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你从未想过,一个指尖大小的地方,竟然能在关键时刻救命。心梗、脑梗,说来就来,毫无预兆,一旦错过抢救时间,轻则瘫痪,重则撒手人寰。 今天我要讲的,不是“预防为主”的老生常谈,也不是“早点就医”的空泛口号,而是一个你随身携带、随时可以用上的急救“秘密武器”——人中穴。 别急着翻白眼,不是什么“神医神话”,更不是“偏方江湖”,这是我作为一名经历过上百例急性心脑血管事件抢救的医生,亲眼见证、亲手操作过的“现场奇迹”。 这不是玄学,而是你身体自带的“应急按钮”。 你以为心脑血管病都是老年病?其实它盯上的,是所有人
同事吓得赶紧拨打急救电话,但医院赶到前的那十几分钟,就是决定他命运的“黄金抢救期”。 幸运的是,有人懂得按压人中穴。那一刻,他猛然抽搐了一下,恢复了短暂意识,喘出一口气。等医生赶到送上救护车,他已经不再是“没有反应”的状态。 你说这是否巧合?可在我从医的这些年里,我见过太多“巧合”,而这些巧合,恰恰救了命。 人中穴,真能救命?它到底是个啥玩意?人中穴,老百姓也叫“水沟穴”,就在你上唇和鼻子之间的凹槽处。别小看这地方,它是中医学里“急救类第一穴”,归属于任脉,古籍《灵枢·本输》就提到:“人中者,命之所系也。” 当人出现昏厥、抽搐、意识模糊、突发晕厥等情况时,用力掐压人中穴,有助于刺激神经系统,促使大脑短暂清醒,恢复呼吸节律。 现代医学也有解释:人中穴所处区域布满神经末梢,尤其是三叉神经和面神经的交汇处。刺激这个位置,会迅速引起交感神经兴奋,短时间内提升心率,改善血流灌注,起到“唤醒”作用。 当然,这不是说靠掐人中就能“治好”心梗脑梗,而是说在等待专业抢救前的一种“临时措施”,能赢得时间,延缓病情恶化。 那些突发的“倒下”,其实都有迹可循你以为心脑血管病发作总是突如其来?其实不然。心梗的前兆常常被人当成“累了”,脑梗的信号也常被误认为“低血糖”或“眩晕”。 心梗常见的“伪装”包括:胸部闷疼、左肩酸麻、呼吸变浅、冷汗直冒。而脑梗的“前奏”可能是:一侧肢体无力、说话含糊、视线模糊、突然头晕。 问题是,大多数人压根没把这些当回事。“我还年轻,哪会有事?”“休息一下估计就好了。”可一旦真的发作,每1分钟的延误,脑细胞死亡数以百万计。
这类故事太多,也太真实。 掐人中有没有讲究?随便按按就行?不行。人中穴并不是“轻轻一按”就能起作用的地方。 要有“狠劲儿”,但不是盲目乱来。正确做法是: 用拇指或指甲,用力向内压迫人中穴,保持5秒再放松,持续重复,直到患者有反应或救护车赶到。 注意:掐压时要观察患者情况,如果面色转红、开始呻吟或恢复意识,说明有效。但若出现剧烈抽搐、面色青紫,切勿继续,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或等待专业医护介入。 另外,孩子、孕妇、高血压患者慎用人中急救法,因为剧烈刺激也可能引发意外。 除了人中穴,还有哪些“急救知识”必须知道?说实话,仅靠一个穴位,不是万能的。真正靠谱的,是你对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 比如: 突发心梗时,千万别搬动患者。让他平躺,保持安静,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家里备着的那种),并拨打急救电话。 突发脑梗时,不要强行喂水喂药。保持头部略微抬高,防止呕吐窒息。 如果意识丧失但有呼吸,侧卧位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没有呼吸,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这些操作,说白了就是:你在救护车来之前,是“生死之间”的守门员。 “年轻人不怕心脑血管病”?这句话早该扔进垃圾桶看看现如今的生活方式:熬夜、外卖、压力山大、运动为零。你还觉得这些病只找老年人?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指出,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已超过3.3亿人,年纪呈现明显年轻化趋势。 特别是心梗,20多岁的患者不在少数,很多是“猝死”带走的,甚至没机会送医。 你可能觉得这是危言耸听,但当你看到一个29岁的健身教练,因熬夜加情绪激动突发心梗倒下,再也没醒来时,你就知道,“年轻”不等于“免疫”。 会掐人中不代表你就“高枕无忧”,根子还得从生活方式改起我见过太多“临时抱佛脚”的人,平时抽烟喝酒熬夜,一出事才想起什么急救穴位。身体不是提款机,透支太久,迟早罢工。 所以,除了知道人中穴这个“保命关键点”,你还得: 管住嘴,迈开腿,睡好觉,少发火。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是心脑血管病的三大“引爆器”,平时不控制,就等着它们在某一天突然引爆。 如果你已经是“三高”人群,建议定期做心电图、颈动脉彩超,别等到倒下才说“早知道”。 别让“不会”成为你和家人之间的永别再说个真事儿。有一次我在医院门口看到一个小伙推着昏倒的父亲狂奔进来,嘴里喊着“我不会急救,我不会急救!”那一刻,我心里真不是滋味。 ![]() 会不会掐一个穴位,可能决定了你是不是成为下一个“目睹亲人离世”的人。 掌握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不是为了“取代医生”,而是为了让你在危急时刻,有一丝“主动权”。 写在最后:你可能一辈子用不上,但你不能不会人中穴,不是神话,不是灵丹妙药。它只是你的身体,留给你的一条“应急出口”。 你可能一辈子都不会遇到突发心梗脑梗的情况,但你身边的朋友、父母、同事,总有人可能需要你那一指之力。 别等到那一刻才后悔“我当初怎么没学会”。 因为,一旦错过,真的就是永别。
|
|