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盆腔瘀血综合征盆腔瘀血综合征(又称盆腔瘀血症)是由于慢性盆腔静脉瘀血所引起的特殊病症,也是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多见于30~50岁的经产妇。中医无此名,据其临床表现、体征,可归属“腹痛、痛经、带下”等病证范畴,病机主要是瘀血阻滞、脉络不通。 【病因】任何使盆腔静脉流出盆腔不畅或受阻的因素,均可致成盆腔静脉瘀血。和男子相比,妇女盆腔循环在解剖学、循环动力学和力学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是易于形成盆腔瘀血的生理基础。 【临床表现】慢性盆腔坠感或坠痛,自月经中期开始逐渐加重,月经来潮或劳累后加重,伴深在的性交痛和低位腰痛,有时难以忍受,呈周期性,极度疲劳感,医生检查发现不了有关的病变。 【瘀血性痛经】半数以上有此症状,月经前一天或月经第一天最重,第二天经血增后明显减轻以至消失。白带过多:多为透明的黏液或水样白带。 【月经改变】月经周期明显改变,但可有月经量增多,经血呈酱色,1/4患者排卵期少量出血。乳房胀痛月经前出现,月经来潮后疼痛迅速减轻,或完全消失。外阴肿胀、坠痛,阴道壁可呈紫蓝色、阴唇肿胀以及静脉充盈。泌尿道症状约1/3患者经前有明显的尿频、尿痛症状,因而被疑为泌尿道感染。 【肛门坠胀】以排便及经前明显,尤以子宫极度后倾多见。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神经衰弱,易怒激动,失眠、头痛,心前区闷胀感或心悸,全身酸痛不适。腹部检查下腹轻度深压痛。 【妇科检查】外阴静脉充盈,阴道、宫颈黏膜常为紫蓝色,子宫多为后位质软,宫旁附件区有明显的压痛及饱满感,但无明显增厚及块状物。 【临床应用】李氏 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本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胥氏 试验研究补阳还五汤对大鼠全血比黏度、TXB2、LPO及SOD 的影响,证实对于血瘀症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治疗本症显效。 【病案举例】李氏 治疗病例:赵某,44岁,1989年12月22日诊。患者5次孕产,下腹坠、胀、痛,腰骶部酸痛,月经先期,量多色暗,白带特多,性交疼痛出血,直肠坠痛,精神疲惫,体倦乏力,畏寒腹凉8年,加重2年。 【西医】慢性盆腔炎、更年期综合征。 【中医】脾肾阳虚、虚劳、带下等屡治不验。舌淡、边有瘀斑,苔白,脉沉涩。 【妇科检查】外阴浅静脉充盈,怒张,宫颈肥大、水肿、呈紫蓝色,子宫后位、稍大,附件压痛,但软如海绵。四诊合参结合妇科检查,诊为盆腔瘀血综合征,证属气虚血瘀、寒凝经脉。治宜补气、化瘀、散寒。 【药用】补阳还五汤加肉桂,水煎服,日1剂,10剂后症状明显改善,继服 15剂,诸症悉除,随访2年未复发。 【按】盆腔瘀血综合征多发于经产妇,以慢性盆腔静脉瘀血为主要病理,属中医月经失调、带下、虚劳、腹痛等范畴。《医林改错》曰:“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愈”。频繁孕产,气虚血瘀,阻滞脉络,冲任损伤为主要病机。本病本虚标实,虚乃气虚,实为血瘀,应标本同治。补阳还五汤恰切病机,再加肉桂温经散寒,药证合拍,故而收效。 胥氏 选用雌性Wistar大鼠30只,分为3组: 正常对照组:用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模型组:按文献方法处理;补阳还五汤组,给予等量的补阳还五汤煎液灌胃,其他处理同模型组。所有受试组动物于第十五天处死,颈动脉采血,检测全血比黏度、TXB,、LPO及SOD。 结果:模型组大鼠全血比黏度、血浆中TXB2、血清LPO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SOD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补阳还五汤组全血比黏度、血浆TXB2、血清LPO较模型组有显著降低(P<0.01),红细胞SOD高于模型组(P<0.01)。 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的机制可能与提高SOD的活性,抑制体内LPO生成,减少自由基反应对血管内皮的损伤,从而减少血小板聚集释放反应有关,临床应用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会有比较好的疗效。 |
|
来自: 火帝养生_WSH > 《《补阳还五汤》余志勇,李祥光 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