接受心脏移植手术时年龄(46.4 vs. 40.2岁)和认知测评时年龄(49.2vs. 42.3岁)均大于非认知功能障碍组,且男性比例更高

87.5% vs. 68.0%),教育程度较低(高中以下学历)者比例更高(63.8% vs. 31.9%),术后住院时间更长(38.0 d vs. 32.0 d )。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认知测评时年龄越大(OR=1.06795%CI1.019~1.117P=0.005),心脏移植术后住院时间越长(OR=1.05195%CI1.006~1.097P=0.025),心脏移植术后中期单次测评诊断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越高,而高中以上教育程度(OR=0.13295%CI0.029~0.607P=0.009)则是独立保护因素。

作者指出,当认知测评量表和诊断方法不同时,心脏移植术后单次测评诊断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存在差异。该研究采用MMSEMoCA两个全局筛查类量表,以至少个量表评分异常为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标准,心脏移植术后中位认知测评时间为2年,得出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50.0%,虽在研究方法上与既往研究存在差异,但研究结论是一致的。

MMSE评分<27分视为异常;对于受教育程度≤12年者,MoCA评分加1分,形成校正MoCA评分,校正MoCA评分<26分视为异常。

单次测评诊断的认知功能障碍等同于至少一项认知测评结果异常,可按如下准则判断:(1)在进行MMSE和MoCA测评的患者中,认知功能障碍等同于MMSE评分异常或MoCA评分异常;(2)在仅进行MMSE测评的患者中,认知功能障碍等同于MMSE评分异常;(3)在仅进行MoCA测评的患者中,认知功能障碍等同于MoCA评分异常。

值得注意的是,认知功能障碍不等于痴呆症,病情有轻有重,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可不被人发现,本研究发现的认知功能障碍主要是鲜有临床表现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心脏手术后单次测评诊断的认知功能障碍与传统意义上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既有关联又有不同。对于包括心脏移植手术在内的任何手术,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较术前可能会下降,当低于正常范围下限时,就会表现为术后单次测评的认知功能障碍。

该研究单次测评采用MoCA量表来评定认知功能障碍,而MoCA量表是用于快速筛查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评定工具。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是介于正常衰老和痴呆症之间的过渡状态,这种患者有认知功能障碍但未达到痴呆症的诊断标准,可以表现为单个或多个认知域认知功能的损害。

该研究发现,中国心脏移植受者术后中期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提示认知功能测评在心脏移植围术期评估及随访中有重要意义。该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年龄较大、教育程度较低、术后住院时间偏长的心脏移植术后患者,门诊复查时应积极监测其认知功能变化,以早期识别并干预认知功能下降。

来源:熊倜修思, 严威源, 王怡轩, . 心脏移植术后中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与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循环杂志, 2025, 40(4): 352-358.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5.04.002【长按或扫描二维码看原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